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消耗量的测定

资源消耗量的测定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程量清单计价后,预算定额的作用将逐步退化。定额的制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计价。在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建设工程定额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中用于计价的预算定额或地区估价表将逐步淡化,进而由企业定额取代。其中各专业的资源消耗量标准仅作为编制标底和评标的参考依据。定额工作时间以工日为单位。

5.2 资源消耗量的测定

5.2.1 建设工程定额

1)建设工程定额的概念

社会生产中,为了生产某一合格产品或完成某一工作成果,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个别的生产工作过程来考察,这种消耗数量,受各种生产工作条件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从总体的生产工作过程来考察,规定出社会平均必须的消耗数量标准,这种标准就称为定额。

不同的产品或工作成果有不同的质量要求。没有质量的规定,数量的规定也就失去意义,因此,不能把定额看成是单纯的数量表现,而应看成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工程或某项结构构件,都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材料和机具。在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用科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制定为生产质量合格的单位工程产品所必需的人工、材料、机械数量标准,就称为建筑安装工程定额,简称为工程定额。

显然,工程定额除了规定有数量标准外,也要规定出它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生产方法、安全要求和适用范围等。

所谓建设工程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建设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的建设工程产品所需资源消耗的数量标准。

2)定额的地位和作用

定额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于1957年由原国家建委颁发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我国的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长期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后,预算定额的作用将逐步退化。在以概预算定额计价的条件下,定额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计价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标准。

由于经济实体受各自的生产条件包括企业的工人素质、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经济实力的影响,其完成某项特定工程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存在着差别。企业技术装备差、工人素质低、管理水平低的企业,在特定工程上消耗的活劳动(人力)和物化劳动(物力和财力)就高,凝结在工程中的个别价值就高;反之,企业技术装备好、工人素质高、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在特定工程上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就少,凝结在工程中的个别价值就低。综上所述,个别劳动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有必要制定一个一般消耗量的标准,这就是定额。定额中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是在正常施工状态下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标准。这个标准有利于鞭策落后、鼓励先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编制工程量计算规则、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依据。

定额制定出以后,它的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众多规则中,工程量计算规则是一项很重要的规则。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编制,又必须依据定额进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确定、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都必须依据定额。

③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编制建安工程地区单位估价表的依据。

建安工程地区单位估价表的编制过程就是根据定额规定消耗的各类资源(人、材、机)的消耗量乘以定额编制时期资源价格,然后分类汇总的过程。所以,估价表实质上是“量”和“价”结合的一种定额。

④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招标工程标底,以及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定额的制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计价。处于计划经济时,施工图预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以及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工程所在地的单位估价表和行业定额来制定。

⑤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编制投资估算指标的基础。

为一个拟建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经济评价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确定该项目的工程建设总投资和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正确地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是经济评价工作的关键,而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估算指标来编制。

估算指标是一种比概算指标更为扩大的单位工程指标或单项工程指标。编制方法是采用有代表性的单位或单项工程的实际资料,采用现行的概、预算定额编制概、预算,或收集有关工程的施工图或结算资料,经过修正、调整,反复综合平衡,以单项工程(装置、车间)或工段(区域、单位工程)为扩大单位,从而得出投资估算指标。

⑥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企业进行投标报价和成本核算的基础。

投标报价的过程是一个计价、分析、平衡的过程,成本核算是一个计价、对比、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实施的过程。投标报价和进行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计价”,而计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定额”,所以定额是企业进行投标报价和成本核算的基础。

在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建设工程定额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中用于计价的预算定额或地区估价表将逐步淡化,进而由企业定额取代。其中各专业的资源消耗量标准仅作为编制标底和评标的参考依据。总之,概算定额估算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而且该项工作将由政府职能部门转为由行业协会来完成。

3)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

建设工程定额的种类很多,可有不同的分类。现列举以下几种:

(1)按生产要素分

①劳动定额,也称工时定额或人工定额,是指在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工人以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

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是反映建筑产品生产中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数量,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施工)组织和生产(施工)技术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数额。

