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信息交流

社会信息交流

时间:2022-10-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信息交流活动的开展。教育活动的大众化及其发展为社会信息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全民教育和远程教育要求信息交流具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社会信息相对应的,信息源也有文献源和非文献源之分。信息接收者是指在社会信息交流中接收信息的对象,包括个体、组织机构、社区等。

3.4.3 社会信息交流

社会信息交流是指包括了个体信息交流和团体信息交流在内的极其复杂的社会信息活动和信息交流过程。社会信息交流是一个体系,它有多种因素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是社会信息交流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基础,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程度、社会对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的功能和作用的认可程度;二是社会相关因素对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的作用程度,即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对社会发展的条件要求的满足程度、社会对信息交流与管理活动的发展条件的保证程度。信息环境是信息活动和社会发展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

(1)政治因素。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信息交流活动的开展。

(2)经济因素。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信息活动强有力的支撑,落后甚至萎缩的经济基础将阻碍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从而延缓社会的发展。

(3)科学因素。科学的发展是信息交流的动力,科学发展速度越快,对信息交流的需求越强烈,信息交流活动也就越频繁。

(4)文化因素。信息交流活动依赖于一定的文化氛围,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脱离文化背景或不了解文化会导致信息交流的阻碍以及交流的低效率和无效。

(5)教育因素。教育活动的大众化及其发展为社会信息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全民教育和远程教育要求信息交流具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的发展使参加交流的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信息交流也成为社会实施全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6)技术因素。信息交流能够极大地促进科学理论向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是理论和技术的中介和桥梁。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条件,使信息交流克服地域、时间、文化背景的限制,提高交流速度和效率,实现多种形式的交流,以实现信息交流的全球化。

2.信息源

信息源是信息的来源,不仅包括信息的发出者,也包括各种信息资源。社会信息交流有着丰富的信息源。与社会信息相对应的,信息源也有文献源和非文献源之分。下面分别介绍。

(1)文献信息源:它是社会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非出版物信息源和出版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中的信息固定、明确,利于进行多方面的加工和利用,是确认人类活动、进行社会规范的工具,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2)非文献信息源:是与文献信息源相对应的社会信息源,包括口头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形成于人类社会的交往活动之中。口头信息源是指人们借以获取口头信息的资源,其基本形式有交谈、演讲、会议讨论、口头广播、信息发布以及人与人直接接触形成的信息资源。口头信息源具有信息获取费时少、交流速度快、信息反馈迅速准确、信息选择性、针对性强等优势。实物信息源是指固化在实物中的信息来源。实物信息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具有真实可靠,信息浓度大,内容丰富,易于开发和利用等优势。

3.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是指信息源与接收者的中介,包括各种传播载体、传播工具、传播组织与机构、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各种社会网络等。如大众传媒工具与组织、政府信息系统、学术交流系统、文献信息生产与传播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交织,借助计算机网络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信息交通地图。

4.信息接收者

信息接收者是指在社会信息交流中接收信息的对象,包括个体、组织机构、社区等。社会信息交流的信息接收者是多种多样的、形形色色的,个体的接收者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的不同,组织机构有政府机关、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宗教团体等的差异,一个特定的区域或群体也可以构成信息接收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