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历程

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历程

时间:2022-10-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我国印刷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前30年几乎还是空白。印刷标委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发展的轨道。出版《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百余期,广泛传播了印刷标准化信息,为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当时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故未获得全体成员国通过。

新中国60年 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历程

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 徐世垣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我国是印刷古国,给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又跻身于世界大国的行列。从印刷总量和总数值来说,我国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我国现有近十万家印刷企业,拥有从古老的传统印刷技艺到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多种印刷手段,印制出了现代文明需要的多种精美印刷品。然而对拥有约十三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印刷品人均占有量还比较低。虽然近年来印制了一些在国际上获奖的高质量印刷品,但从总体水平看,印刷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生产管理比较落后,印刷标准化尚不能适应印刷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要把印刷大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印刷强国,还要发愤图强,作出多方面艰苦的努力。

一、建立标准化,从头越

大力开展标准化工作,是向印刷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们回顾印刷标准化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时,不得不首先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概况。

据中国标准化大事记记载: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成立,设有标准规格处。中财委批准了中央技术管理局制定的《工程制图》标准。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1955年,国家技术委员会成立,设标准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1963年,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同年发布中国第一个十年标准化发展规划。

1978年8月,中国申请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被ISO接纳为成员国。1982年,在ISO第12届全体会议上,中国被选为ISO理事会成员国。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9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等规则。

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2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标准化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标准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制定标准的数字来看,1978年底,国家标准总数只有2170个,经过改革开放30年,到2008年,国家标准总量已突破2万个,据报道,2009年年底有望达到3.1万个。预计到2010年,我国标准化工作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标准化组织的贡献率排名仅列在美、英、德、日、法之后,上升到第6位。

二、建国后的前30年是印刷标准化的起步时期

建国后的前30年,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从无到有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印刷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前30年几乎还是空白。当时主管印刷的文化部出版局尚无专门机构主管印刷标准化工作。到1987年,国家出版局并入新闻出版署后,才在署技术发展司建立了标准室,主管印刷标准化工作。在此期间,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制定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专业标准,1983年制定了《照相排字成像要求》国家标准,1987年等效采用ISO 6716国际标准制定了GB/ T 788《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国家标准,1987年,由轻工业部组织制定了三项包装印刷标准:GB 7705《平版装潢印刷品》、GB 7706《凸版装潢印刷品》和GB 7707《凹版装潢印刷品》。

随着1987年印刷标准化管理机构的建立,由新闻出版署下达任务,组织制定《印刷技术术语》国家标准。该项术语标准获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的科技进步奖。技术术语标准的制定,为建立印刷标准化体系和制定各类标准奠定了基础。

1991年1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成立了我国印刷业标准化归口单位“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印刷标委会”)。印刷标委会由来自印刷行业的生产、使用、经销、科研、教学和监督检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热爱标准化工作,积极参加标准化各项活动,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组成。印刷标委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发展的轨道。经过18年的发展,印刷标委会共制定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8项,举办了各类印刷标准化培训活动60余次,培训各类印刷及相关人员5000多人次。出版《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期刊百余期,广泛传播了印刷标准化信息,为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改革开放后的标准化工作

1.参加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我国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国和ISO理事会成员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和各项活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下设众多的技术委员会,ISO/TC 13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印刷技术委员会,与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委员会是对口单位。1991年,印刷标委会成立后,ISO/TC 130印刷技术委员会于1991年9月9~10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第6届年会,新闻出版署派出代表团出席会议,ISO/TC 130委员会主席在此次年会上正式宣布以“P”(积极)成员资格接纳我国为成员国,当时全场各国代表报以热烈的掌声,并纷纷与我国代表团成员握手表示祝贺。此时此刻作为印刷标准化工作者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但同时也感到自身的负担和责任加重了。在这一届年会上,我国正式参加了ISO/TC 130第一工作组(制定术语标准)的国际合作项目,并承担建立多语种印刷技术术语数据库项目和制定中文印刷术语任务。ISO/TC 130每年轮流在主要成员国召开年会,在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印刷标委会基本上都派出代表团参加。1993年9月在日本召开的ISO/ TC 130第8届年会上,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印刷标委会主任于永湛会见了ISO/TC 130主席弗克先生,并向该委员会第一次提出中国印刷标委会希望在北京承办1995年第10届年会的意向。由于当时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故未获得全体成员国通过。到2007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第21届年会上,中国代表团有16位代表参加了所有工作组的会议。ISO/TC 130建议中国提出新的印后标准项目,同时会议接受了中国代表团发出的2009年9月在北京主办第23届ISO/TC 130年会的邀请。ISO/TC 130印刷技术委员会接受我国印刷标委会在北京主办第23届年会的邀请,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印刷工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在生产和技术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和印刷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img82

