首页 百科知识 年湖北省粮食物流发展报告

年湖北省粮食物流发展报告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是全国生产和流通大省,是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流出通道和北粮南运通道上的重要省份。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运输优势,在湖北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全省粮食需求总量2895.7万吨,比2014年增加10.5%。截至2015年底,全省粮食总仓容量2550.6万吨,其中完好仓容2114.5万吨;油罐总容量309.8万吨。目前,全省仓房类型主要是平房仓,“四散化”程度低。

湖北是全国生产和流通大省,是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流出通道和北粮南运通道上的重要省份。湖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运输优势,在湖北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2015年湖北粮食物流发展现状

(一)全省粮食物流量稳步增长

近几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粮食需求量、粮食流通量也呈逐步递增之势。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703.3万吨,比2014年增产4.6%,其中商品量1969.1万吨,比2014年增加4.6%,主要品种为水稻小麦。全省粮食需求总量2895.7万吨,比2014年增加10.5%。全省粮食流通量(购销量)3732.7万吨,与2014年基本持平;省内粮食流通量2772.3万吨,受全省粮食高库存因素影响,与2014年相比略有下降;跨省粮食流通量960.4万吨,其中流出省外649万吨,比上年增长16.2%,主要流向两广、云贵、四川、重庆和福建,从省外流入311.4万吨,比上年增长22.6%,主要从河南、东北地区流入玉米和大豆

(二)重要物流节点项目和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进展

2015年,国家共安排我省粮食现代物流项目2个,中央预算内投资650万元;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安排粮食现代物流项目17个,安排省级补助资金2500万元,带动全省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完成投资额4.3亿元,各节点建设相继展开,部分已投入使用。目前,宜昌三峡粮食物流中心、荆门粮食战略装车点、襄阳粮油仓储物流园、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黄石粮食现代物流园已完成了一、二期工程建设,孝感、随州等粮食物流园区已相继开工建设,全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初具雏形。同时,各地依托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和综合物流园区,也形成和发展了一批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为当地区域粮食流通发展和安全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2015年,全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仓容373.9万吨,其中,成品粮应急储备仓9.4万吨、平房仓321.4万吨、立筒仓6.8万吨、浅圆仓1.1万吨、其他仓型35.2万吨;新建油罐20万吨;新增散粮汽车26辆,新增进出仓设备1058台套。截至2015年底,全省粮食总仓容量2550.6万吨,其中完好仓容2114.5万吨;油罐总容量309.8万吨。有铁路专用线14条、专用码头2个,计算机粮情测控、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现代化储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四)粮食市场体系健康发展

全省粮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已初步形成涵盖粮食收购、加工、配送、批发、零售多环节、多主体、多层次的粮食市场体系。2015年,全省已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各类粮食经营者达3170家,还有大批活跃在农村与粮食加工、经营企业间的粮食经纪人。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作为全国性重点粮食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多模式交易平台,交易范围辐射到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成交量在全国大型粮食批发市场中位居前列。2015年,该批发市场粮食交易量达179.32万吨,交易金额49.65亿元。同时,全省现有地方粮食配送中心103家,“放心粮油”连锁店1600家,我省以地方粮食配送中心为纽带、“放心粮油”连锁店为支点的全省“放心粮油”市场体系以具雏形。

二、当前湖北粮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全省粮食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粮食流量流向不稳定

虽然湖北省内和跨省粮食流量较稳定,流向也基本为省内产区到销区,省外主要流入东南沿海地区,但流入、流出非常分散,缺乏合理规划,各物流节点流量不稳定。省内粮食流量流向目前基本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全省大部分地区产粮,部分产量比较大,加工能力也较强,既要向周边辐射,又要向较远地区运粮,还要从省外进粮,各地区基本各自为政,很少合作,各节点缺乏有意识的互相衔接,流量不稳定,运输不畅,不能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调出省外的粮食基本是调往东南沿海城市,但流出点和流入点都非常分散,运输资源不能整合,也未能与流入地区的粮食物流节点有意识的衔接,产、销脱节,不能充分发挥产粮大省的作用。

(二)粮食仓储设施质量标准和“四散化”程度低

目前,全省仓房类型主要是平房仓,“四散化”程度低。全省“危仓老库”316.5万吨、简易仓容119.6万吨,占总仓容的17.1%。具有一定机械化功能和“四散化”作业能力的立筒仓为63.8万吨,仅占总仓容的2.5%。虽然全省大部分粮食已经实行散存,但还是以传统的包装运输、配送、装卸为主,出仓、装卸、运输等成本高、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散粮运输仅占粮食运输方式的5%左右。卸粮坑、吸粮机、散粮车、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发设施配套不齐,现有码头和专用线不具备散粮接收发放功能。

