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4.5建设监理决策

§4.5建设监理决策

时间:2022-10-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监理工程师最重要的才干应表现在他能对监理工作作出正确的、有成效的决策。只有搞清决策目标,也就是搞清什么是“正确”的,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目标不明确,对同一问题可能作出截然不同的决策方案。作出了决策,决策过程并未结束。决策的正确与否要以实施的结果来判断,而且也只有经过实施,决策才能取得成果。建设监理决策是决策理论和方法在监理工作中的应用,是监理工程师所作的与监理工作有关的决策。

§4.5 建设监理决策

建设监理工作中,监理工程师要面临许多决策问题。无论决定是否承担某个工程项目监理任务,还是决定承担后对该项目实施的监理活动中,都要进行大量的决策,决策贯穿于监理工作的全过程。监理工程师最重要的才干应表现在他能对监理工作作出正确的、有成效的决策。

4.5.1 决策概述

1.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怎样来理解这个定义呢?该定义有以下几个要点:

(1)决策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是十分明确的,不是众说纷纭、模棱两可的。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可以定量或可以比较。

(2)决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方案。仅有一个方案,要作决策的监理工程师别无选择,也就不存在决策问题。决策必然要面对着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通过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最终选定一个合理化的满意方案。

(3)决策要进行因果分析和综合评价。每个实现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都会对目标的实现发挥某种积极作用和影响,也会产生某种消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确定出每个方案的经济效果和所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以便比较各个可行方案的优劣。

(4)决策要进行方案的优选过程。决策最终要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这个合理方案尽管未必是最优的,但必须是能够实现决策目标诸方案中最理想的方案。

(5)决策是行动的基础。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一个好的决策方案,如果不付诸实践,那么这个决策方案的价值为负。因为该方案不仅没有带来任何效益,相反花费了人力、物力和各种费用。

(6)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瞬间的动作。

2.合理的决策过程

在决策时,监理工程师除以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外,还必须依靠科学的、系统的决策方法。合理的决策过程是决策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决策的一般程序如图4-5所示。

(1)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决策总是针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决策之所以必要是由于存在问题。问题的提出及其性质的确定是制定决策目标的前提。问题或者意味着一个改造的机会,或者是完成某项任务中的障碍,特别是潜在问题的及早发现会使决策更主动、更容易。因此,一个良好的监理人员,通过对项目建设情况的控制及信息的掌握,应善于发现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客观环境、条件、产生问题的背景进行分析,摸清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

(2)确定目标和建立评价标准。只有搞清决策目标,也就是搞清什么是“正确”的,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目标不明确,对同一问题可能作出截然不同的决策方案。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评价标准作为以后方案选择时的衡量尺度。

决策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四个问题:①为什么要选定这一目标,分清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明确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②哪是主要目标?一项监理决策可能涉及多项目标,在进行多目标决策时,必须对各种目标确定一个优先顺序,使次要目标服从主要目标,保证主要目标的实现。③要求达到什么程度?目标应定量化,明确规定必达目标与期望目标,以便在优先保证实现必达目标的基础上,争取实现期望目标。④这一目标与谁的关系最大?分清战略目标与策略目标,明确两者的主从衔接关系。

img12

图4-5 决策步骤示意图

(3)拟定备选方案。决策方案是在备选方案中选定的。如果备选方案的质量不高或数量不够,选择余地很小,则监理决策就很难合理。寻找和拟定备选方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费时、费力。由于受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很少能研究探索所有的可能方案。只有当进一步探索可行方案有可能带来的利益超过其所需支出的费用时,才应把探索进行下去。在拟定方案时,既要强调创新精神,敢于打破框框,大胆设想和构思,又要强调冷静的头脑和求实精神,要对方案的细节和实施结果进行充分估计,作出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

(4)方案的选择。在对各种方案进行选优时应按评价标准进行衡量,评价的标准可以是收益的大小或投资的多少等。在比较选择时,定量的计算和比较是必要的,作为运筹学一个分支的决策论提供了不少的定量方法。但对于一些不重复出现、不能以现有的程序来表达的问题作出的决策而言,还必须采用一些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判断的方法。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若经过计算和经验判断,仍感把握不大,还可以采取试验的方法。

(5)情报资料的收集。在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和方案选择诸步骤中,都要涉及情报资料的收集和加工的问题。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要搞清已有什么资料,还缺少什么资料,如何取得这些资料,并怎样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料。一般说来,情报资料越多,对情报资料的处理运用越恰当,则所作的决策也越合理。在决策过程中,情报资料的传递(信息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6)决策方案的实施及反馈。作出了决策,决策过程并未结束。决策的正确与否要以实施的结果来判断,而且也只有经过实施,决策才能取得成果。同时,实施过程又是进一步作出决策的过程,如决定由何人、何时、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施。决策执行过程的每一个局部过程和每个环节的战术决策以及工作质量,对决策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决策作出后,事情并未完成。必须对决策的实施建立有效的控制和反馈。决策能否达到原定目标,以及在实施中出现的偏离都必须经过反馈以便调整控制。方案的选定必须反馈到原提问题和原定目标,实施结果也要及时反馈以衡量原定目标的达到程度。

整个决策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上述几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既有交叉,也有反复。例如,在拟定方案时往往已包括了初步的评价和选择,淘汰掉那些明显不合理的方案,在评价方案时已对实施作出考虑等。决策过程提供的是一个比较科学而系统的考虑问题的思路,而不是一个僵化的固定程式。

4.5.2 建设监理决策

建设监理决策是决策理论和方法在监理工作中的应用,是监理工程师所作的与监理工作有关的决策。既包括监理公司在决定是否承担某个工程项目的监理任务时所进行的决策,也包括对某个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为控制项目目标而进行的决策。很显然,后者是监理决策的主要内容。各类监理决策的基本理论是类似的。