劳动定额是建筑安装工程定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的社会平均先进水平。

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表示形式:

一是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定额工作时间包括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必要的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以及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定额工作时间以工日为单位。其计算公式如下:

img100

二是产量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工日)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img101

②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生产(施工)组织和生产(施工)技术条件正常,材料供应符合技术要求,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一定品种规格的建筑材料或构、配件消耗量的标准数量。包括净用在产品中的数量和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自然和工艺性质的损耗量。

③机械台班定额,是指施工机械在正常的生产(施工)和合理的人机组合条件下,由熟悉机械性能、有熟练技术的工人或工人小组操纵机械时,该机械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或产品数量。也可以表述为该机械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某项工作所必需的工作时间。

机械台班定额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是指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工人操作机械在一个工作台班内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标准数量。

二是机械时间定额:是指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某一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机械台班数量。

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使用台班定额反映了社会平均消耗的水平,它是制定各种实用性定额的基础,因此也称为基础定额。

(2)按定额的测定对象和用途分

①工序定额,以个别工序为测定对象,它是组成一切工程定额的基本元素。在施工中除了为计算个别工序的用工量外很少采用,但却是劳动定额成形的基础。

②施工定额,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为测定对象,表示某一施工过程中的人工、主要材料和机械消耗量。它以工序定额为基础综合而成,在施工企业中,用来编制班组作业计划,签发工程任务单,限额领料卡以及结算计件工资或超额奖励、材料节约奖等。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也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施工定额中,只有劳动定额部分比较完整,目前还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的完整的施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使用定额都是直接在预算定额中开始表现完整。

③预算定额,是以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即在施工图纸上和工程实体上都可以区分开的产品为测定对象,其内容包括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使用量等三个部分。经过计价后,可编制单位估价表。它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也是编制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的基础。

④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以其主要工序为准,综合相关工序的扩大定额,是按主要分项工程规定的计量单位及综合相关工序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用于在初步设计深度条件下,编制设计概算,控制设计项目总造价,评定投资效果和优化设计方案。

(3)按定额的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分

①全国统一定额,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发的定额。它不分地区,全国适用。

②地方定额,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统一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特点编制的定额,只在本地区范围内使用。

③行业定额,是由各行业结合本行业特点,在国家统一指导下编制的具有较强行业或专业特点的定额,一般只在本行业内部使用。

④企业定额,是由企业自行编制,只限于本企业内部使用的定额。

(4)按适用专业分

①建筑工程定额;

②安装工程定额;

③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定额;

水利工程定额等。

5.2.2 施工企业企业定额的编制

1)企业定额的性质及作用

(1)企业定额的概念。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根据本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有关工程造价资料制定的,并供本企业使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标准,供企业内部进行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和投标报价的企业内部规定。

(2)企业定额的性质及作用。企业定额是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在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正常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耗用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使用量的标准数量。企业定额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尺,是企业加强集约经营、精细管理的前提和主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①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

②是企业内部编制施工预算的统一标准,也是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和考核主要经济指标的基础;

③是施工队和施工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和限额领料、计算施工工时和工人劳动报酬的依据;

④是企业加强工程成本管理、进行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

2)企业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定额的编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遵循简单、明了、准确、适用的原则。企业定额的构成及表现形式因企业的性质、取得资料的详细程度、编制的目的、编制的方法等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其构成及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劳动定额;

(2)企业材料消耗定额;

(3)企业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4)企业施工定额;

(5)企业定额估价表。

3)企业定额编制的程序

(1)明确企业定额编制的目的:企业定额编制目的决定了企业定额的适用性,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定额的表现形式。例如,企业定额的编制目的如果是为了控制工耗和计算工人劳动报酬,应采取劳动定额的形式;如果是为了企业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以及为企业走向市场参与投标报价提供依据,则应采用施工定额或定额估价表的形式。

