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籍信息的管理

地籍信息的管理

时间:2022-10-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信息系统曾因此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其提出甚至先于地理信息系统。由本节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到,地籍测量是发放土地使用证的基础,因此土地使用证办理的过程也就是完善地籍信息体系的过程。受人力的限制,许多城市规划土地部门所属的测绘机构只能勉强完成办理土地使用证用地的地籍测量与调查任务,暂时难以开展全城市大规模的地籍调查。

9.4.2 地籍信息的管理

地籍(cadastre)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提出时是为了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簿册。地籍是反映土地的位置(地界、地号)、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册籍,也称土地的户籍。1956年,奥地利测绘部门首先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地籍数据库,随后各国的土地测绘和管理部门都开始研制开发土地信息系统(LIS)用于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曾因此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其提出甚至先于地理信息系统。

从本质上讲,地籍的管理其实是土地的管理。除用于征税目的外,地籍也逐渐成为土地及房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依据,与此同时,与房地产主有关的社会经济信息也被同时采集,进而演变为一个新的目的——多用途地籍(multipurpose cadastre)。土地价值评价是多用途地籍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作为房地产交易的依据。此外,多用途地籍在人口、经济、空间分布的形态规律等方面得到应用,它同时为城市其他领域的分析研究提供翔实的数据源。在西方国家有较多的研究。

我国的地籍信息是在进行土地管理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由本节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到,地籍测量是发放土地使用证的基础,因此土地使用证办理的过程也就是完善地籍信息体系的过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中的许多用地缺少地籍信息,给用地管理带来不便,因而地籍的补测任务十分艰巨。受人力的限制,许多城市规划土地部门所属的测绘机构只能勉强完成办理土地使用证用地的地籍测量与调查任务,暂时难以开展全城市大规模的地籍调查。但无论是零星补测,还是全面测量,都是补充地籍数据库的机会。

地籍数据库的主体是空间图形数据库,城市基础地形数据是必要的参照依据。用地红线地块是地籍的面状数据,通过其标识可以与用地单位的有关数据关联起来,实施信息系统的查询。红线地块在地籍管理中也称为宗地,它由界址红线围成。界址线上的每个拐点都称为界址点。界址点与界址线除在图形数据库中进行记录外,其坐标数值一般也在属性数据库中进行记录,以提供精确的坐标信息。

在进行地籍图的绘制和显示时,除必要的基础背景信息外,还需对宗地的编号、尺寸、面积、户主姓名、四至关系等进行标识。应用GIS术进行地籍信息的管理是一个理想的方法,其功能完全适合于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