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使节

《文化使节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的历史加以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的中国特色,中国园林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民族文化传统,得以持续发展。所缘,当然出自满足友好国家对中国园林的厚爱和需要。其共性都遵循统一的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其个性则在于各地方风格的发挥。《园冶》所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指因借园之不同所宜。(此文撰于2000年,原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文化使节—中国园林在海外》序言,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文化使节——中国园林在海外》序言

请允许我对本书出版表示诚挚的祝贺,并对作者们的设计成果、施工者的艰辛以及中外园林建设总公司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外国和我国地域和国度都不同,却共戴一天。人类有与自然相协调的共同本能要求,都以园林建设来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至于国际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外国殖民者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中国造公园和花园,完全是为租界服务的。在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把中国园林大量地兴建在国外,这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形势发展下形成的。有言“弱国无外交”,有所道理。但仅有国际地位还不够,加上中国确有独特、优秀的园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外有识之士对此很为赞赏,必置之而后快。就经济建设而论,我国目前尚称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但就文化艺术而言,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世界。客观的历史加以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的中国特色,中国园林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民族文化传统,得以持续发展。

我国在国外建的园林并不限于此书范围,但这本书所介绍的确是其中的绝大多数。这些项目分布的地域和国家很广泛,园林类别也丰富。所缘,当然出自满足友好国家对中国园林的厚爱和需要。因而承担设计和施工的都是国内以园林著称的省市园林单位中的名家,来自北京、上海、苏州、扬州、杭州、广州和安徽等地。其共性都遵循统一的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其个性则在于各地方风格的发挥。这些地方不仅具备集中的著名园林,而且每个地方都代表一种地方流派。这不是自封的,而是经过专家们和广大游人认可的,能反映“一方风水养一方人”的特色。更进一步讲,这些园林创作除了列入博物馆室内展品外,都是在继承园林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异国环境,着意创新与发展。与古代园林相比较,不难看出作者们执著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创意,对传统有所发展,而且发展的幅度是不小的。难在有些类型,如国际园林博览会上展览性的园林,面积小而要求高,必须具有完整的布局和动人的微观景物。这在古代园林中是不曾有过的。贵在“先难而后得”。自我国参赛以来,屡获至高的殊誉,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我们自当感谢这些为国争光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和工人师傅们。参与本书作品设计的人,都是国内园林胜地的一流高手,包括一些老前辈和中、青年名家。一些重点项目,往往是设计阵容大,相互配合默契,通力合作,最后形成智慧的结晶,赢得中外人士一致赞赏。

园林就植物种植工程而言的确是“三分种,七分养”,说明了种植施工和养护管理的统一关系。但就整个园林建设而论,中心环节是设计。建筑学家公认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中心,我看园林设计也是园林学的中心。因为设计是第一个环节,是关键所在。施工要力求体现设计意图,养护管理要保证设计效果的持续发展。设计、施工、管理是三个统一而又有中心的建筑环节体系。国内这些园林设计精英大多深谙中国园林艺术而动手的力量又强,善于相地、精心立意,并以总体布局和微观景点体现神韵,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计成后继有人。他们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实践,建成后又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内容充实,加以精心绘图与文相佐,图文并茂,值得阅读、学习和借鉴。

如何阅读这本书我也提点建议。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园林有广泛的群众性,读书看图便可了解一斑,借以提高修养和充实文化素质。要更深入一点读,那就要“从门道看门道”,结合中国园林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来阅读、分析、研究。正如国画大师白石老人所论述的真谛:“学我者生,仿我者死。”园林设计也忌单纯地模仿和照搬。《园冶》所谓“园有异宜”和“古式何裁,时宜得致”是很重要的。原作者根据他国的自然环境和业主要求,通过“巧于因借”而得创作意图。我们要学他如何从人皆可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中提取鲜为人知的因素,从而捕捉园之“异宜”,因借成景。而你欲设计的园子不可能有完全雷同的地宜,如照搬过来,岂不是舍己之本,逐他人之末。借景之所以成为园林第一要法,其真意在于有所凭借地宜造景。就自然环境而言要“景以境出”,就人文内涵而言要“托物言志”,融二者为一体即可成景。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序列中,无论园旨、相地、立意、问名、布局、理微乃至余韵都与借景相关,要以一法贯众法,从中悟出借景的无穷创造力。《园冶》所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指因借园之不同所宜。“借景随机”之“机”也指这些各异的机宜。我们从每个实例中都可以学习这些名家如何捕捉欲借之“因”,从而将思维逻辑化为形象逻辑。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从美学的角度高度概括地说:“园林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抓住这个要领来阅读这本书,读者会感到受益匪浅的。

鉴于园林是科学的艺术,是自然环境的空间艺术,百闻不如一见。绘图与照片所反映的只是部分形象,主要用于向业主汇报和指导施工。读者也难于到他国一一观光。如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空间形象,还有待于拍摄和整理出一套相应的视频文件。虽无身历感,却也眼见为实。我想这样阅读的效果会倍增。

最后,还要再次感谢为此书付出心力的同人们。

2000年8月23日于北京

(此文撰于2000年,原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文化使节—中国园林在海外》序言,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