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综合布线系统常用的国外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常用的国外标准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起源于美国,ANSI/EIA/TIA从1985年开始制定《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经过6年的编制,于1991年形成第1版。该标准将电话和计算机两种网络的布线结合在一起而出现综合布线系统,并与《商业建筑电信布线安装标准》等文件组成北美综合布线系统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成为综合布线技术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方面的主要贡献是积极参与千兆网络标准及新的6类、7类布线系统标准的制订。

3.1综合布线系统常用的国外标准

3.1.1国外标准概况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起源于美国,ANSI/EIA/TIA从1985年开始制定《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ANSI/EIA/TIA 568),经过6年的编制,于1991年形成第1版。该标准将电话和计算机两种网络的布线结合在一起而出现综合布线系统,并与《商业建筑电信布线安装标准》(ANSI/EIA/TIA 569)(1990)等文件组成北美综合布线系统系列标准。上述标准经改进后,于1994年正式修订为ANSI/EIA/TIA 568A,该标准定义了电缆、连接器和跳线等标准。2000年颁布了ANSI/EIA/TIA 568B标准。2002年6月,在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 TR-42委员会的会议上,正式通过了ANSI/EIA/TIA 568B.2-1,即讨论已久的6类布线标准。这个标准成为ANSI/EIA/TIA 568B标准的附录。该标准也被ISO批准,批准号为ISO/IEC 11801。这并不意味着废除原有的ANSI/EIA/TIA 568A标准。新的B版标准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内容: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电缆传输距离、传输介质、开放式办公布线、实际安装、现场测试、工作区连接和通信设备等,并专门针对对绞电缆及光纤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同时,ISO与IEC合作,于1995年颁布了《用户建筑综合布线》[ISO/IEC 11801: 1995(E)],作为国际标准,供各个国家使用。该标准定义了电缆、连接器和跳线等标准,还定义了现场测试非屏蔽对绞电缆布线系统传输性能规范。ISO/IEC 11801: 1995(E)第1版修订后于2002年改为第2版,这个新标准定义了6类、7类电缆的标准,把Cat5/ClassD的系统按照Cat5+重新定义,以确保所有的Cat5/ClassD系统均可运行吉比特以太网。更重要的是在标准中定义了Cat6/ ClassE和Cat7/ClassF类链路,并考虑了电磁兼容性(EMC)等问题。

3.1.2制定国外标准的组织

综合布线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全面推广,其中的许多技术也从形成走向成熟,中间得益于不少国际性组织的积极参与,像ANSI/EIA/TIA、ISO/IEC等都是长期以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及综合布线标准开发和颁布的机构。

1. EIA/T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美国通信工业协会

EIA/TIA是两个不同的机构,前者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y Alliance)的英文缩写,由7个北美地区的电子工业分会或组织组成的一个联合会。后者是美国通信工业协会的(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主要由北美和加拿大一些提供通信与信息技术产品、材料、系统及其销售业务和专业服务的公司组成的专业协会。

1991年,ANSI与EIA/TIA的专家合作颁布了ANSI/EIA/TIA 568A的权威行业标准,并不断改进,其中包括更高级的布线规格、模块化插座的测试要求等。到了1999年发布了一个增补版,为ANSI/EIA/TIA 568A.5,并推荐了5e类、6类对绞电缆的相关内容,2000年最新版的标准ANSI/EIA/TIA 568B出现。这些标准成为综合布线技术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

2.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一个有130多个会员国的国家标准组织联盟,1947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国际标准化组织主要致力于促进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标准开发,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是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在综合布线方面,主要与IEC共同颁布了著名的ISO/IEC 11801—1995《用户建筑综合布线》的国际布线标准。于2002年正式通过了第2版,给布线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3.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缩写。这是一家成立于1906年的国际电工专门组织,是国际上所有电工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和标准认证机构。在综合布线方面,于1995年与ISO合作开发了ISO/ IEC 11801—1995《用户建筑综合布线》的国际布线标准。

4. 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是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的英文缩写,这是一家私有的非营利成员组织,由5家工程学会和3家美国政府机构于1918年创立,主要从事对各种标准的制定,其成员包括约1400家私人公司和政府机构及国际会员。

