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雄心,顶层决策

国家雄心,顶层决策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把首钢搬迁提高到国家最高层面,做出了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使命和国家精神。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首钢搬迁到河北唐山沿海的曹妃甸;另一个是联合唐钢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设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改变中国钢铁工业长期依赖单一国内资源的传统布局,实现中国钢铁工业始终没有沿海临港钢铁企业的零突破。

新华社2005年2月18日电

国家发改委今天原则批复了《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

根据这个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到2007年底完成压缩四百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北京石景山区阶段性保留四百万吨钢的生产能力。为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暂保留两台烧结机、三座焦炉;明确提出确保2010年底北京石景山区冶炼、热轧能力全部停产,只保留首钢总部和研发体系以及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销售、物流、三产等业务。

该批复强调指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在河北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新建钢铁联合企业以首钢为主,联合河北唐钢,建立一个股份多元化的混合经济体。新建的曹妃甸钢铁联合企业要经充分论证,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设备,选择产品方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

这是来自中南海的顶层设计。

2005年2月18日,正是农历立春。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黄菊、吴仪和曾培炎相继对国家发改委呈送的报告,进行了会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春之始,献给首钢、唐钢和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首钢搬迁的话题讨论了多年,也在世界钢铁企业中传播了多年。一般人都以为把具有八十多年历史、八百多万吨钢铁产能的首钢搬出中国首都北京,仅仅是为了减少城市污染,还北京一片蓝天。其实,这只是它的意义之一。党中央、国务院把首钢搬迁提高到国家最高层面,做出了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国家意志、国家使命和国家精神。

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首钢搬迁到河北唐山沿海的曹妃甸;另一个是联合唐钢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设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

首钢搬迁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是一次跨行政区域的合作。改变中国钢铁工业长期依赖单一国内资源的传统布局,实现中国钢铁工业始终没有沿海临港钢铁企业的零突破。

首钢搬迁曹妃甸的消息,立刻在世界钢铁企业界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痉挛。反映最强烈的是我们近邻两家亚洲乃至世界大型钢铁企业——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钢铁公司。

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1977年10月22日深秋中的中南海那一段不堪回首的伤痛记忆之中……

这天,一个心情沉重的壮年人走进了紫光阁。

他叫叶志强,时任冶金部副部长。

他是在考察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日本新日铁后,特意来向中央政治局专题汇报,并请中央领导观看对方赠送的一部企业记录片的。

开始,大家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常见的钢铁厂吗?

然而一播放,在场的李先念、余秋里、谷牧、康世恩等中央领导同志却大感意外——

这里没有遮天蔽日的滚滚浓烟,宽大明亮的厂房里洁净如洗,工作现场一尘不染,比中国的医院还要明亮;这里看不到浑身油渍、大汗淋漓的工人,只有少数几个员工坐在计算机屏幕前指挥生产,操作过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这里使用的是比国内容积大十倍的巍巍高炉,比国内容积大十倍的三百吨现代化转炉和每秒超过了七十米的全连轧轧机……

片子看完后,叶志强讲述了在日经历的两个尴尬故事——

有一天,日方设宴请客,女服务员送来罐装啤酒和饮料。因为国内用的都是玻璃瓶,饮用时要用起子把瓶盖起出;铁皮罐头是焊制的,要用特制的锥子才能撬开。而日方的这种灌装啤酒和饮料,不仅外包装是用钢铁轧制的,薄得像纸一样,还印上了彩色图案!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左看右看,就是不知如何打开。正在尴尬之际,女服务员用手指轻轻一拉就打开了!

还有一次,日方安排他们到八幡厂去参观,按照中国外交部规定必须乘坐中国轿车,并且车前要悬挂国旗。中国驻日大使馆用的车已经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轿车,可面板既厚又重还生锈,喷漆后光洁度也不好,而日本车不仅性能好,而且外观光滑透亮。由于那天的行程安排比较紧,车队在高速公路上开得比较快,日本轿车在前面开,中国的轿车却怎么也跟不上,日本车只得走走停停。后来,中国司机索性加上大油门提高车速,不料却抛了锚,最后,中方人员只得坐到日本轿车里……

从1977年到2005年,已经过去了漫长的二十八年。

二十八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很快,不仅拥有了由新日铁援建的第一座沿海近港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宝钢,而且原来的十大钢铁基地群雄逐鹿,高峰迭起,民营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

但是,日韩对此并没在意。因为中国粗钢产量虽然世界第一,但是高附加值板材进口量也是世界第一,中国还缺乏研制和生产这些高附加值板材的能力,所以这些进口的板材大都来自日本的新日铁和韩国的浦项两家亚洲大型精品板材生产基地。

尽管日本和韩国是国土小国,没有铁矿石资源,完全依赖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中国是国土大国,具有丰富的国内铁矿石资源,大都就地取材,但是日本的新日铁和韩国的浦项却一直把中国远远地抛在后面,从来都瞧不起中国的钢铁企业。发展最快的是韩国浦项,1975年以前还榜上无名,1995年已接近日本新日铁,钢产量名列全球第二位;1998年超过新日铁,成为全球第一。

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他们都在沿海建厂,凭借港口的便利,原料直接从海上来,产品直接从海上出,生产和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二是生产的都是汽车板和造船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在亚洲乃至世界钢铁市场上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的钢铁企业具有两个劣势:一是中国虽然是钢铁大国,但大多数钢铁企业还禁锢在长期依赖国内资源的传统模式中,始终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临海靠港的钢铁企业,仅有的宝钢还是采用日本新日铁的技术援建的,距离港口较远,原料取自当地,不仅含铁量低,而且运进运出的成本很高;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大都是传统的线材和长材,俗称“面条”和“腰带”,附加值不高。尽管1996年中国钢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但产品都是粗钢,根本无法与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抗衡。这两点,一直是制约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如果首钢搬迁曹妃甸,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就可以实现历史性跨越,这对中国的钢铁企业具有开天辟地的非凡意义。

仅仅如此吗?

不,远远不是!

中国最高层决策者的战略性前瞻目光,并不仅仅着眼于打造一个中国的“新日铁”和中国的“浦项”,而是要在曹妃甸创造一个远远超过它们的全新的、国际一流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从而挺进中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前沿。

其实,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制铁所的决策者们早就关注首钢搬迁的动向了,不过他们关注的焦点不在首钢要不要搬出北京,而在往哪里搬,重建什么样的新首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当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的高层人士在第一时间获知首钢即将搬迁到河北唐山沿海这个信息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组织有关部门搜集资料,摊开地图俯下身来寻找曹妃甸这个鲜为人知的地名,但是始终都找不到它的影子。最后终于得知这里是渤海湾主航道一侧的海上孤岛时,便不由自主地拉紧了敏感的神经,他们看出了中国政府把首钢搬迁到曹妃甸这座小岛上的真正意图。

首钢和唐钢联合建厂的具体厂址,地处深海地带,港深条件要比他们优越得多,而且所有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生产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还将集中当前世界上一切最先进的技术,生产附加值更高的汽车板和造船板等主导产品,后发优势非常明显。

当日韩同行们终于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中国最高决策层矢志改变中国钢铁工业命运的关键性的一步棋时,警觉和恐慌便油然而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