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城镇发展研究

小城镇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我国小城镇发展到今天已逐渐进入以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和腹地拓展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阶段。正处在转型机遇期内的我国小城镇发展亟须总体战略的指导。本书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探讨,将为国家制定有关小城镇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意义_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

1.1.2 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中国小城镇经过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和战略转型期。

所谓战略机遇期主要指3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第一方面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强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组织中心的小城镇,既面临着空间的发展机会,又存在着被排除在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之外的隐忧。第二方面是我国经济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产业的空间梯次转移和经济、财富进一步向沿海都市密集区集中,这种趋势既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压缩了小城镇发展的空间,使其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第三方面是随着我国城市日益融入全球城市体系,大城市(大城市圈)被赋予了承担国家管理、创新、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重任,其发展日益成为城镇化的主导力量。小城镇作为农村的中心,正在呈现出明显的依附发展趋势,作为城镇化基石的作用正在被减弱。

所谓战略转型期主要是指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将结束数量扩张为主阶段,进入一个以综合功能提升为主的转型阶段。我国小城镇数量变化经历从增长到稳定甚至减少的演变过程有其必然性。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通讯不发达,城镇化总体水平很低的时候,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城镇的规模和腹地普遍较小,小城镇以数量增长为主。而当小城镇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农村地区被数量不断增多的小城镇“分割”完毕,小城镇的数量增长就会停止,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将由数量增加转为发展空间和本身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质量的提升。因此,我国小城镇发展到今天已逐渐进入以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和腹地拓展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设镇的总数量将会保持稳定甚至会减少,而以小城镇的内涵建设和提升质量为主要目标。在该转型期内,将重点解决原来小城镇自发发展所造成的问题,如发展规模和管理空间过小、产业基础不牢和特色不明、基础设施水平低和人居环境质量低、国家投入少、人口吸聚作用小、制度创新滞后等。

正处在转型机遇期内的我国小城镇发展亟须总体战略的指导。本书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理论和政策的探讨,将为国家制定有关小城镇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理论意义

我国小城镇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有小城镇经济和产业、小城镇发展模式、小城镇规划、小城镇制度创新等;从空间层次上看,从单独小城镇到区域乃至全国。尽管其中不乏有一些对小城镇发展一般理论的探索,如城市产业扩散与小城镇发展机制、小城镇政府效率与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制度创新、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等,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颇具影响的综合理论观点,但是,综观这些研究存在的共同问题仍然是过于偏重具体问题和具体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小城镇发展一般理论的总结和提炼不够。正是小城镇发展理论的欠缺,导致我们今天的研究仍然还停留在探讨“小城镇要不要发展”的层次上。

小城镇发展理论的建立必须考虑到下面3个方面:①由于小城镇的城乡过渡属性,必须将小城镇置于城乡关联框架内进行分析;②在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在我国发展最具有典型性,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国家战略角度把握小城镇的发展,必须突出中国特色;③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演进的社会经济现象,小城镇内在结构和功能变化应成为研究的核心。

根据这些考虑,本书提出了一个基于我国城乡二元关系演进的小城镇多维分析框架。该框架的核心是2层、5维。2个层次分别是城乡关系层次和小城镇自身层次;5个维度是:城乡经济二元维、城乡人口迁移二元维、城乡制度二元维、小城镇规模扩大和功能升级维,以及小城镇分区调控维,并试图利用该框架,为建立起解释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般理论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