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海油气资源与评价

南海油气资源与评价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物理资料表明,这三个次海盆均为洋壳结构。南海共有中、新生界沉积盆地38个,按沉积岩厚度2000m计算,盆地面积约为83万km2,占南海大陆架面积的49%,这应该是寻找油气的首选目标。珠江口盆地共包括惠州、西江等12个凹陷,凹陷面积达6.34万km2。通过多年的油气探勘与研究,对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多次评价与预测,最新评价预测结果表明,盆地总油气资源当量为1.814×109t,其中石油资源量为1.667×109t,天然气资源量为1.47×1011m3。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以南,世界上称之为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是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之一,亚洲最大的半封闭海,面积约为350万km2,属中国大陆传统海疆范围以内的海域面积约187万km2,中国大陆政府多次声明,对于南沙、西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不可争辩之主权。它北接中国大陆及台湾,南至勿立洞和加里曼丹岛,西邻印支半岛和马来半岛,包括泰国湾和北部湾,东至吕宋岛和巴拉望岛。

南海平均水深1140m,已知最深点位于马尼拉海沟南端,深5377m。地貌类型齐全,南海地形总的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与深海盆三大类型以及分布其上的各种次级正负向地形。南海总面积中大陆架面积为168.5万km2,占总面积的48.14%;大陆坡面积为126.4万km2,占总面积的36.12%;深海盆面积为55.1万km2,仅占南海总面积的15.74%。南海海底地形复杂,特点是南、北宽而缓,东、西窄而陡。在大陆架及大陆坡上发育一系列的岛、礁、滩。南海中部为南海海盆,水深平均4000m,最深处达5567m,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及海山、海丘走向,可分为西北海盆、西南海盆和中央海盆三个次海盆。地球物理资料表明,这三个次海盆均为洋壳结构。因此,南海海盆为洋盆。

多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南海形成了类型不同、数量众多的沉积盆地。南海共有中、新生界沉积盆地38个,按沉积岩厚度2000m计算,盆地面积约为83万km2,占南海大陆架面积的49%,这应该是寻找油气的首选目标。根据油气地质条件、油气生产状况、海水深度,油气作业条件等因素,现将南海划分为5个大区,自北而南为:①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Ⅰ;②西沙、中沙远景区Ⅱ;③深海区Ⅲ;④礼乐—太平远景区Ⅳ;⑤南海南部大陆架油气区Ⅴ。如图4-3所示。

图4-3 南海油气区域划分及盆地分布

1)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

本区以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和台西南盆地之南界为界,西部约与水深1000m等深线相近,中、东部约与2000m水深线重合,是中国大陆海上重要的油气产区,区内有大型沉积盆地5个。

2)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海南岛与台湾岛之间的陆架区及陆坡区(18°30′~23°00′N,111°~118°00′E),海域面积28.3万km2,水深小于200m的面积约为10万km2。珠江口盆地于白垩纪末开始形成,属内陆裂谷盆地,新生代地层厚达8000~10000m,主要为碎屑岩。其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由河湖逐渐过渡到半封闭海和开阔海,发育着从冲积到浅海的各种沉积相类型;半封闭海沉积体系中三角洲很发育,对油气的生成与聚集有重要意义。

珠江口盆地共包括惠州、西江等12个凹陷,凹陷面积达6.34万km2。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圈定359个局部构造或圈闭,其中以断裂构造和披覆背斜为主。已发现恩平、惠州、西江、陆丰和流花等高产油气田,其中流花11-1是迄今中国大陆在近海找到的最大油气田,目前已发现24个油气田。

珠江口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468×109~2.887×109t;期望值2.19×109t,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44×108t,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9.24×108~2.343×109t,期望值为1.65×109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4.04602×1011~1.098101×1012m3,期望值为7.42694×1011m3。截至2005年底,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03×1010m3,待发现地质资源量为3.44302×1011~1.037801×1012m3,期望值为6.82394×1011m3(见表4-2)。

表4-2 珠江口盆地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

3)北部湾盆地

北部湾盆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其北面以广西海岸为界,南面以海南岛隆起为界,东面与雷琼地区新生代凹陷相连,西南与莺歌海盆地相连,还包括了雷州半岛南部及海南岛北部的部分陆地,即19°40′~21°05′N,108°00′~110°30′E,是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海域面积3.8万km2,盆地有效勘探面积达2万km2。盆地是在华南上古生界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具双层结构特征,自北而南可分为三部分:北部隆起区,海域面积8000km2,新生界沉积厚度小于5000m;中部坳陷区,位于涠西南大断层与海头北——灯楼角大断层之间,为NEE向展布的地堑,面积22000km2,水深小于50m,主要发育一套古新近系砂、泥岩沉积,新近系为海相沉积,厚1000~3000m,古近系为陆相沉积,厚3000~6000m;南部隆起区,位于海头与灯楼角断层以南,实际上是海南隆起的北倾斜坡区,新近系海相沉积厚度小于1000m。整个盆地以古新近系沉积为主,最大沉积厚度8000m。盆地以暗色含有机质丰富的泥岩为主,是盆地的主要生油岩。这套生油岩最厚达千米,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氯仿沥青及总烃含量均达到最好生油标准。

