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肌苷的发酵生产

肌苷的发酵生产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肌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肌苷酸脱磷酸法和直接发酵法。由于发酵法生产肌苷的产率很高,因此现在工业多采用直接发酵法。肌苷发酵的生产菌种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的磷酸酯酶活性较强,有利于将IMP脱磷酸化形成肌苷,分泌至细胞外,因此肌苷的发酵多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的腺嘌呤缺陷型。氨基酸可通过促进菌体生长使肌苷产量增加。

任务1 肌苷的发酵生产

一、肌苷的概述

1.肌苷的结构

肌苷是由次黄嘌呤的9位氮与D-核糖的1位碳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是核酸中嘌呤组分的代谢中间物,又称次黄嘌呤核苷。其结构式

img172

2.肌苷的理化性质

肌苷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在中性、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水解成次黄嘌呤和核糖。常温下(<20℃),肌苷主要以两个结晶水的晶体形式存在,在较高温度下存在两种无水晶体形式。肌苷分子中的碱基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所以在碱性条件下烯醇式结构的分子能显示出弱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盐。

3.肌苷的生理功能

肌苷为人体的正常成分,参与体内核酸代谢、能量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系,提高辅酶A的活性,使低能缺氧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继续顺利进行代谢,有助于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可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并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在临床上,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心脏疾患、急性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此外还可治疗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4.肌苷的生产方法

目前,肌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肌苷酸脱磷酸法和直接发酵法。由于发酵法生产肌苷的产率很高,因此现在工业多采用直接发酵法。

1)肌苷发酵机制与肌苷产生菌的选育

肌苷发酵的生产菌种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产氨短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的磷酸酯酶活性较强,有利于将IMP脱磷酸化形成肌苷,分泌至细胞外,因此肌苷的发酵多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的腺嘌呤缺陷型。产氨短杆菌的磷酸酯酶活性较弱,这一点有利于积累IMP而不利于积累肌苷,但是产氨短杆菌可能缺损GMP还原酶和AMP脱氨酶,它的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可能是完全分支的,而不是像枯草芽孢杆菌那样的环形互变,因此产氨短杆菌的GMP和AMP是不能互变的。产氨短杆菌的补救途径的酶活性较强,对产氨短杆菌进行菌种改良,可获得肌苷积累量较高的菌株。

2)发酵生产肌苷的工艺路线

现多利用变异芽孢杆菌7171-9-1进行发酵生产肌苷。生产菌种经活化,转入三角瓶培养,获得一级种子,放大到种子罐,获得二级种子,进行发酵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温度、pH、通气及搅拌条件下培养93h。发酵液调节pH后直接上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收集的肌苷洗脱液进行活性炭柱吸附脱色后,在pH为11或6的条件下析晶过滤,得肌苷粗品,重结晶后获得肌苷精品。

也可将去菌体后上柱改为直接上柱,然后用水反冲洗树脂柱。其优点是缩短周期,节约设备,又可把糖、色素、菌体从柱顶冲走,而适当地松动树脂也利于洗脱。此改进可使洗脱得率提高25%左右。在温度较高且pH较低时,部分肌苷会分解成次黄嘌呤。32℃放置15h后洗脱,得率降低10%左右;48h后洗脱,得率降低30%左右;室温20℃放置48 h后洗脱,得率降低约5%。

利用变异芽孢杆菌7171-9-1进行发酵生产肌苷的工艺路线见图5-13。

img173

图5-13 利用变异芽孢杆菌7171-9-1进行发酵生产肌苷的工艺路线

3)肌苷发酵条件

①碳源大多使用葡萄糖。

在发酵生产中也可以考虑利用淀粉水解液。

②常用的氮源有氯化铵、硫酸铵尿素等。

因为肌苷的含氮量很高(20.9%),所以必须保证供应足够的氮源。工业发酵常用氨水来调节pH,这样既可以提供氮源,又可调节发酵液的pH。

磷酸盐对肌苷生成有很大影响。

采用短小芽孢杆菌的腺嘌呤缺陷型菌株发酵肌苷,可溶性磷酸盐如磷酸钾可以显著地抑制肌苷的累积,而不溶性磷酸盐如磷酸钙可以促进肌苷的生成。相反的,采用产氨短杆菌的变异株时,肌苷发酵并不需要维持无机磷的低水平,即使添加2%的磷酸盐,也能累积大量的肌苷。

