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魅力无穷“原生态”

魅力无穷“原生态”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如何界定“原生态”唱法以及原生态演唱如何评判高下,在业界也引起了争议。以上这些情况导致原生态组的乐曲五花八门,有纯粹的民歌,也有新编创民歌。受此影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前不久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一时盛况空前。
魅力无穷“原生态”_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1.魅力无穷“原生态”

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设立“原生态”组别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原生态”歌手们的演唱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这一“富矿”的被发现和挖掘,令音乐界人士和普通观众兴奋不已。但如何界定“原生态”唱法以及原生态演唱如何评判高下,在业界也引起了争议。

“原生态”唱法虽然是首次登台亮相,在经历了12届之后才姗姗来迟,但是它依然以其独特的文化风采和艺术魅力,在与几个老牌唱法的比试中,毫不逊色。在总共20场团体决赛中,原生态唱法在第一场、第十一场、第十五场、第十九场、第二十场比赛中拿下第一名,而且有一个开端、一个压轴,可以说占尽风头。须知“原生态”歌手们大多仓促上阵、准备不足、经验不足,初次亮相就取得这般成绩,可喜可贺。

原生态唱法登堂入室,转眼之间就把我国丰富多彩但却一直被视为下里巴人鲜为人知的民间音乐推上了艺术殿堂,也使这些田野的音乐奇葩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整个比赛中,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对你们(原生态歌手)的了解和对你们文化的知识,与你们对外面世界所知不多一样。这样的调侃中,有真心的赞赏和欣赏。

原生态的唱法是从重重不利的围困中突围出来的,它的魅力真是挡都挡不住。比如,很多原生态唱法,歌词的汉译没有跟上,使它们损失了民族语言诗的美丽和文化光彩;很多原生态唱法缺乏对它们文化背景的介绍;原生态唱法规格不一、标准不统一,演唱者职业多样:有专业演员、有农牧民、有干部教师,使观众和评委一头雾水;原生态的农牧民们在知识测验时要回答英译汉、外国音乐、文学、舞蹈、军事、政治等各种知识,使他们束手无策,好在评委和观众立刻就意识到此中的“荒诞”意味,抱以宽容或自责;但是在损失知识测验分的情况下,原生态唱法还是在多场比赛中拿下第一名,这使本次比赛颇有戏剧性。

所谓原生态唱法,实际上还是一个可以商榷或者说并不准确的说法。真正的原生态应该是这些民歌在牧区、农区、山区、少数民族群众中原汁原味的生活与表演状态。民歌是生活之歌、生命之歌。本次大奖赛的原生态唱法,其实有如下类型:1.一批汉族或少数民族的农牧民中的歌唱佼佼者把他们在乡间所唱的民歌带到了央视的舞台演唱,这是最接近原生态的一种;2.一批各民族的民间名歌手,在近年来的民间文化热中被上至中央著名艺术院团、下至县市级专业艺术团体吸纳为专业演员,他们踊跃参赛且优势突出;3.一批专业的民间音乐爱好者以地方的、民族的优势加盟原生态组,以独特优势与美声、民族、通俗一比高下。以往,曾有很多歌手,在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中徘徊,两头不沾边,颇觉吃亏,这一回可以扬眉吐气了;4.一批其他职业的地方民族歌手就地取材加盟原生态演唱。以上这些情况导致原生态组的乐曲五花八门,有纯粹的民歌,也有新编创民歌。所以这个原生态其实是一个象征。通过这种庞杂的构成,也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原生态民歌原汁原味也可以达到极品的境界;原生态民歌也可以作为素材,去加工和再创造出别开生面的艺术作品。无怪乎评委和观众不断惊叹“天籁”,专家们在点评时也忘不了号召有志于音乐事业的青年艺术家,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掌握应该是多多益善,要向民间学习。有一位外国哲学音乐学家说过,作曲家从来就没有创造出任何新的旋律,一切音乐都来自于民间。

原生态唱法的突然走红,其实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其社会大背景的客观原因。近几年来,民间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的主要构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审与公布中,热潮迭起。非物质文化的“申遗”和保护,成了这几年国际国内的一个重要文化潮流。在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三批9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意大利牧羊人的民歌、非洲民歌、菲律宾仪式歌、格鲁吉亚多声部民歌、俄罗斯乡村唱诗、我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阿塞拜疆木卡姆、中国和蒙古的长调等民间歌唱和歌舞都赫然列入世界遗产。在国际范围里,民歌从不登大雅之堂、不见于经传、不为人所重,一跃而身价百倍,成为顶级的文化品种。受此影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前不久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一时盛况空前。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像》也得风气之先,以原生态性较强为特征,征服了舞蹈界的专家,也迷倒了一大片观众。

通过本次大奖赛原生态组的亮相,我们看见除了歌手美妙的歌喉,原生态民歌还与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学、舞蹈、爱情、生活、仪式等密切相关,我们还欣赏到了华丽民族盛装的美,听到了不同民族乐器演奏的不同乐音,感觉到这些精彩而丰富的民歌后面还有无比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一种向往和自豪也因此油然而生。

由原生态唱法的出现,完全可以强化和引导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广大无边的民间。发现民间,珍惜民间,欣赏民间,保护好民间文化,使它成为我们真正的伟大的文化宝库,这应该是本次大奖赛的唱外之“功”。

(本文刊于2006年5月20日《文艺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