通过多年的油气探勘与研究,对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多次评价与预测,最新评价预测结果表明,盆地总油气资源当量为1.814×109t,其中石油资源量为1.667×109t,天然气资源量为1.47×1011m3。目前该区油气勘探已获石油地质储量约2.6×108m3,其中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1.3×108m3、溶解气6.164×109m3;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171×109m3、凝析油1.04×105t。

4)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

这是围绕海南岛西南到东南的一片广袤海域,过去曾统称为莺歌海盆地,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按不同的石油地质特征分为两个盆地。但人们往往习惯称之为“莺歌海—琼东南盆地”或简称“莺琼地区”。

莺歌海盆地位于海南岛以西、中南半岛以东海域,西起越南越池,东止海南岛南西侧,似橄榄球状,成北西-南东向展布,面积近13万km2,西北角伸入大陆陆地,目前研究及工作范围在17°~19°40′N,107°~109°30′E,水深50~200m,盆地主体部位水深一般在100m左右。莺歌海盆地由中央坳陷带和南、北2个斜坡带组成:①中央坳陷带,面积6.2万km2,其中,河内坳陷面积0.8万km2,古新近系厚度6000m余;中央坳陷具一个沉积中心和一南一北两个次凹,其沉积中心部位沉积厚度≥20000m,北部次凹沉积厚度为8000~10000m;南部次凹沉积厚度超过10000m,面积5.4万km2。②南部斜坡带,新生代沉积厚度为3500m,面积3.1万km2。③北部斜坡带,新生代沉积厚度2500m,面积2.0万km2

根据近20多年来的天然气勘探与研究,对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多次评价与预测,其评价预测结果表明,该区总油气资源量可达5.52×109t油当量,其中,天然气资源量为5.05×1012m3,石油资源量为4.7×108t。表明该区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已具备了形成万亿立方米大气区的资源规模。

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东南海域,即16°40′~19°00′N,108°52′~111°56′E,面积约3.4万km2。西边以1号断层与莺歌海盆地分开,北以5号断层与海南隆起相依,东邻珠江口盆地。海水由北向南变深,从100m到2000m。盆地走向由近EW向转向NE向,为新生代拉张断陷盆地,古新近系也是快速沉降,最大厚度超过10000m;沉积了一套陆相、沼泽煤系地层以及海相地层,其中下渐新统崖城组含煤地层和始新统湖相泥岩埋藏较深,一般大于3500m,具有很好的生成天然气条件,储层则以三亚组、陵水组的碎屑岩为主,形成三角洲砂岩、滨海砂岩以及半深海浊积砂岩。而盆地新近系分布稳定,厚度又比较大的泥岩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生、储、盖的组合是好的,加之有长期发育的多种类型的大型圈闭,展示了琼东南盆地找气找油的前景是较为乐观的。

琼东南盆地是中国大陆海上主要产气区,其最大特点是气源丰富、产气率高,是寻找煤成大型天然气田的有利地区。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对该盆地内3.4万km2评价区,预测天然气资源量为1.6253万亿m3,经最新研究增量至3.570万亿m3。盆地南部深水区是寻找深水油气的远景区,包括盆底扇新领域。

5)台西南盆地

台西南盆地因位于台湾岛西南部,故名。其北为澎湖北港隆起,西边与珠江口盆地的潮汕凹陷为邻,面积约为4.6万km2,绝大部分处于118°E以东。盆地地层时代从晚白垩世到古新近纪,平均厚度4300m,最大厚度可达9000m。目前,在盆地中划分出4个一级构造单元,包括北部坳陷、中部低隆起、南部坳陷、南部隆起。其中北部坳陷古新近系沉积厚度5000~7000m,具多个沉积中心,面积11800km2;南部坳陷面积28900km2,最大沉积厚度万米以上,以台湾高雄附近为沉积中心,新近系厚度超过5000m,以泥页岩为主,属于外浅海—半深海相沉积;中部隆起区沉积厚度2000~3000m,最大4000余米,缺失中生代—古新世—始新世沉积,且未将南、北坳陷分开,面积仅为8940km2左右;南部隆起区最大沉积厚度5000m。