(三)物流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近几年各地抢抓机遇,利用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建设,但由于粮食现代物流作为新兴行业,国家还未建立统一的粮食物流行业规范和标准,加上前期市场研究、分析上的不充分,导致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项目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功能定位。部分地区在物流理念上存在误区,往往“借物流发展之名,行粮库建设之实”,对于码头、铁路专用线、粮食接收发放设施、运输工具及散粮中转仓等粮食转运和“四散”设施的建设不重视,导致物流功能难以发挥,不能与国家粮食物流体系对接。另外,一些地区建设积极性高涨,在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周边的产业结构、物流需求及应有的规模标准,盲目求大求全、重复建设而忽视经济性原则,导致不能与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四)物流服务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

我省粮食物流企业参差不齐,存在“小、散、乱、差”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不完善,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当前我省的粮食物流大都只能提供简单的接收、发放和仓储等初级阶段的物流服务,极少能够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物流服务,综合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更是基本为零。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尚未真正发展和普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现代粮食物流技术难以应用。另外,我省物流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全省粮食信息公共平台尚未建立。

(五)物流发展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

由于粮食现代物流建设涉及多地域、多行业、多部门,当前管理体制使得各地以及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协调。同时粮食物流建设,特别是重要物流节点和物流园区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额大,且具有利润低、风险高、并承担一定的政府调控职能的特点,由于地方财政实力有限,引导力度不够,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较少或落实不到位,前期建设启动资金不足,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滞后,影响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导致全省物流建设进展总体缓慢。另外,尽管我省一些院校开设了物流和粮食专业,但是两者还没有有效结合,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性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还未形成,粮食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短缺。

三、对策及建议

根据我省“十三五”粮安工程建设发展规划的有关设想,未来拟在全省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粮食物流通道、物流网络,建成比较完善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围绕我省粮食产销及跨省流通需要,依托长江水道,京广、焦柳、汉渝等铁路通道和省内公路网,全面推进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一个中心(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打通三条通道(“北粮南运”通道、国外粮食流入通道、省内稻米流出通道),推进、整合粮食产业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向产业园聚集。根据实际需要完善粮食检验检测系统和粮食交易系统,完成粮食仓储、运输、加工及相关设施的改造升级,建设发展30个粮食物流加工产业园区,逐步形成通道、节点、物流园区、重要物流企业各层次有效衔接,进出通畅、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实现整个粮食流通过程与国家物流体系的有效对接及主要粮食物流通道“四散化”和整个流通环节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各级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进一步推进全省粮食物流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对粮食物流重要节点和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粮食物流节点和物流产业园区在粮食现代物流网络中起到骨干支撑作用,是物流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粮食物流规划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安排必要的投资,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对重要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予以扶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的意见》(鄂政发〔2013〕54号)明确“加快推进重点粮食物流园区和重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国家粮食物流通道的有效对接”,“省级财政要落实‘粮安工程’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对中央取消的我省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资金,由省级预算单列后,按有关规定用于支持粮食流通和粮油产业发展”。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物流建设扶持力度,采取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的方式,优先扶持全省粮食物流重要节点和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建设与散粮运输配套的铁路专用线、散粮中转码头、卸粮坑、立筒仓,配备吸粮机、出仓机、装车机等散粮接收发放设备,提高散粮接卸、发放和运输能力。鼓励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购置散粮接卸设备,实现散粮从产地到车间无缝对接。支持大型粮食物流企业添置散粮汽车和散粮船舶及散粮集装箱,提高散粮运输比例。

(二)加大对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的协调领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由于粮食现代物流建设涉及多地域、多部门、多行业,必须坚持整体协调的发展方针,营造一个互相合作、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建议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成立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8号)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在投资、规划、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明确地方配套政策,为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对于跨区域的粮食物流项目,指导协调地方加强沟通合作,做好项目之间的衔接。组织专班对重点物流建设项目定期督办,确保按时开工,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的市场运作能力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粮食物流项目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机制。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吸收资金,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物流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经验和人才,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粮食现代物流关键设施设备的研制和技术开发,修订散粮运输设备标准和技术规范,全面推广新型散粮运输设施设备,提高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

(四)加强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力度

整合全省粮食动态信息系统、粮食仓储信息系统、“放心粮油”供应信息系统,统筹粮食物流、交易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粮食信息化省级平台和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全省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协同粮食中转运输,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五)加强粮食物流规划和建设与其他物流的对接和融合

在粮食物流规划制定和具体建设中,统筹考虑和结合其他行业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当前其他行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粮食物流与其他物流的对接融合和共同发展。

(撰稿人:李 睿 湖北省粮食局仓储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