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辽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

辽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国家环保部统一部署, 省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组织辽河保护区发展促进中心、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大学开展的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如期完成, 编制了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报告》。目前,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不足, 基础科研能力较弱, 管护水平有待提高, 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2010年辽河保护区成立以来, 辽河治理保护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域健康气候初显, 辽宁人民的母亲河开始展露生机。 环保部周生贤部长批示:“这是实践新道路的重大举措, 是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 是休养生息的重大举措”。2012年1月21日, 陈政高省长批示: “去年, 辽河治理有了历史性进展, 令人欢欣鼓舞”。

1. 优质水生态环境初步形成

一是完成生态廊道建设。 实现退耕还河封育62万亩, 保护区植被覆盖率由13.7%提高到63%, 河流两侧500米范围初步恢复原生态格局。 二是辽河干流水质水量发生根本变化。 通过对8个干流断面和全河段33个支流和排干的汇入口实施全面监控, 辽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Ⅳ类, 个别时段、 区段达到Ⅲ类。 三是对重点河段353公里岸坎进行河岸带修复, 初步恢复辽河本来面目。 四是在生态廊道两侧, 建设围栏近1000公里, 封育滩区防止人为干扰, 形成原生态格局, 保护生物栖息地和河流地貌完整性。

2. 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工作

2011年, 辽河保护区被国家环保部纳入全国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区域, 并按照 《2011年全国生物多样性试点监测方案》 要求,共设置了19个重点监测区域, 分别为11座橡胶坝上游、 铁岭福德店、 康平三河下拉、 凡河湿地、 石佛寺水库、 台安县达牛镇、 盘山闸、 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潮间带等重要节点, 并在这些区域建立了长期观测点。 按照国家环保部统一部署, 省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组织辽河保护区发展促进中心、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大学开展的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如期完成, 编制了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报告》。

3. 生态综合管护能力全面提高

一是依法全部清除护区内123处非法采砂点, 拆除河道内违建245处、 大棚4000多平方米、 套堤125公里。 同时, 开展了禁渔、禁牧、 保护候鸟等执法行动; 二是组建11个基层巡护站, 成为省、市、 县三级辽河局开展日常管理的前沿阵地, 乱采、 乱挖、 乱占、乱建、 乱排、 乱种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强化保护区周边环境监管, 组织沿河近万名青少年清理垃圾, 并建立长效机制, 初步实现了保护区河堤、 滩区、 水面、 周边村屯整洁干净, 破坏河流生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4.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参加了国家环保部组织召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研讨会、 《生物多样性公约》 更新战略与行动计划亚洲区域研讨会及2011西安城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 并到瑞士、 德国、 荷兰考察了莱茵河生态治理情况, 为对外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不足, 基础科研能力较弱, 管护水平有待提高, 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三)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十二五” 期间, 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高速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强, 辽河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将明显增加, 辽河保护区的物种及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压力必然增加, 保护区周边流域的环境污染对水生与河岸生物多样性及栖息地构成潜在威胁。 主要表现在:

1. 辽河滩区已封育62万亩, 虽然改变了原来玉米等农作物直接种到河边、 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的状况, 但目前仍有大面积滩区未实现封育, 农业开发强度依然过大。

2. 辽河沿岸建设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如公路、 铁路以及资源开发项目 (水利水电、 矿产、 油田、 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等) 等人类活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减少、 丧失及破碎化; 同时, 周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造成辽河水生生态系统严重污染,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质量不断下降。

3. 永久性河闸及临时性生态蓄水工程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

4. 保护区管理能力与治理保护的客观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5. 辽河两岸干部群众爱护母亲河的自觉意识尚未根本解决,沿河经济结构、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消费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区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式尚需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