图1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于永湛在1993年ISO/TC 130年会上会见ISO/TC 130印刷技术委员会主席

img83

图2 笔者出席1993年在东京召开的第8届ISO/TC 130年会

img84

图3 中国代表团出席第14届ISO/TC 130年会

从我国参与ISO/TC 130印刷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整体情况看,目前能够提出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项目还很少,尚无更多的技术力量参与ISO/TC 130各工作组的国际标准制定项目工作,更谈不上将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交ISO/TC 130转变为国际标准。目前只能被动地跟踪ISO/TC 130的工作,参与国际标准的讨论、修改和投票表决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将适合我国印刷业实际需要的国际标准等同或等效转化为国家标准。

2.印刷标准化与企业结合

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道路并非坦途。多年来,国家对制、修订标准项目和开展各项标准化活动的经费支持不足,以及人们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一直困扰着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标准化事业润物无声,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标准通过推动生产和技术进步而带来的经济效果。与企业结合是印刷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印刷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为企业服务的方向转移,将服务内容和方向调整到更合适的位置,逐步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向企业管理的过程控制、稳定产品质量的方向转移,向帮助企业逐步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转移,向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项目制订的方向转移,从而更好地在标准中体现全行业的利益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企业在资源、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为我国标准化工作服务。只有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作为上层建筑的标准化工作能把行业和企业的真实需求反映到各类标准中,才能真正达到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目的,从而满足企业通过标准化工作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企业自觉、自愿、自主地参加到标准化工作中来,不断为印刷标准化工作提供资金、技术、数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使印刷标准化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3.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新实践

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安在《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6年第10期撰文称:2006年是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继续努力开拓、突破创新的一年。印刷标委会在行业的协同努力下,逐步从“标准是管理企业的工具”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向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标准化转型的新思路指引下,一种新的模式出现了,这就是与企业相结合,建立“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体系,依托企业的生产实践做好印刷标准化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全面促进我国印刷标准化发展,开创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img85

图4 2006年11月印刷标委会在昆明召开主题为“服务于企业和行业的印刷标准化”年会

从2005年开始,印刷标委会开始探索标准化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着手建立相关的印刷标准化试验基地问题。2006年1月,首个“全国印刷标准化(胶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基地”在雅昌(北京)印刷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基地”的建立,拉开了印刷标准化试验基地建设的序幕,确立了标准化与企业结合的新模式,在业内产生强烈的反响。

按照这种成功的新模式,2006年3月,印刷标委会在北京多彩印刷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立体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同年9月5日,“全国包装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在星光集团星光(苏州)印刷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紧接着9月13日,“全国包装印刷标准化科研与技术推广基地”在我国印刷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建立。2007年4月20日,“全国油墨(胶印)印刷适性标准化试验基地”在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8年9月,“全国商业轮转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在深圳中华商务印刷公司挂牌成立。同年12月18日,“全国纸张印刷适性标准化试验基地”在江苏金东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揭牌。2009年4月14日,“全国印前标准化研究与推广基地”在浙江杭州影天印务公司揭牌。

至此,印刷标委会在近三年时间内已在全国建立了8个标准化“试验基地”,覆盖了从印前、书刊印刷与包装印刷、单张纸和卷筒纸印刷到油墨和纸张等印刷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这一成功的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印刷标准化工作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进一步加大标准制、修订的力度及更好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g86

图5 “全国包装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2006年9月在星光集团挂牌成立

我国印刷业涉及多个领域,面宽而复杂,就行业所需标准而言,粗算不下几百项,而目前制、修订的标准仅有60多项。如果仅依靠目前的印刷标准化组织及其工作,无法满足印刷业当前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动员和依靠多方面力量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度。因此,适时组建分技术委员会,细分印刷标准化工作领域,扩大和增强印刷标准化队伍,加大印刷标准化工作力度,形成多头并举的局面,是实现我国印刷标准化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

为此,现在印刷标委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建了“书刊印刷分技术委员会”和“网版印刷分技术委员会”两个分委员会。计划还将陆续组建报纸、包装、数字印刷、票据印刷、印后和印刷原辅材料等分技术委员会。

组建印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对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印刷业的各个领域能否不失时机地在近年内组建不同领域的分技术委员会,对于全面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09年9月21~26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障承办的ISO/TC 130第23届国际印刷标准化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80多位印刷标准化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印刷技术术语、印前数据交换、印刷过程控制、印刷媒介与材料、标准彩色图像数据等领域的国际标准项目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是ISO/TC 130首次在我国举办年会。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30余人组成的中国印刷标准化代表团参加了各小组工作会议和全体会议,并在此次年会上取得丰硕成果。全会一致赞成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组建印后标准工作组的提案”,并作出决议:“同意中国牵头建立新的印后工作项目组,中国承担工作组组长和秘书处”。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印刷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第一次拥有重要的话语权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ISO/TC130在中国——印刷标准化发展论坛”,邀请了国内外10余位专家为我国印刷界专业人士献上了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印刷标准化演讲,使国内外的印刷标准化信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交流,获得与会听众的一致好评。

img87

图6 第23届ISO/TC 130国际印刷标准化年会在北京举行

笔者作为我国印刷标准化的老一代工作者和印刷标准化事业发展历程的见证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新一代印刷标准化工作者队伍的成长强大,感到由衷的欣喜。希望新一代的印刷标准化工作者再接再厉,把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