(2)确定企业定额的水平:企业定额水平的确定,是企业定额能否实现编制目的的关键。定额水平过高,背离企业现有水平,使定额在实施工程中,企业内多数施工队、班组、工人通过努力仍然达不到定额水平,不仅不利于定额在本企业内推行,还会挫伤管理者和劳动者双方的积极性;定额水平过低,起不到鼓励先进和督促落后的作用,而且对项目成本核算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利。

(3)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定额在编制时要搜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各种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文件、规定等,这些资料都是定额编制的依据。所以,在编制计划书中,要制定一份按门类划分的资料明细表。在明细表中,除一些必须采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资料外,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一些能够取得适合本企业使用的基础性数据资料。

搜集的资料包括:

①现行定额(包括基础定额和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②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和劳动制度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文件;

③有关建筑安装工程的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④现行的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安装工程标准安装图集、定型设计图纸、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纸,地方建筑配件通用图集和地方结构构件通用图集,并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工程量,作为编制定额的依据;

⑤有关建筑安装工程的科学实验、技术测定和经济分析数据;

⑥高新技术、新型结构、新研制的建筑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等;

⑦现行人工工资标准和地方材料预算价格;

⑧现行机械效率、寿命周期和价格,机械台班租赁价格行情;

⑨本企业近几年各工程项目的财务报表、公司账务总报表和历年收集的各类经济数据,本企业近几年各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工程结算资料,本企业近几年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本企业近几年发布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本企业目前拥有的机械设备状况和材料库存状况,本企业目前工人技术素质、构成比例、家庭状况和收入水平。

(4)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资料收集后,要对上述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对比、研究和综合测算,提取可供使用的各种技术数据。分析整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整体水平与定额水平的差异;现行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对定额的影响;新材料、新技术对定额水平的影响等。

(5)企业定额的形成:根据企业定额编制的目的,按照对应定额的形成,结合上述的整理数据从而形成所需的企业定额。

(6)企业定额的动态调整:企业定额不像国家定额,它相对稳定时间较短,它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动态调整,这样才具有适用性与竞争性。

5.2.3 人工消耗量的测定

1)技术测定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时间测定的方法对某个施工过程的工作时间进行测定,进而得出完成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的消耗,其程序为:

首先,用时间测定的方法确定被选定的工作过程(施工定额标定对象)中各工序的基本工作时间和辅助工作时间,并相应的确定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准备与结束的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占工作班延续时间的百分比

由于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均属于工序作业上的工作,而且其时间消耗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中占的比重最大,所以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的基本时间消耗根据观察测时资料来确定。

在确定不可避免中断时间时,必须注意区别两种不同的工作中断情况。一种是由于班组工人所担负的任务不均衡引起的中断,这种工作中断不应计入施工定额的时间消耗中,而应该通过改善班组人员编制、合理进行劳动分工来克服;另一种情况是由工艺特点所引起的不可避免中断,此种时间消耗可以列入工作过程的时间定额。

不可避免中断时间根据测时资料通过整理分析获得。由于不可避免中断发生较少,加之不易获得充足的资料,也可以根据经验数据,以占工作日的一定百分比确定此项工时消耗的时间定额。

休息时间是工人恢复体力所必需的时间,应列入工作过程时间定额。休息时间应根据工作班作息制度、经验资料、观察测时资料以及对工作的疲劳程度作全面分析来确定。应考虑尽可能利用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作为休息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的确定也应根据工作班的作息制度、经验资料、观察测时资料等作出全面分析来确定。

其次,计算各工序(包括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的标准时间消耗,并按该工作过程中各工序在工艺及组织上的逻辑关系进行综合,把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综合成工作过程中的标准时间消耗,该标准时间消耗即为该工作过程的定额时间。

2)比较类推法

这种方法是选用原有定额的项目来计算同类型其他相邻项目的定额的方法。例如:已知挖一类土地槽在不同槽深和槽宽的时间定额,可根据各类土耗用工时的比例来推算挖二、三、四类土地槽的时间定额;又如已知架设单排脚手架的时间定额,可推算架设双排脚手架的时间定额。

比较类推的计算公式为

img102

式中:t——比较类推同类相邻定额项目的时间定额;