该盆地属于陆缘裂谷盆地。该盆地迄今为止的油气勘探近30口探井,均主要集中在中央隆起带中部,且已发现CFC,CFS及CGF等含油气构造及商业性油气,单井含量最高达7.6×105m3/d以上。

综上所述,北部大陆架范围内的5个沉积地都见到油气活动。该区域部分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见表4-3。

表4-3 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部分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对比

6)西沙、中沙远景区

西沙、中沙远景区在琼东南、珠江口、台西南盆地一线之南,南界约在中沙群岛到越南归仁盆地一线,除西沙、中沙个别岛、礁出落水面,并在岛、礁、滩附近水域海水较浅外,大部分海水深度为2000~4000m,本区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即:

(1)西沙断槽盆地,或称西沙北断槽(fault trough),它位于西沙群岛以北,根据重磁力资料算得地壳厚度为10~18km,属过渡性次大洋地壳。地震资料表明,断槽南北两侧为一系列正断层所限制,呈地堑状,推断沉积物厚度约在2000m以上。

(2)西沙—中沙隆起,范围包括西沙和中沙群岛区,为深海海底相对高处的台地,地壳厚度超过30km,属大陆型地壳。

(3)中建西盆地,位于西沙群岛西南,红河大断裂向南延伸部分东边,由于断裂形成的箕状断陷,沉积物厚度亦有2000m或更厚些。

中建南盆地位于印支半岛的陆架和陆坡区,中建岛以南,主体坐落在陆坡区,为剪切拉张型盆地,面积13.1万km2,呈NNE走向。盆地基底为前古新近系,盆地最大沉积厚度9000m,主要为古新统—中始新统、上始新统—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和上新统—第四系组成。

盆内主要发育有NE向、NW向、NNW向、EW向和SN向5组断裂系SN向断裂系分布于盆地西缘,由一系列大致SN向的断层组成。NE向断裂系大多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东北部,主要为正断层,基本上控制了盆地的地堑沉降区NW向和NNW向断裂系主要出现在南部和中部,盆地南部的NW向断裂系推测为绥河剪切带的延伸,该断裂具负花状构造,具有走滑性质。根据地质构造特征,盆地划分为西北部隆起、北部坳陷、北部隆起、中部坳陷、南部隆褶带和南部坳陷6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建南盆地新生代沉积地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发育了古新统—中始新统和中始新统—中中新统两套烃源岩层,河流—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海砂岩等是该盆地的良好储层,上中新统—第四系巨厚的半深海—深海沉积为区域盖层。评价结果表明,中建南盆地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中建南盆地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见表4-4)。

表4-4 中国大陆传统疆域内南海部分盆地资源评价结果

7)深海区

深海区亦称南海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央,水深一般均大于3000m,地壳厚度为6~11km(国外资料为6~9km)。南海中央海盆所在地区是一个受地幔柱隆起影响的中心地带,可能由渐新世为主的火山岩组成尖底,其上仅有代表区域性沉降的T2以上的一层沉积结构,可看做是古新近系沉积盆地的隆起。中央海盆磁基底深度反映的是海底扩张形成的玄武岩层顶面,在其上覆盖的沉积岩无磁性反映。该沉积层的层速为1.5~3.8km/s,可归纳为两层:上层是未固结的沉积层,下层是固结的沉积层。上层层速平均为1.55km/s,层厚平均不超过2km,下层的层速多数在1.8~3.6km/s之间,厚度不超过1.5km,一般认为是新近纪的陆缘碎屑沉积物,平均密度为2.28g/cm3。这一套沉积层(所夹的局部玄武岩除外)相当于大洋层1,呈无磁、低速、低密度特征,称其为地表上层。而在沉积层之下为强磁性层,磁场表现为条带状异常区,反映的是古新近纪渐新世、中新世海底扩张形成的磁条带玄武岩层,其层速为5.0~5.9km/s,平均密度为2.75g/cm3,该层厚度2~4km不等。在大洋层分层中多数人认为它是南海大洋层2的主体,因此这层呈强磁、中速、中密度特征,是海盆内地壳的中层。而根据中央海盆区域磁场强度偏弱,推测洋壳的下层,磁性属中弱性,其层速为6.5~7.3km/s,密度平均为3.0g/cm3,厚度3~5km,基本上认为是基性岩类地层,相当于大洋层。

