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河保护区生态系统、 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形成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一) 工作进展及目标

1.2012年进展

辽河干流及12条主要支流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其余支流达到V类水质标准; 河流湿地面积恢复到30万亩; 初步恢复健康、 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 鱼类生境质量改善, 常见鱼类得到恢复; 鸟类栖息地得以改善, 种群密度明显增加; 初步建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和监管能力。

2.2015年进展

辽河干流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所有支流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河流湿地面积恢复到40万亩, 形成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调节功能显著增强, 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初步形成河道—河岸缓冲带—堤围生态保护带组成的水陆有机连接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 河滨带植被覆盖率不低于90%; 保护区鱼类数量增加, 辽河刀鲚、 梭鱼、 沙塘鳢、 黄颡鱼等得到恢复并能够健康繁衍; 鸟类种群密度显著增加。

3.2020年目标

形成布局合理、 功能完备的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国家一、 二级保护动植物和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全面完成, 并实施有效监控;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评估与预警体系以及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得到完善; 建立完备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体系。

4.2030年目标

辽河保护区生态系统、 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形成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二) 战略任务

1. 制定完善和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 法规和制度

制定完善和落实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章和制度; 探索促进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激励政策和创新研究; 制定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等办法; 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纳入辽宁省及沿河各市、 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级政府决策主流系统;建立相关规划实施的生物多样性监督机制; 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工作, 提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 客观反映辽河生态治理对辽河流域以及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

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 完成湿地植被、 鱼类和鸟类等物种受威胁现状评估, 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及风险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强化生态系统服务投资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能力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能力建设, 注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3. 就地保护野生物种及其栖息地, 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合理布局保护区空间结构, 强化优先保护区域建设, 加强河流、 湿地、 滩区草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构建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环境, 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栖息地。 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繁育; 加强保护区标志性鱼类资源的保护, 修复其生长、 繁殖与觅食的水生态环境。 开展水产种质资源、 作物种质资源以及药用植物等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

4.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 网络、 报刊、 科普廊道以及学校和民间公益性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监督、 举报制度,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管理经验,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