   P——各同类相邻项目耗用工时的比例(以典型项目为1);

   t0——典型项目的时间定额。

比较类推法计算简便而准确,但选择典型定额务必恰当而合理,类推计算结果有的需要作一定调整。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定规格较多的同类型工作过程的劳动定额。

3)统计分析

企业将以往施工中所积累的同类型工程项目的工时耗用量加以科学地分析、统计,并考虑施工技术与组织变化的因素,经分析研究后制定劳动定额的一种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法需有准确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基础,并且选择正常的及一般水平的施工班组,同时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统计数据作一定的修正。

4)经验估计法

经验估计法主要根据图纸分析,现场观察,施工工艺、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的分解来估计。

采用经验估计法时,必须挑选有丰富经验的、秉公正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并且要在充分调查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在使用中要统计实际耗工时,当与所制定的定额相比差异幅度较大时,说明所估计的定额不具有合理性,应及时修订。

5.2.4 材料消耗量的测定

1)材料消耗量的含义

材料消耗量的含义是指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施工作业过程(工作过程)的施工任务所需消耗一定品种、一定规格的建筑材料(包括半成品、燃料、配件、水、电等)的数量标准。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直接成本中,材料费约占65%~70%。材料的消耗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定价的竞争力。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材料,按其消耗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在施工中一次性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砌筑砖墙用的标准砖、浇筑混凝土构件用的混凝土等,我们一般把这种材料称为实体性材料;另一种是在施工中周转使用,其价值是分批分次地转移到工程实体中去的,这种材料一般不构成工程实体,而是在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它是为有助于工程实体的形成而使用并发生消耗的材料,如砌筑砖墙用的脚手架、浇筑混凝土构件用的模板等,我们一般把这种材料称为周转性材料。

2)实体性材料消耗量测定

施工中材料,一般可分为必需消耗的材料和损失的材料两类。其中必需消耗的材料是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时所必须考虑的消耗;对于损失的材料,由于它是属于施工生产中不合理的耗费,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避免这种损失,所以在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时一般不予考虑。

所谓必需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施工作业过程的施工任务所必需消耗的材料。它包括直接用于工程(即直接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材料、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不可避免的材料损耗。其中:直接用于工程的材料数量,称为材料净耗量;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数量,称为材料合理损耗量。用公式表示如下:

材料消耗量=材料净耗量+材料合理损耗量

材料合理损耗量是不可避免的损耗。例如:在操作面上运输及堆放材料时,在允许范围内不可避免的损耗、加工制作中的合理损耗及施工操作中的合理损耗等。常用的计算方法是:

材料合理损耗量=材料净耗量×材料损耗率

材料的损耗率可结合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及组织管理水平,通过观测和统计来确定。

实体性材料消耗量的确定方法有下列几种。

(1)观测法

观测法亦称现场测定法,是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在施工现场按一定程序对完成合格施工作业过程施工任务的材料耗用量进行测定,通过分析、整理,最后得出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2)试验法

试验法是指在材料试验室中进行试验和测定数据。例如:以各种原材料为变量因素,求得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各种材料耗用量。

(3)统计法

统计法是指通过对现场进料、用料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获得材料消耗的数据。这种方法由于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质,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材料净耗量和材料合理损耗量的精确依据。

(4)理论计算法

理论计算法是根据施工图,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直接计算材料耗用量。计算法只能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净耗量,材料的合理损耗量仍要在现场通过实测取得。这是一般板块类材料计算常用的方法。

3)周转性材料消耗量测定

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周转使用,经过修理、补充而逐渐消耗尽的材料。如模板、钢板桩、脚手架等,实际上它是作为一种施工工具和措施性的手段而被使用的。

周转性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是指每使用一次摊销的数量,按周转性材料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消耗的规律,其摊销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img103

上述公式反映了摊销量与一次使用量、损耗率、周转次数及回收折价率的数量关系。

(1)一次使用量

一次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一次使用的基本量,即一次投入量。周转性材料的一次使用量根据施工图计算,其用量与各分部分项工程部位、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有关。

