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种方法仅适合叶肉原生质体的融合。化学融合剂引起分离的原生质体彼此黏附,导致紧密黏着产生融合。值得注意的是,钙离子浓度和p H范围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近年来一些研究建议在PEG溶液中加入融合促进剂,可有效提高原生质体的融合频率。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的融合。

诱导分离的原生质体融合主要有机械融合法、化学融合法和电融合法3种方法。

(2)高pH-高浓度钙离子融合法。一般情况下,与钠离子和钾离子比较,钙离子影响细胞融合的效率是很低的,但是在高p H环境中高浓度钙离子会诱发融合效应。这种方法是凯勒(Keller)和梅尔切斯(Melchers)1973年为了融合两种不同的烟草原生质体发明的,现在被普遍使用。其方法是将分离的两个品系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混合在融合诱导缓冲液(0.05 M CaCl2,0.4 M甘露醇溶液,0.05 M甘氨酸-NaOH缓冲液,p H10.5)中,50 g离心30 min,在37℃水浴温育。原生质体马上聚集,在10 min内发生融合,融合率可以达到10%;水浴中温育40~50 min后,原生质体融合率可以达到20%~50%,图5.10为高pH-高浓度钙离子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但是这种方法仅适合叶肉原生质体的融合。

1)机械融合法

分离的原生质体在显微操作仪下产生紧密的物理接触而融合。

2)化学融合法

用化学物质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如:NaNO3、Ca2+、聚乙二醇(PEG)和二甲亚砜(Me2SO)等。化学融合剂引起分离的原生质体彼此黏附,导致紧密黏着产生融合。化学融合是一种非特异性、费用低的、能够产生大量融合产物的融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缺点是可能对细胞有毒、非选择性和融合效率低。

(1)NaNO3融合法。1970年Power等第一次描述了用0.25 M NaNO3作为融合剂伴随离心促进玉米与燕麦原生质体融合。1972年,美国研究者卡尔森(Carlson)等采用0.25MNaNO3诱导融合了粉兰烟草和郎氏烟草原生质体,培育出世界第一株体细胞杂种。

NaNO3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机理是钠离子能中和原生质体表面的负电荷(-10~-30 mV),使原生质体不再相互排斥,凝聚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质膜靠近而融合。但是这种方法的融合率低(0.1%~4%),产生很少的异核体,并且原生质体的吸收能力改变。

钙离子中和原生质体膜或细胞膜表面电荷,使聚集的原生质体的膜紧密接触,决定质膜的稳定性和可塑性,高p H能改变质膜的表面电荷,有利于细胞融合。很多种间和种内的体细胞杂种就是使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值得注意的是,钙离子浓度和p H范围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这种方法的高p H值或许对有些细胞是有毒的。

(3)葡聚糖、聚乙烯醇(PVP)合成的磷脂用作细胞融合。1975年,Kanega用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处理烟草原生质体获得了20%以上的融合率;1978年,Nagata用15%聚乙烯醇+0.05 mol/L氯化钙+0.3 mol/L甘露醇组成的融合剂,成功地将烟草与大豆、烟草与萝卜等原生质体融合。

图5.10 高pH-高Ca2+下的原生质体融合

(4)PEG融合法。20世纪70年代初,华裔科学家高国楠发现聚乙二醇(PEG)能促使植物原生质体融合。PEG是一种大分子(分子量1 000~6 000)的水溶性的多聚化合物。一般28%~50%的PEG溶液用于细胞融合。因为PEG液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而且促进细胞融合的能力更强,因此,在化学药品融合剂中,PEG作为细胞融合剂应用最为广泛,可以诱导高频率的异核体形成。

影响PEG融合法的因素有PEG的种类、纯度、浓度、处理时间及原生质体的生理状况和密度等。其中,PEG的分子量和浓度在成功诱导融合中起关键作用。分子量小于100的PEG不会产生紧密的粘连,然而分子量为6 000的PEG在诱导融合时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较高分子量的PEG会产生太黏的溶液而不容易被操作。低温(10℃)比常温(25℃)下培养的原生质体融合的速度加快。近年来一些研究建议在PEG溶液中加入融合促进剂(伴刀豆球蛋白、二甲基亚砜、链霉蛋白等),可有效提高原生质体的融合频率。

(5)PEG结合高pH-高浓度钙离子融合法。20世纪70年代中期,Kao等建立了PEG-高pH-高钙法。直到20世纪90年代,所获得的体细胞杂种大部分是用这种方法诱导融合产生的,是最有效的融合方法。其作用机理是,在高Ca2+和高p H溶液的作用下,将高钙离子与质膜结合的PEG分子洗脱,进一步加剧电荷平衡失调并重新分配,使两种原生质体上的正负电荷连接起来,进而形成具有共同质膜的融合体,从而提高融合概率。

3)电融合法

电融合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迅速崛起的一种细胞融合方法,也是目前最流行的物理诱导融合方法。电融合法有2个步骤:①原生质体悬浮液在两极间施加高频交流电场(一般为0.4~1.5 MHz,100~250 V/cm),使原生质体偶极化而沿电场线方向泳动,并相互吸引形成与电场线平行的原生质体链;②再用一次或多次瞬间高压直流电脉冲(一般为3×10μs,1~3 k V/cm)来引发质膜的可逆性破裂而形成融合体(见图5.11)。该方法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并且操作简便,融合同步性好,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中的参数容易控制。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的融合。影响电融合效果的因素主要是电压大小、持续的时间和原生质体的尺寸。

图5.11 原生质体电融合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