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尤其是O2O模式的出现,让互联网对传统物流产业的重构产生影响成为可能。互联网在减少信息不对称、释放潜在市场活力、凸显个性化产品需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消费者在同样的产品面前,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比较。物流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货源竞争上升为服务的竞争、消费者体验的竞争。
(一)催生互联网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的原因
伴随着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平台经济为核心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得到快速推广,以物流平台为代表的经济格局初现雏形。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物流是平台经济的时代。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互联网物流企业发展快速,商业机会明朗,商业价值逐渐攀升。催生互联网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互联网化”成为推动物流全行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互联网正在改变餐饮行业、旅游行业、汽车行业和房产行业,互联网对物流行业低效、混乱的局面重塑必然是大势所趋。面对速度和体验的双重需求,互联网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2.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物流行业的初步崛起
电商的高速发展需要很好的物流模式来耦合,否则将会制约经济发展。当物流量完成从制造业驱动向电商业驱动的快速转变时,物流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碎片化需求,并且有体验性好、个性化强、空间分布广的特点。与此同时,货物流通也越来越倾向于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运作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快递企业仅仅依靠低水平的规模扩张将难以支撑,互联网物流企业必须寻求在这方面的突破。
3.海淘成为购物新趋势,是互联网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现阶段,海淘、跨境电商成为大众时尚消费的一种选择,移动互联网物流在提供海外直购服务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跨境电商业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决定未来各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互联网+”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已然深刻影响到物流全行业
在网络化世界里,物流互联网化将追求更高效、更精细的分工。“互联网+”不仅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而是将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行业。“互联网+物流”的市场由规模化向细分化,并向个性化、多样化演变,这将会促进物流运营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当然也需要与之匹配的企业同步发展。
(二)互联网物流企业的五种模式
随着互联网物流企业的发展,其主要解决的是运力统筹和货源统筹的双重难题,现阶段主要有五种运营模式(图3-3)。
图3-3 互联网下的物流模式
1.“整车配送,一装多卸”模式
初期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流企业以平台为主,主要解决了传统物流服务站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随着进一步的市场探索,各企业逐渐开始在货物集散端寻求更多的可行方案。最普遍的做法是,互联网物流企业搭建平台,平台一端对接客户,另一端对接司机。平台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整合了离散的货源,完成了集货功能。
然而,以平台为基础,并没有解决集货困难、成本高、周期长、一流货源难寻的问题。“整车配送,一装多卸”模式其实只做到了最基本的表层重构,完成了对信息、货物的聚合与分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行业供应链链条。
2.“货运版”滴滴出行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LBS位置服务,类似“货运版”滴滴出行模式的互联网物流企业纷纷上线,用户通过平台发布送货请求,货车司机在线抢单,但是这种完全照搬滴滴出行模式的物流企业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人打车”和“货配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货配送”的需求多来自企业,与“人打车”相比,其流程更加复杂,要求多样化,难以标准化。其次,在支付闭环并没有完全打通的情况下,物流配送结算的单价较高,司机不能直接出具发票,双方需要签收回单,还有账期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
3.“拼车”模式
“货运版”滴滴出行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那么货运走拼车这一路径能否行得通呢?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拼车还存在一定的成长空间。“拼车”模式以整车为单位,但并不是指整车出租,“拼车”模式和海运船舶的分仓理念相似,将车辆的空间按照货物的体积大小进行划分安排,通过系统统一调配,配送车辆可以多点取送,多装多卸,将社会闲散运力整合起来,同时达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
目前,市场上拼货的主流观点是“高频打低频,强需求带动弱需求”。但是在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之前,拼车的空间利用率会大打折扣。另外,在技术、货源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时间、空间和距离三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也难以定位。
4.“平台招投标”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货运需求,司机在平台上展开竞价,用户再根据报价,选择性价比合适的司机进行接洽。以此模式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流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平台对供应链的控制价值,企业一旦可以掌控供应链管理技术,那么后期将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本质是公开透明的,互联网物流企业的货运报价也会越来越接近刚性成本,那么在平台竞价的压缩空间就会变得有限,货运物流交易效率要求较高时,竞价就会失去优势。物流企业想通过补贴拉低竞价来扩展市场份额是不可能的。
5.“立体生态经济”模式
商业模式中最大的赢家是供应链主企业,供应链从单独一条链向多条链整合过后就延伸出平台模式,多个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就成为立体的经济模式。互联网物流企业将基层的末端配送运营、干线整合、全国仓储圈地、信息平台建设、大数据战略、金融服务延伸到制造代工等,这一系列就会组合成物流的立体生态经济模式。立体生态经济模式最终会掌控整个商业生态,成为最大的供应链主平台。
从我国目前物流行业整体来看,空运、铁路的主体运力在国有企业,而公路物流运力散乱,立体生态经济模式的整合难度非常大。因此,立体生态模式物流骨干网的“骨干”整合将成为其最大的短板。
“互联网+物流”形成的首要因素在于将改变原始物流的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物流。“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建网站、搭平台、开发App,而更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物流产业,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
互联网物流企业实施“互联网+”是一种基于长远目光的战略考虑,物流在向其他业态渗透过程中会相对容易。也许物流可以免费,但延伸出来的业态却能够赢利。各企业如果深耕“互联网+”领域,在流程管控、配送效率、用户体验上做到极致,那么就能够在互联网物流的红海中拥有一片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