例如: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的一次使用量的计算,需先求构件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积,再乘以该构件每平方米模板接触面积所需要的材料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一次使用量=混凝土模板接触面积×每平方米接触面积需模量×(1+制作损耗率)

混凝土模板接触面积应根据施工图计算;每平方米接触面积的需模量应根据不同材料的模板及模板的不同安装方式通过计算确定;制作损耗率也应根据不同材料的模板及模板的不同制作方式通过统计分析确定。

(2)损耗率

损耗率是周转性材料每使用一次后的损失率。为了下一次的正常使用,必须用相同数量的周转性材料对上次的损失进行补充,用来补充损失的周转性材料的数量称为周转性材料的“补损量”。补损量按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数计算,该百分数即为损耗率。周转性材料的损耗率应根据材料的不同材质、不同的施工方法及不同的现场管理水平通过统计工作来确定。

(3)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是指周转性材料从第一次使用起可重复使用的次数。它与不同的周转性材料、使用的工程部位、施工方法及操作技术有关。

周转次数的确定要经现场调查、观测及统计分析,取平均合理的水平。正确规定周转次数,对准确计算用料,加强周转性材料管理和经济核算起重要作用。

(4)回收折价率

回收折价率是对退出周转的材料(周转回收量)作价收购的比率。其中周转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在周转使用后除去损耗部分的剩余数量,即尚可以回收的数量;而回收折价率则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及不同的市场情况来加以确定。

从上述计算周转性材料摊销量的公式可以看出,周转性材料的摊销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次周转使用后所损失的量,用一次使用量乘以相应的损耗率确定;另一部分是退出周转的材料(报废的材料)在每一次周转使用上的分摊,其数量用最后一次周转使用后除去损耗部分的剩余数量(再考虑一些折价回收的因素)除以相应的周转次数确定。

5.2.5 机械消耗量的测定

机械消耗定额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施工作业过程(工作过程)的施工任务所需机械消耗的数量标准。其消耗量的测定步骤如下:

1)拟定施工机械工作的正常条件

机械操作与人工操作相比,其劳动生产率在更大的程度上要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编制机械消耗定额时更应重视确定出机械工作的正常条件。

首先,对工作地点的组织安排、对施工地点机械和材料的放置位置、工人从事操作的场所等,均应作出科学合理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安排。

其次,应拟定合理的工人编制,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和设计能力、工人的专业分工和劳动工效,合理确定操纵机械的工人和直接参加机械化施工过程的工人人数,确定维护机械的工人人数及配合机械施工的工人人数。工人的编制往往要通过观察测时、理论计算和经验资料来合理确定,应保持机械的正常利用和工人正常的劳动效率。

2)确定机械的基本时间消耗

机械的基本时间消耗的确定,应采用时间研究的方法通过现场观察测时获得各工序的时间消耗数据,并按机械施工的工艺及组织要求将各工序的时间消耗进行综合,最终得到为完成一个计量单位施工作业过程(工作过程)的施工任务所需的基本时间消耗。机械的基本时间消耗,包括在满载和有根据地降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时间等工序作业过程上的时间消耗。

3)确定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

考虑到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在确定机械消耗定额时必须适当考虑机械在工作班中的正常利用系数。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指机械在工作班内对工作时间的利用率。机械的利用系数与机械在工作班内的工作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拟定机械工作班的正常状况,关键是保证合理利用工时。其原则是:必须注意尽量利用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以及工作开始前与结束后的时间进行机械的维护保养、尽量利用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作为工人休息时间;根据机械工作的特点,对担负不同工作的工人规定不同的工作开始与结束时间、合理组织施工现场,排除由于施工管理不善造成机械停歇等。

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是指机械在一个工作班内有效工作时间与工作班延续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img104

4)确定机械定额消耗量

在获得完成一个计量单位施工作业过程(工作过程)的施工任务所需的基本时间消耗数据和机械正常利用系数之后,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施工机械的消耗量:

img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