ANSI是ISO的创始成员,同时也是ISO管理委员会5家永久会员之一,以及ISO技术管理委员会的4家永久会员之一,其与EIA/TIA共同颁布的商用建筑通信布线标准及其TSB系列综合布线的权威标准,对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 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是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的英文缩写。该学会成立于1963年,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和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合并组成。

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国际性权威机构,负责全球约30%的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和控制领域的技术文献,并开发了多达800多项的国际标准,其中包括著名的IEEE802专家组关于计算机通信的各项标准。如IEEE802.3定义了CSMA/ CD,IEEE802.3ab定义了1000Base的Ethernet,IEEE802.8定义了光纤技术,IEEE802.11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等。

6. CENELE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缩写。这是一个立足欧洲面向全球的国际性标准机构,主要在欧洲充当ISO的角色。在计算机网络及综合布线方面的主要贡献是积极参与千兆网络标准及新的6类、7类布线系统标准的制订。

7. ITU国际通信联盟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是国际通信联盟的缩写,其前身是著名的CCITT(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主要致力于通信领域中各行各业标准开发,由于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ITU的标准也常常用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布线等方面,著名的CCITT建议书等就是由该组织提出的,并对促进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 SAC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AC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也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分别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所颁布的标准具有法律效力。

3.1.3常用国外标准及内容

国外标准包括国际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和欧洲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国外标准不多,常用的标准见表3.1所示。

表3.1 常用的国外标准

img85

续表

img86

1.美国国家标准

(1) ANSI/EIA/TIA 568。

1991年7月,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美国通信工业协会发布了《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ANSI/EIA/TIA 568),正式定义发布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相关组成部件的物理和电气指标。ANSI/EIA/TIA 568A标准包括了以下基本内容:①办公环境中电信布线的最低要求;②建议的拓扑结构和距离;③决定性能的传输介质参数;④连接器和引脚功能分配,确保互通性;⑤电信布线系统要求有超过10年的使用寿命。

自1995年8月ANSI/EIA/TIA 568A发布以来,伴随更高性能的产品和市场应用需要的改变,对这个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委员会也会相继公布了很多标准增编、临时标准以及技术公告(TSB)。为了简化下一代的ANSI/EIA/TIA 568A标准,TR42.1委员会将新标准“一化三”。每一部分与现在的ANSI/EIA/ TIA 568A章节有相同的着重点。

①ANSI/EIA/TIA 568B.1。第一部分,一般要求。

该标准目前已发布,它最终将取代ANSI/EIA/TIA 568A。这个着重于水平和垂直干线布线拓扑、距离、传输介质选择、工作区连接、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电信间与设备间、安装方法以及现场测试等内容。它集合了EIA/TIA/TSB 67、EIA/TIA/TSB 72、EIA/TIA/TSB 75、EIA/TIA/TSB 95、ANSI/EIA/TIA 568A-2、A-3、A-5、ANSI/EIA/TIA/IS 729等标准中的内容。

②ANSI/EIA/TIA 568B.2。第二部分,平衡对绞电缆布线系统。

这个标准着重于平衡对绞电缆、跳线、连接器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规范以及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现场测试仪性能规范、实验室与现场测试仪比较方法等内容。它集合了ANSI/EIA/TIA 568A-1和部分ANSI/EIA/TIA 568A-2、ANSI/EIA/ TIA 568A-3、ANSI/EIA/TIA 568A-4、ANSI/EIA/TIA 568A-5、ANSI/EIA/TIA/IS 729、ANSI/EIA/TIA TSB 95中的内容。

③ANSI/EIA/TIA 568B.2.1。ANSI/EIA/TIA 568B.2的增编,是关于6类布线系统的标准。

④ANSI/EIA/TIA 568B.3。第三部分,光纤布线部件标准。

这个标准定义光纤布线系统的部件和传输性能指标,包括光缆、光纤跳线和连接器件的电气与机械性能要求,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现场测试性能规范。该标准将取代ANSI/EIA/TIA 568A中的相应内容。

(2) EIA/TIA/TSB 67。

为适应支持高速通信网络(100Mbit/s)的5类非屏蔽对绞电缆布线工程要求,EIA/TIA于1995年10月正式颁布了EIA/TIA/TSB 67《非屏蔽对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是测试5类非屏蔽对绞电缆布线系统传输特性的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定义了两种“链路”连接模型;②定义了要测试参数的内容;③定义了每一种连接模型及3~5类链路PASS/FAIL测试极限;④减少了测试报告项目;⑤定义了现场测试仪的性能要求及任何验证这些性能指标的要求;⑥定义了现场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结果的比较方法。

