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慧残联”顶层设计

“智慧残联”顶层设计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整个 “智慧残联”民生服务大平台搭载了三大基础系统:残疾人身世智能服务系统,智慧电话呼叫业务平台,资源信息中心系统。成都市武侯区 “智慧残联”民生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即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与管理、制度创新相结合的政府管理创新典型案例。

(一)残疾人 “民生服务系统”顶层设计的内涵

残疾人 “民生服务系统”顶层设计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残疾人以及残疾人事业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做出的有关理念、领导、组织、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技术、管理、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全方位、综合性的规划设计,具有战略全局性、实际可操作性、动态发展性等特征。

(二)武侯区残疾人 “民生服务系统”顶层设计

1.宗旨

该顶层设计遵循 “量服武侯、智慧残联、精确管理、全程服务”的宗旨,建立基于 “四端联动,三位一体”的物联网管理模式。首先由感知层收集和整理残疾人的各类基本信息,以一人一源的理念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其次专家系统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不同残疾人的动态需求;最后由应用系统采取多种方式向残疾人主动推送 “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实现信息沟通智能化,协同合作规范化。

2.目标

①建立可感知的残疾人全息数据库,为残疾人的服务及残疾人事业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从数据上保障武侯区残疾人 “民生服务系统”的顺利实施。

②业务流程梳理、优化与再造,将残联系统的纯事务与政务剥离,打造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团队,从管理上保障武侯区残疾人 “民生服务系统”的顺利实施。

③以武侯区残联为核心,梳理并界定各主体对残疾人及其事业的权责范围,修改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从体制上保障武侯区残疾人“民生服务系统”的顺利实施。

④梳理、分析并整合跨部门协同业务和决策业务,从高端应用上保障武侯区残疾人 “民生服务”的系统顺利实施。

3.整体架构 (见图15-2)

图15-2 残疾人 “民生服务系统”整体架构

(1)框架核心

民生服务系统框架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从三个不同维度对 “残疾人民生服务”这一主体进行协同设计。其中,技术创新为基础——以物联网技术作为系统的技术支撑;管理创新为提升——以物联网管理模式作为系统的管理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以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修缮作为系统的体制支撑。

系统以物联网管理模式为架构依据,采用模块组合设计方式,由四端联动构成:感知端获取全局数据建立资源中心作为底层系统支撑,存放有残疾人不同类型却相互关联提供服务的智能数据库;传输端通过各种高效网络渠道负责将资源中心中的数据可靠实时地传输至云端;云端建立各不相同专家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处理;应用端根据云端各专家系统处理的结果,再根据残疾人的具体需求开发各服务子平台与应用系统,根据需求的实时变动动态组合,从而提供数据支持服务。

(2)框架系统

整个 “智慧残联”民生服务大平台搭载了三大基础系统:残疾人身世智能服务系统,智慧电话呼叫业务平台,资源信息中心系统。

残疾人身世智能服务系统实现了主动式推送智能服务,基于真实并完备的残疾人智能感知基础信息库,及时主动地推送给残疾人了解和吸收在不同时点上可能需要的保障和服务项目,包括法律法规保障、政策保障、项目保障、财政补助保障等。

智慧电话呼叫业务平台是被动式的残疾人服务,通过政策查询与支持系统、业务远程办理系统、智能信息回复与分发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为残疾人提供远程电话咨询、业务办理、信息查询与发送等服务。

资源信息中心系统是实现需求匹配与执行的信息系统,通过梳理残联的业务职能、办事流程、权责范围等详细信息,将与这三者相关的各服务提供机构收录进信息中心,并通过业务之间的关联特性建立数据链接,当一个需求被提交到系统,云端的专家系统与各子云处理中心会自动将需求放进资源信息中心进行匹配并提供结果。

成都市武侯区 “智慧残联”民生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即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与管理、制度创新相结合的政府管理创新典型案例。武侯区残联作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个性化服务民生理念发源地,通过武侯区政府与上级主管单位的联合支持,在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建设、理论提升与应用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影响,产生了良好的民生示范效应。图15-3为 “智慧残联”民生服务平台服务流程。

图15-3 “智慧残联”民生服务平台服务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