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老人居住建筑研究的发展

国外老人居住建筑研究的发展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展大规模老人居住建筑建设的北欧国家之一,瑞典在1943年出版的《斯德哥尔摩老人住宅的规划与建造》[70],可能是最早的研究老人居住建筑的出版物。例如英国的《住宅法》,荷兰的《老人居住建筑分类》,瑞典的《老年人特殊规范》等等。这部著作开创了老人居住建筑国家间比较研究的先河。环境行为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老人居住建筑的研究。

1.2.2 国外老人居住建筑研究的发展

虽然老人居住建筑的雏形古已有之,但是真正关于老人居住建筑的研究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开始兴起的。

建筑的理论研究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前,往往局限于建筑造型上的分类与区别,或者局限于历史与形式的分析记载。对于功能的充分认识是现代建筑专项分类学科的基础。从建筑学对老年人建筑研究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建筑学的研究滞后于老年学的研究。这与其他专项建筑理论发展的模式大致相似,究其原因可能因为建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发展有赖于基础学科的积累与实践活动的开展。

国际上的老年学研究大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为后来老人居住建筑的研究奠定了广泛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的模型。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现代意义的老人居住建筑的建造,关于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理论研究终于开展了起来。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展大规模老人居住建筑建设的北欧国家之一,瑞典在1943年出版的《斯德哥尔摩老人住宅的规划与建造》[70],可能是最早的研究老人居住建筑的出版物。

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老人居住建筑最早的国家英国在1948年颁布了《国家补助法》,在这部法律中的第3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地方行政机构有责任向当地的老年人与弱者提供照顾及住宅。之后许多国家都颁布了类似的关于老人居住建筑的法律。但是早期的对象往往是医院模式的护理之家。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大量的关于住宅的建筑理论研究,其中不少都涉及了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最初关于老人居住建筑的研究往往与老年学范畴下的其他的研究(医学、人口学、经济学、福利制度等)结合在一起进行,例如《美国公共健康杂志》1952年11月号上发表的《老年人的住宅与生活安排》[71]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居住建筑的建成,很多的建筑专业学术期刊开始发表相关的研究,如《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建筑师杂志》(Architects’Journal)、《建筑论坛》(Architecture Forum)都曾多次刊载相关的文章。最初的研究多集中在以记录建筑设计为主的内容上,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内容逐渐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范围内。1956年,《建筑实录》杂志发表了著名建筑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文章《为了老年人——融合而非隔离》[72]。这篇文章的发表,掀起了对老人居住建筑究竟应该采用医院模式还是住宅模式的深刻思考。同样在1956年,埃里·鲍格格伦博士在瑞典皇家老年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原居安老”(aging in place)[73]的概念,并很快在北欧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许多的高等院校也开展了老人居住建筑的学术研究。如康乃尔大学住宅研究中心在1958年发表的《老人的住宅需求:关于设计标准的研究》[74]。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时间里,很多国家完成了老人居住建筑设计的立法工作。例如英国的《住宅法》,荷兰的《老人居住建筑分类》,瑞典的《老年人特殊规范》等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以往集居式老人居住建筑的反思,以及城市郊区化与旧城复兴等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老年人迁居这个过去属于人类学或者人文地理学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建筑学的关注,并诞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了以拉布金教授为指导的“老年人迁居问题研究”课题组,先后发表了《面对老年人迁居带来的问题文集》[75]及《旧城区域里的老年人》[76]等著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有很多全面阐述老年人建筑设计的理论专著出现。1967年拜尔与尼斯塔兹合著的《西方国家的老人住宅》(Housing the Aged in Western Countries)[77]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开创了老人居住建筑国家间比较研究的先河。1969年魏斯发表的《给老年人更好的建筑》[78],这本书采用分类的形式进行案例研究(住宅性质—居住医疗混合性质—医疗性质),之后大多数的老人居住建筑理论书籍都采用了类似的案例研究模式。

老人居住建筑的理论研究以这2本著作为标志,在20世纪60年代末完成了基本理论研究框架的建构工作。此后大多数的研究都遵循了由横向国际比较研究以及建筑类型研究组成的最基本模式。1969年还有一个重要事件就是瑞典著名学者尼尔杰(Bengt Nirje)提出了“正常化”理论[79],这为日后“原居安老”与“无障碍环境”的推广做了充足的理论准备。

20世纪70年代后的老人居住建筑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尤其是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老年人建筑研究的进步。

无障碍(barrie free)概念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被广为人知却要等到20世纪60年代的无障碍运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之后。无障碍环境随后得到了大量的立法保护。而老年医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老年人的衰弱使他们无可避免地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逐渐被证明。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做了大量的关于老人居住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理论研究工作。环境行为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老人居住建筑的研究。在奥斯卡·纽曼1972年发表了《防卫性的空间》之后,环境行为学得到蓬勃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建筑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对老人这一弱势群体而言的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后,产生了许多借助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的关于老人居住建筑的研究。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也为老人居住建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借助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人们开始更细致地了解老年人对于住房的独特需求,进而反馈到老人居住建筑的设计实践中。20世纪70年代有许多这样的调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英国岸客住房协会的调查研究[80]

20世纪80年代有几件事对于所有与老年人相关的研究都是极其重要的,198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召开扩大了老龄化问题的世界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的老年学研究成果也促使建筑师重新审视建筑设计的作用。

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老龄大会”明确了老龄化包括个体老化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含义,而老龄问题包括发展方面的问题和人道主义的问题[81]。1987年罗维与卡恩(Rowe&Kahn)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成功老化”(succesful aging)的观点[82],他们强调了危险因素的概念,并指出人体老化对生理功能减退的作用被夸大,而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功能减退可以通过老化过程之外的危险因素加以解释。当避免了各种危险因素且拥有健全的生理功能就可以称为是成功老化。成功老化的概念虽然并非直接触及建筑学,但促使建筑学反思建筑环境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到后来就产生了“治疗性的环境”这一重要理论。20世纪80年代在关于老人居住建筑领域的研究中还有一个热点就是“平价(affordable)老人住宅”。关于低收入者住宅的研究在战后发达国家始终是一个热点,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都比解决老人居住问题来的急迫。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几十年工作的累积,前后两者逐渐融合,向中低收入老人提供经济上可以负担的住宅顺理成章地成为共同的研究热点。

20世纪9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修改了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老人的居住问题重新得到重视,而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北欧国家提出的“原居安老”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包括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都对老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理论与实践帮助,除了前文已经介绍的一些内容之外,还有一些课题也同老人居住建筑存在着联系。如人口学、社会学对于包括老龄化演变的时间预测,老龄化对于社会福利制度、保险制度与现代医疗制度建立的影响,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方式选择的变化等等。又例如经济学的关于老龄化对于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影响,关于提供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的理论,逆抵押贷款制度对于解决老龄人口住房问题的作用等等。在诸如社会学社会福利理论中关于提供老龄及其他弱势群体福利住房以及住房补贴的理论,社区服务理论体系以及其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相关作用等等,这些理论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人居住建筑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囿于篇幅的原因,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