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细胞突变体的诱发和筛选

细胞突变体的诱发和筛选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于突变体筛选最理想的材料为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由于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的植物种类仅限于少数,因而在使用上受到限制。单细胞或愈伤组织经诱变剂处理和酶处理后活力下降,为恢复细胞活力必须进行预培养。诱发的大部分是基因突变,极少数为染色体异常。

1)细胞突变体的诱发和筛选的基本程序(见图6.1)

(1)预处理(制备单细胞)。①材料选择。用于突变体筛选最理想的材料为单细胞或原生质体。也可用茎尖、腋芽等,但容易诱发嵌合体。由于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的植物种类仅限于少数,因而在使用上受到限制。为此,目前用得最多的材料是愈伤组织。首先,愈伤组织是介于单细胞和具有一定结构的组织之间的组织;其次,愈伤组织是分生细胞,容易诱发突变;再次,愈伤组织分散性好,借助酶处理分散性更好。②预处理。采用诱变剂进行化学诱变处理,根据植物种类需对诱变剂的浓度、处理时间进行筛选,选用最适浓度、最适处理时间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烟草高蛋氨酸突变体的筛选。以EMS(甲基磺酸乙酯)为诱变剂,浓度为0.25%,预处理时间为1 h;而水稻赖氨酸突变体的筛选以EMS为诱变剂,浓度为1%,预处理时间为1 h。③制备细胞悬浮液。经预处理的材料用糖液洗净备用。如材料是愈伤组织,需借助酶处理。同样经过过滤、离心沉降,最后获得纯净的细胞悬浮液。

图6.1 植物细胞突变体诱发和筛选程序

(2)预培养。单细胞或愈伤组织经诱变剂处理和酶处理后活力下降,为恢复细胞活力必须进行预培养。预培养可采用平板培养法,亦可采用悬浮培养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需考虑细胞起始密度。

预培养时间因植物种类而异。如烟草平板培养法,预培养2周。水稻悬浮培养法,预培养10天。

(3)反馈诱发突变。诱发突变一般采用平板培养法,并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选择因子,反复饲喂培养植物细胞,使其发生拟定目标的突变,一般需数月时间。

(4)高抗、高产细胞株的选择。将在具有选择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数月的细胞团,转入不加选择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脱除选择因子。经数周后再转入具有选择因子的培养基上,培养数周后选择能旺盛分裂的细胞团(细胞株),说明该细胞团是具有抗相应选择因子的突变细胞株。

(5)细胞增殖与器官建成。如果采用的材料是单倍体细胞,则可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诱发染色体加倍。分化出来的植株是正常可育二倍体。如果采用的材料是原生质体,尚需按原生质体培养程序,诱导细胞壁再生,然后器官分化,植株再生。如果采用的是体细胞愈伤组织,则按正常的方法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植株再生。

(6)突变株系的鉴定和遗传分析。主要根据诱发突变目标进行生化分析;细胞学观察和田间性状观察等分析突变是属于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还是属于非遗传的变异(表型变异)。

2)诱变剂及其作用

随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人们已不能满足于自然发生的变异频率,于是就通过一些化学和物理的手段诱导变异发生,并从中筛选出具有期望性状的植株。因诱发突变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所以诱变剂也包括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1)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为各种射线,包括X射线、γ射线、中子(快、慢、热中子)、α粒子、β粒子、紫外线等(见表6.4)。

表6.4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Sparrow,Konzak,1958)

紫外线是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诱变剂,在无菌条件下(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照射处理即可。但应注意为避免DNA的光修复、降低诱变频率,紫外线处理后必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2)常用化学诱变剂。主要有烷化剂、天然碱基结构类似物、叠氮化合物、吖啶类染料等。

烷化剂。这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活化烷基的化合物,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G,NTG或MNNG)、甲基磺酸乙酯(EMS)、乙烯亚胺(EI)、硫酸二乙酯(DES)、亚硝基甲基脲烷(NMV)和N—乙基—N—亚硝基脲(NEV或ENU)等。它们能与DNA分子中的碱基或磷酸基结合,使之烷化,引起像天然碱基类似物一样的碱基错误配对,从而导致变异。

天然碱基结构类似物。如5-溴尿嘧啶(BU)、5-溴去氧尿嘧啶(Bucr)、2-氨基嘌呤(AP)和马来酰肼等,此类物质能掺入DNA分子中,使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交换(GC→AT→GC)。

叠氮化合物。如叠氮化钠(NaN3),这是一种有效诱变剂(对植物诱变效果最好),能获得很高的突变体频率(诱变率为40%~50%或70%)。诱发的大部分是基因突变,极少数为染色体异常。它诱变力强,且较安全,无持续性,处理方便。

吖啶类染料。如原黄素、吖啶橙、5-氨基吖啶和溴化乙啶等,均为有效的移码突变剂。它们能嵌入DNA分子中间,使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增加或缺失,从而造成移码突变。

其他。如羟胺(能与DNA分子中的胞嘧啶起作用)、亚硝酸(能使DNA碱基脱除氨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