从各方面来看,深海区不具备形成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可以划为无远景区。

8)礼乐—太平远景区

本区北接中央深海平原(区),南面则为南海南部大陆架区,南海东南大陆坡上散布着许多珊瑚礁,有的突出海面为沙岛,有的沉于水下成暗沙和滩,由于岛礁密集,突起于3000~4000m深的海盆边缘,地貌上成一海底高原。本区有称南沙断凹群,有称南沙凹陷带。由于资料缺乏,沉积范围不清。推测有礼乐盆地、郑和盆地(南沙最大的岛屿、太平岛即在其中)、安渡滩盆地以及几个更小的盆地,但这主要是由区域重磁图片资料圈定的。推测基底与西沙相同,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岩,新生代以前,与西沙是一个整体,后来由于中央海盆开裂扩张,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区内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不平衡,北部南沙台地的礼乐盆地相对工作做得较多。

礼乐盆地位于南沙群岛东北端最大的水下浅滩—礼乐滩及其附近的南方浅滩、棕滩、忠孝滩等地区。水深一般小于1000m,滩礁上水深小于200m,最浅处不及10m。盆地呈北东向,面积约3.2万km2,全部位于中国大陆南海断续线以内。据分析,礼乐盆地为发育于礼乐地块上的陆缘断陷—裂离陆块型盆地。礼乐地块晚渐新世以前可能位于华南大陆陆缘沉降带中;晚渐新世以后离开华南大陆并向南漂移了9.5个纬度。礼乐盆地基底为一向东南倾斜的掀斜断块,由前古新近系岩石组成(Sampaguita-1井钻遇下白垩统滨浅海沉积碎屑岩)。沉积盖层以晚渐新世不整合为界,分为特征明显不同的两层:下层具箕状断陷特征,为上古新统—下渐新统三角洲、滨浅海及半深海碎屑岩;上层具广泛沉积的坳陷特征,主要为一大套浅海相碳酸盐岩。这种双层结构特征与南海北部沉积盆地极为相似。礼乐盆地以NE向正断层为格架,分为北部坳陷(具有一南一北两个次凹,最大沉积厚度为5000m)、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坳陷南侧沉积中心最大厚度6000m)3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内广泛分布的古近系泥页岩,厚度大,既可生烃,也可作为良好的油气盖层。下中始新统泥页岩厚度大于500m,具还原环境,有机碳含量高达1.5%~2.0%;古新统泥岩有机碳含量较低,一般小于0.5%,最大可达1.0%,是盆地内的两套主要生烃源岩,渐新统生烃能力很弱。盆地内地温梯度较低,平均为2.85℃/100m。生烃门不限。礼乐盆地目前已钻井7口,发现一个含油构造(Sampaguita)。已有2口井见气,在Sampaguita-1井的古新统砂岩中(3150~3160m)获10.47万m3/d天然气,在上始新统砂岩中获16.98万m3/d天然气。

总体而言,礼乐-太平远景区处于南部大陆架北方大陆坡脚下。接受了大量的陆源碎屑有机物质,并且靠近已经证实富含油气的曾母暗沙盆地,因此,应该说具有一定油气远景。

9)南海南部大陆架油气区

本区以及礼乐—太平远景区统称为南沙海域或南沙地区,大致呈弧形分布,自西而东发育着万安盆地、曾母暗沙盆地、文莱—沙巴盆地、西巴拉望盆地、北巴拉望盆地、南薇西盆地和北康盆地。

(1)万安盆地。位于南沙海域西南部,万安滩西,亦称为万安西盆地,面积4万km2,盆地走向近南北,中间宽,南北长。盆地下第三系为断陷沉积,渐新统陆相三角洲滨海环境,中新世早期海进,中晚期发生构造运动,盆地由几条北北东向隆凹折带相间组成,伴之一系列雁行排列之张性断层,终止于晚中新世—上新世。盖层尚未被破坏,为一套总厚达12000m的古新近纪地层。储集在早—中中新世浅海相砂岩和晚中新世浅海相礁灰岩中。圈闭类型以同沉积背斜为主,次为碳酸盐隆和基岩潜山

目前,万安盆地内已发现257个局部构造,面积在50km2以上的大型构造有120个,33个构造有油气显示,已有油气产出和储量评价的有6个含油构造、10个含气构造。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见表4-4)。越南石油公司预测的天然气储量30亿t石油当量,MPI预测的天然气储量为4000~6000亿m3,伴生气200~350亿m3

