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环境的变迁

经济环境的变迁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高度一体化的社会,国家垄断了绝大多数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力。企业的无组织状态,使得中国的企业缺乏自治能力,而单独的企业对政府决策难以形成有效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全球化在给发达国家带来诸多有利形势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6.2.2 经济环境的变迁

1)资源配置主导力重构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高度一体化的社会,国家垄断了绝大多数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财富、劳动条件、发展条件和信息等)的配置权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引进和发展市场机制,使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市场主体自主权和资源配置权逐步确立。从目前看,在价格的形成、产品和要素的流通与分配方面,市场机制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市场机制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支撑。政府在微观经济中的审批权、核准权、管理权、制约权都将逐步弱化或取消,政府也从微观领域的直接干预更多地走向宏观领域的间接调控。市场机制成为个人收入初次分配的第一动力,而由于个人禀赋差异必然造成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

资源配置主导力重构的另一个结果是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首先是允许和鼓励非国有制企业发展,通过增量改革的方式培养市场力量,并以此获得进行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成本,改革的结果使得所有制多元化,并持续地转移了政府的经济权力:第一,虽然国有企业还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安全”的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整个国有企业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地区;第二,政府对企业的控制范围在不断缩小,其控制力也不断缩小;第三,市场主体的作用不断扩大,反映在城市建设领域内非国有开发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资源配置主导力重构的结果使得原有政府统管空间资源配置的模式得以改变,政府不再是进行城市建设的主体,而越来越需要依靠市场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城市规划也不再是计划在空间上的直接落实,同时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越来越为政府所重视。

2)有限的市场主体自治

市场化改革赋予了企业越来越大的经营自主权,但是企业之间要形成“联合体”或形成组织还是处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企业的无组织状态,使得中国的企业缺乏自治能力,而单独的企业对政府决策难以形成有效影响。同时由于市场主体自治力的缺陷,使得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政府干预协调企业外部活动的运作。近年来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产业集群发育比较成熟的产业和地区,正在建立各种行业组织,使其能够自我管理行业的运作,但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全球化在给发达国家带来诸多有利形势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竞争不再仅仅是主权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更多地表现为跨国公司和以区域为背景的城市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城市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以促进经济增长,积极推行各种各样的营销战略。城市竞争力的培育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协调,特别是那些对国家资本依赖程度高的特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城市政府通过出台自己可以掌控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彰显政绩。市场化改革改变了城市发展中各种要素的流动、组合机制,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自上而下以行政层级分配各种发展资源的方式,在城市之间营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促成了中国大量“发展型城市政体”(developing urban regime)的生成,从而深刻地改变了城市政府的治理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