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镇体系及其发展格局优化研究进展

城镇体系及其发展格局优化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培基、 周彬学等同样在分形理论基础上分别对西北干旱地区、 关中地区的城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为区域未来城镇空间格局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国对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的分析研究,虽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但国内对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内容在逐渐丰富、 方法在逐步改进、 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新型城镇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要城乡统筹、 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城镇体系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 注重发挥小城镇联结城市、 带动乡村的独特作用、 注重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

早在20世纪,许学强就提出城镇体系的研究是城市地理学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城镇体系概括为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城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个整体主要包含城镇规模、 职能和空间布局三个侧面。而后,宋家泰、 顾朝林在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研究中,基于对国外城市地理学和一般系统论的结合分析提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镇体系实质是该区域内规模不等、 职能各异相互联系且相互独立的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并详细阐述了城镇体系具有的群体性、 关联性、 开放性等一系列特征。近二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城市群、 都市圈的建设,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城镇的空间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学者对城镇体系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有机整体的层面,而更偏向于将其作为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看待,研究城镇体系的发展格局或空间格局的变化。

刘玉亭、 顾朝林等提出新世纪我国应当适应经济转型、 社会转轨、 人民思想转变的新形势,要在动态的、 有弹性的、 综合协调的规划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镇体系。杨国安、 甘国辉认为在新的市场机制下,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越发突出,二人从宏观角度通过城镇密度、 最邻近距离、 空间自相关性等分析,发现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城镇网络密度增大,东、 中、 西部差距扩大等新特征。站在中微观角度,陈彦光、 周一星对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性质进行了实证研究,不仅为城镇系统多标度分维分析提供范例,还为河南省未来城镇体系规划和发展格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石培基、 周彬学等同样在分形理论基础上分别对西北干旱地区、 关中地区的城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为区域未来城镇空间格局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赵萍和冯学智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分析绍兴市的城镇体系结构、 特征并探讨其演化规律。任启平等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在对其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研究方面进一步总结以往综合性实证研究的不足、 完善模型构建方面的缺陷,引进经过修正的重力模式和断裂点计算方法,获取有力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城镇结构的优化对策。

我国对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的分析研究,虽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但国内对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内容在逐渐丰富、 方法在逐步改进、 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