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校于1990年代末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虽然不错,但少量不同课程存在知识重叠,实践性教学个别内容知识需要更新,专业方向仍偏少,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管理学

一、专业历史沿革

早在1960年代,世界上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19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

我国于197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相应,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19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将近20年的发展,全国设置这类专业的院校已达100多个,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立足于东南大学的强大工科优势,结合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特色,我校于1980年代初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

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这对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校于1990年代末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该专业现已形成四个专业方向:(1)经济信息管理;(2)信息资源管理;(3)信息技术与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

二、专业建设整体目标与思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的目标思路是:

1.积极发展和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和管理科学方法以及现代经济预测与决策分析方法,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精通外语,熟练运用先进的管理科学方法、技术与工具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企业与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经济管理部门、金融证券机构以及学校与科研机构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从事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

3.充分结合和利用东南大学的丰厚资源,结合本专业研究方向,突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向,力争教学和科研上水平、上档次、上台阶。

4.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讲授,提高授课和学习效果,并对实验条件、实验内容及手段进行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组合和改造、整合和更新实验,使之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为本专业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条件。

5.与全国有关部门与企业加强联系,建立更加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与社会应用接轨。

6.积极争取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指导,增进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既充分吸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又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办出水平和特色。

三、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下一步修订调整的指导思想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讲,本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效果虽然不错,但少量不同课程存在知识重叠,实践性教学个别内容知识需要更新,专业方向仍偏少,不能满足社会需要。2005年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毕业设计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教学计划按学科培养目标和建设思路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按照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的建议,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调整为四个专业方向:(1)经济信息管理方向;(2)信息资源管理方向;(3)信息技术与管理方向;(4)管理信息系统方向。

下一步修订调整的指导思想为:注重新技术新理论教学,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社会新技术需要衔接,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内容不重叠,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要有参观实训,提高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在12名专职教师中,正教授9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从年龄和学历情况看,45岁以下教师10人,占83%,其中教授6人(含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9人,占75%。另外,本系多数教师都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名教师担任本学科重要核心学术刊物的编委和全国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

2.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通过招聘引进、优化结构及进修和内部培训等措施,逐步形成一支“队伍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从引进和培训两方面着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

(1)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建立学术带头人负责制。

(2)本专业专门成立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明确的人才引进办法,积极引进人才。

(3)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本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引进的人才除了享受学校、学院的优惠政策外,本专业还在办公条件、启动经费、激励办法等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以期望能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优越的科研条件、更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广大教师能够在这里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创造更多佳绩。

(4)本专业面向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设立了青年教师培养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创新发展,支持和培养青年教师的成长。

(5)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机构进修、攻读学位。

五、专项经费投入情况与计划

1.2002—2005年专项经费投入情况

2002—2005年本专业专项投入经费年均达到10万元,如下表:

img87

2.2006—2008年专项经费投入计划

2006—2008年计划投入专项经费年均达到15万元,如下表:

img88

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1.近几年来深化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对主干课程内容深入研究总结,精练内容留出空间,将实质性的新内容有机结合进来。

2.改革和强化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使经典与先进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解决有关实际课题。使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改革目标:以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为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和需要接轨,学生的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

4.相关措施:

(1)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方法

改变以讲课为主的授课方式,努力使“教学”变为“导学”,课程教学采用电视录像片、电子教案、模拟软件、网络课件、课堂实物演示与实验、音频与视频显示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强调课堂教学效果的突破与创新。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实验式,通过生动直观的多种方法与手段并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学习分析问题、联系意识的培养,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字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

教学手段建设本着解决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性、多门课程相互联系与依赖性,力求使学生把多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理清相关各课程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创新性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验室建设

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对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手段进行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组合和改造、整合和更新实验,使之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实验室;为本专业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条件。

(4)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建立比较稳定的参观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分专业方向前就由导师带领到实习实训基地参观,了解专业,培养专业爱好和感情。

七、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1.充分发挥“985”工程建设等重要机遇,加强学科实验室建设。结合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和科研课题,改造和开发实验项目,使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优势,展开学生第二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建成学生教学实验、教师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等有特色的实验室。

2.面向社会,加强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主要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改革和试验的内容较多。通过教师加强专业实习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所需知识的构架性、完整性和重要性。

3.加强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利用教研讲座等形式,强化新教学体系框架。以科研带动教学,在改革中努力寻求新的手段,使主干课程教学有较大的突破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在积极鼓励教师编写专业教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专业教师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了近20本专著和教材。

4.通过与专业有关的科研课题及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的调研及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本专业积累了较多的专业参考书和技术资料。

5.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积累会议材料,并为师生举行报告会。现已规定教授、博士每年必须为教师学生举行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丰富课外知识。

八、教学管理(包括国内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1.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专业的建设,组织实施专业教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带领与团结全体教师,刻苦钻研,高效工作,保证建设任务良好地完成。

2.把握专业建设的目标,引导正确的科研和教学方向,促进学科较快地发展,使我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科研带动下,在教学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建立有效的机制,促使学科建设与正常的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及日常工作相结合,通过专业建设使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3.负责组织实施本专业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将总体任务目标分解到位,制订教学建设任务的各项内容和责任,把具体的教学任务落实到人,保证整体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4.监督和检查各项具体教学任务的落实、进度、完成的质量及遇到的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5.赋有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权限,做到保证重点和合理分配,有计划地安排好经费的使用,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作用,管好用好有关的仪器设备。

6.建立与组织一支团结奋进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梯队,选拔和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带头从事科研和教学研究,促进多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

7.经济管理学院全面支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申报我校特色专业。该项目一经批准,经济管理学院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建成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专业建设视为全院工作的重点之一,组织协调全院力量,保证规划全面实施,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确保建设规划达到预期目标。

8.宏观控制、协调及处理好专业建设中的各个相关问题,使学科建设按其计划顺利进行,全面达到总体建设目标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