(3) EIA/TIA/TSB 95。

EIA/TIA/TSB 95即《100Ω4对5类布线附加传输性能标准》,1999年10月发布,提出了关于回波损耗和等效远端串扰(ELFEXT)、传输延迟、传输延迟偏差等信道参数要求。这是为了保证已经广泛安装的传统5类布线系统能支持千兆以太网传输而设立的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指导性的规范不要求用来对新安装的5类布线系统进行测试。过去安装的5类布线系统即使能通过EIA/TIA/TSB 95的测试,但很多都通不过ANSI/EIA/TIA 568A-5的这个5e类标准的检验,这是因为5e类标准中的一些指标要比EIA/TIA/TSB 95严格得多。

(4) ANSI/EIA/TIA 569A。

1990年10月公布了《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ANSI/EIA/TIA 569A,是加拿大标准协会(CSA)和EIA共同努力的结果。目的是使支持电信传输介质和设备的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之间设计和施工标准化,尽可能地减少对厂商设备和厂商介质的依赖性。

(5) ANSI/EIA/TIA 570A。

《家居电信布线标准》ANSI/EIA/TIA 570A所草议的要求,主要是制定新一代的家居电信布线标准,以适应现今及将来的电信服务。标准主要提出了有关布线的新等级,并建立了一个布线介质的基本规范及标准,主要应用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多媒体、家居自动系统、环境管理、保安、音频、电视、探头、警报及对讲机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新建筑、更新增加设备、单一住宅及建筑群等。

(6) ANSI/EIA/TIA 606。

《商业建筑通信基础结构管理规范》ANSI/EIA/TIA 606来源于ANSI/EIA/ TIA 568、ANSI/EIA/TIA 569标准。这个标准用于对布线和硬件进行标识,目的是提供与应用无关的统一管理方案。

(7) ANSI/EIA/TIA 607。

为了对建筑物内的电信接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安装,制定了《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ANSI/EIA/TIA 607标准。它支持多厂商、多产品环境,以及可能安装在住宅的工作系统接地。

2.国际标准

(1) ISO/IEC 11801。

ISO/IEC 11801是由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的SC 25/WG 3工作组在1995年制定发布的,这个标准把有关元器件和测试方法归入国际标准。目前该标准包含有ISO/IEC 11801—1995、ISO/IEC 11801—2000(修订)、ISO/IEC 11801—2002(第2版) 3个版本。

①ISO/IEC 11801的修订稿对链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ISO/IEC认为以往的链路定义应被永久链路和信道的定义所取代。此外,对永久链路和信道的等效远端串音、近端串音功率和、传输延迟做了规定。而且,修订稿提高了近端串音等传统参数的指标。

②2002年的ISO/IEC 11801第2版覆盖了6类(ClassE)和7类(ClassF)综合布线系统。

ISO/IEC制订的缆线标准就是IEC 61156的第5部分和第6部分,此标准规定了超5类到100MHz,6类到250MHz,7类到600MHz,于2002年公布。

根据ISO/IEC 11801—2002,综合布线应能在同一电缆中同时传输语音、数字、文字、图像、视频等不同信号。同时在若干布线组件结构标准中,特别提出了高达1GHz的传输频率;所有相关信息传输应用共同电缆的可行性等。

(2) 7类电缆标准的发展概况。

ISO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经开始探讨7类电缆问题。即在1997年9月ISO/IEC SC25等工作组决定在ISO/IEC中提出了能用于F级布线系统、带宽为600MHz的新型电缆。国际上习惯将此类电缆按带宽归入对称数据电缆中的7类。

1999年10月27日在日本京都市召开了IEC SC-4EC的第63次会议,决定对计划用于200~600MHz的电缆提出两个新的分规范: IEC 61156—5和IEC 61156—6。

2001年12月,ISO/IEC SC/WG3中的46C工作组在法国发布了61156-5的最后草案稿46C/511/FDIS,确定7类电缆的带宽为600MHz。2002年3月正式发布标准61156-5。虽然该标准将7类电缆的带宽最终规范到600MHz,但在实际应用中,带宽甚至可扩展至1.2GHz。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