1.监理决策的分类

由于建设监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决定了建设监理具有各种不同内容的决策。不同类型的决策所采用的决策方法是不同的,很有必要研究其分类问题。

(1)按监理决策问题的性质划分:①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影响监理全局,对监理工作在较长时期起实质性作用的一些决策。例如,是否承担某项监理任务、监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与重大调整等,均属于战略决策。战略决策一般都是由总监理工程师来作出的。②策略决策。策略决策是指实现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战术决策,因此,策略决策比战略决策更具体,考虑的时间也短一些,较多地注意以动员监理人员的力量为手段来实现战略目标。③业务决策。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理业务中,为实现某一局部目标而作出的决策。如施工过程的月支付、日常的质量验评等。

(2)按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划分:①程序性决策。这类决策多是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有一定规律,有一套常规处理的办法和程序,亦称常规决策,如施工决策中的月支付、订货、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原始记录的收集等。②非程序性决策。这类决策问题不常出现,亦称非常规决策。它们一般都非常重要,但没有一套常规处理的办法和程序,主要靠监理工程师的思维判断能力来决策。如施工过程中的重大索赔等。

程序性决策通常有例可循,可以委托专门的监理人员来进行,也可以较多地依靠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非程序性决策就需要高级监理工程师亲躬其事,并发挥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

(3)按决策是否用数量表现划分:①定量决策。定量决策是指可以用数学方法使监理决策目标数量化的决策。②定性决策。定性决策是指难以用数学方法,主要靠监理工程师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决策。

(4)按决策者在监理公司的地位划分:①高层决策。高层决策主要是战略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和定性决策,高层决策是由高级监理人员作出的。②中层决策。中层决策主要是策略决策,部分为程序性决策和定量决策,部分为非程序性决策和定性决策。③基层决策。基层决策主要是业务决策,一般为程序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上述各类决策的关系图如图4-6所示。

img13

图4-6 各类监理决策关系图

(5)按照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划分:①确定型决策。各种可行方案所需的条件多是已知的,并能准确地了解决策的必然后果,这类决策就是确定型的。②风险型决策。各种可行方案所需的条件大多是已知的,但每一种方案的执行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概率。这时,监理决策存在着风险,所以称为风险型决策。③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在执行后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是不明确的。

2.监理决策的原则

监理决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公正原则。建设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如协调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之间,项目法人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这些协调工作势必牵扯到各方之间的利益,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公正地作出他职责范围内的决定。正如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所规定的:“凡按照合同规定要求工程师自行:①作出决定,表示意见或同意;或②表示满意或批准;或③确定价值;或④采取可能会影响雇主或承包商权力和义务的行动时,他应在合同条款内兼顾所有条件的情况下,作出公正处理。”

(2)集思广益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日趋复杂,监理工作面临的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不少问题的决策,已非某个或少数监理工程师所能胜任的。因此,必须利用智囊团来为监理工程师当助手、参谋、顾问。凡重大问题的监理决策问题,先由他们集思广益做好决策分析,提供可行方案,供监理工程师决策时参考,以避免决策失误。

(3)科学原则。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保证监理决策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科学的方法,就谈不上科学地进行决策。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善于用各种科学知识,如精密的数学、严谨的逻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来做决策。

(4)系统原则。监理决策必须强调系统性。要考虑监理决策所涉及的决策问题系统和其相关系统,决策对象和其环境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理决策的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

(5)择优原则。监理决策要从两个以上的不同方案、途径和办法中,经过分析对比,选出最佳方案。因为实现某个监理目标,客观上必然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途径和办法,如果只有一个方案也就不存在监理决策了。如果没有对比,也就无法辨别优劣。

(6)行动原则。监理决策是为了指导行动。如果监理决策不导致行动,决策就没有任何意义,是毫无价值的空头决策。因此,要强调监理决策本身是一个行动过程,决策必须有行动效果。

(7)反馈原则。反馈是对监理决策所导致的后果进行必要的调整。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最初的监理决策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和修正,使监理决策更合理、更科学,必须坚持用实践来检验监理决策,以保持监理决策的科学性

(8)信息原则。监理信息是监理决策的基础。建设监理的信息管理工作搞得好,就会为监理决策提供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监理决策的依据就充分,决策的基础就坚实,监理决策的成功概率就越大。

(9)可行原则。监理决策必须可行,要保证监理决策可行,就必须使决策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建设监理的一般规律。

3.监理工程师的决策素质

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决策的基本要素,监理决策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监理工程师对项目监理的认识程度和主观能动性的大小。这种认识和主观能动性是否符合客观的真理性,即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监理决策的成败。因此,监理工程师的决策素质是有效决策最基本的条件。优秀的监理工程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品质和较强的决策能力。

优秀的决策者应具备如下品质:

(1)知道在什么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当断则断,既不事必躬亲,大小权统揽,也不能敷衍推诿,以求少做少错。

(2)实行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

(3)宽怀大度,善于倾听各种意见特别是反面意见。

(4)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不盲目冒险。

(5)有自知之明,不图虚名。

(6)有主见而不抱成见和固执己见。

(7)有坚定的信心。

(8)不耻下问,等等。

4.优秀的决策者所具备的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研究、预测未来的能力。

(2)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提出监理决策目标的能力。

(3)判断决策方案优劣的能力。

(4)启发与创新能力。

(5)沟通信息、集思广益的协调能力。

(6)决策及其实施过程的组织能力

(7)应变能力。

(8)决策所必备的技术能力,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