④肌苷生产菌株一般为腺嘌呤缺陷型菌株。

在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适量的腺嘌呤或含有腺嘌呤的物质,如酵母膏等。由于腺嘌呤是腺苷酸的前体,而腺苷酸又是控制IMP生物合成的主要因子,所以,加入腺嘌呤的多少不仅影响菌体的生长,更影响肌苷积累。腺嘌呤对肌苷积累有一个最适浓度,这个浓度通常比菌体生长所需要的最适浓度小一些,称为亚适量。

氨基酸有促进肌苷积累,同时节约腺嘌呤用量的作用。

其中组氨酸是必需的,异亮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也有促进作用。这8种氨基酸可以用高浓度的苯丙氨酸来代替。氨基酸可通过促进菌体生长使肌苷产量增加。

⑥培养基以外的发酵条件,如pH、温度、通气搅拌等也都是影响肌苷积累的重要因素。

肌苷积累的最适pH为6.0~6.2;最适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为30℃,对短小芽孢杆菌为32℃;供氧不足可使肌苷生成受到显著的抑制,从而积累一些副产物,通气搅拌则可以减少CO2对肌苷发酵的抑制作用。

二、菌株的活化

变异芽孢杆菌7171-9-1移种到斜面培养基上,30~32℃培养48h。在4℃冰箱中菌种可保存1个月。

斜面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蛋白胨0.4%,酵母浸膏0.7%,牛肉浸膏1.4%,琼脂2%,pH为7,在120℃灭菌20min。

三、种子培养

一级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浸膏1%,玉米浆0.5%,尿素0.5%,氯化钠0.25%,灭菌前pH为7。在115℃灭菌15min。接种后在(32±1)℃,培养18h。

二级种子:培养基同一级种子,接种量为3%,(32±1)℃,通气量为1∶0.25,pH 6.4~6.6培养12~15h。

四、发酵

培养基配方为淀粉水解液10%,干酵母水解液1.5%,豆饼水解液0.5%,硫酸镁0.1%,氯化钾0.2%,磷酸氢二钠0.5%,尿素0.4%,硫酸铵1.5%,有机硅油(消泡剂)0.05%,pH为7。接种量为0.9%,(32±1)℃,通气量为1∶0.5,搅拌速度为320r/min,培养93h。

扩大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水解液10%,干酵母水解液1.5%,豆饼水解液0.5%,硫酸镁0.1%,氯化钾0.2%,磷酸氢二钠6.5%,碳酸钙1%,硫酸铵1.5%,有机硅油(消泡剂)小于0.3%,pH为7。接种量为7%,(32±1)℃,通气量为1∶0.25,搅拌速度为230r/min,培养75h。

扩大发酵,培养基同上,接种量2.5%,(35±1)℃培养83h。

五、提取、吸附、洗脱

取发酵液,调pH为2.5~3,连同菌体通过两个串联的732氢型树脂柱吸附。用相当于树脂总体积3倍、pH为3的水洗1次,然后把两个柱子分开,用pH为3的水把肌苷从柱上洗脱下来。再经769型活性炭柱吸附肌苷,先用2~3倍体积的水洗涤,后用70~80℃的水洗,再用70~80℃、1mol/L氢氧化钠浸泡30min,最后用0.01mol/L氢氧化钠洗脱肌苷,收集洗脱液真空浓缩至1.170g/mL,pH为11或pH为6放置,结晶析出,过滤,得肌苷粗制品。

六、精制

取粗制品配成5%~10%溶液,加热溶解,加入少量活性炭作助滤剂,抽滤,放置冷却,得白色针状结晶,过滤,少量水洗涤1次,80℃烘干得肌苷精制品,收率为44%,含量为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