(2)曾母盆地。位于沙捞越陆架上,亦称曾母暗沙盆地,属非典型前陆盆地,是南沙海域内最大的新生代盆地,其西界以万安—卢帕尔断裂与万安盆地相隔,东北侧以廷贾断裂为界与文莱—沙巴、北康盆地隔开,东南缘被穆卢断裂所限。全盆地面积16.8万km2,位于中国大陆传统疆界线内的面积占12.7万km2。盆地内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为11.5km,主体水深小于500m。盆地的主要生油层是渐新世与早中新世的含煤砂泥岩与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岩,储层是中中新世的砂岩与灰岩,盖层是普通发育的上新世页岩,本区是南海南部大陆架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区。

曾母盆地的构造特征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断裂具三组: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盆地南部以北西向张剪性断裂为主,形成箕状及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盆地东部发育有北东向断块,之上沉积大量礁块。盆地北部坳陷以近东西向断裂为主。根据构造特征,将曾母盆地划分为9个次级构造单元:索康坳陷、拉奈隆起、塔陶垒堑区、西巴林坚隆起、巴林坚褶皱区、南康台地、康西坳陷、安屏低隆起和西部台地。

油气地质基本条件:曾目盆地内发育多种类型的局部构造及多套生、储、盖组合。珊瑚礁类型圈闭主要发育于南康台地及康西坳陷斜坡,仅南康台地就发现200多个礁隆,背斜和不对称背斜构造见于巴林坚坳陷,断块构造则发育于盆地西南部。

总起来说,曾母盆地是南海大陆上最有油气前景之盆地,目前已发现72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拥有3个储量为850亿m3以上的大气田,油田主要分布于巴林坚区。曾母盆地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如表4-4所示。

(3)文莱—沙巴盆地。位于廷贡断裂以东,沙巴岸外及文莱沿海一带,走向北东,盆地面积9万km2,大部分在海上,南边少部分跨于陆上(文莱、沙巴)。海相沉积超过万米。盆地早期构造较活跃,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而上新世—第四纪的平静沉降期有利于油气的保存。盆地内油气生、储、盖、排、运、保条件优越,具良好油气远景。油气地质基本条件为①烃源岩,主要烃源岩是下中新统—中中新统塞塔普组(达5000m)和贝莱特组(达6000m)海陆过渡相煤层和含煤泥、页岩;②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砂岩、近岸砂坝、浅海席状砂体、浑浊砂体,数百至千米厚,储集性能良好,孔隙度为12%~35%;③盖层,盆地内的区域性盖层是上新世—第四纪的泥岩,在沙巴区的页岩也可充当盖层。

文莱—沙巴盆地目前已发现61个油气田或含油气构造,以产油为主,其中巴罗尼亚油田可采储量达2974万m3、天然气356亿m3。安帕西南油田可采储量1.44亿t。采用沉积岩体积法计算该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其油气资源量为28亿~34亿t油当量,其中位于中国大陆传统海疆线以内的油气资源量为10亿~12亿t油当量,约占盆地总资源量的35%。据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测算,文莱-沙巴盆地资源量为85亿t;地质矿产部估算为55.6亿t,在我传统疆界线内为18.5亿t,约为1/3。

(4)西巴拉望盆地。亦称西北巴拉望盆地,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西北陆架区,面积约为3万km2,呈狭长状北东方向延伸,被乌鲁根断裂进而分为北区、西区两个亚盆地,现有油气田均位于北区,盆地油气产层是早中新世尼多灰岩、生物礁和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底部的浊积砂岩。

(5)北巴拉望盆地。位于乌鲁根断裂以东的巴拉望岛和卡拉绵岛西北大陆架及大陆坡上,属裂离陆块型盆地,水深50~300m,面积大约1.68万km2,约有7117km2位于中国大陆南断续线以内。

盆地基底为晚古生代变质岩和中生代蛇纹层,前渐新世碎屑岩、灰岩和变质岩,新近纪海相沉积盖层区域性向西倾斜,为断裂所切割。常见的构造形态包括地堑地垒系、褶皱不整合、礁体及三角洲。常见的岩性为滨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构造走向北东向,控制因素可能是乌卢甘(Ulugan)走向滑动断层。

北巴拉望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储集和保存环境,油气前景非常乐观。盆地地温梯度为3.31℃/100m,有利于烃类生成。一般认为,早—中中新世帕加萨组钙质页岩是盆地的主要生油岩和良好盖层,是半深海到外浅海半深水环境沉积的产物。据卡拉绵1井和帕桑1井地化分析成果,有机碳含量为0.33%~2.48%,烃含量为(2.50~9.740)×106

盆地内油气成藏富集受礁及礁组合圈闭中孔隙的控制,已证实产油的储层有早中新世尼多组礁灰岩和早—中中新世帕加萨组底部浊积砂岩,孔隙度为5%~20%,渗透率为0.12~2.0μm2。可能的储层有上中新统马廷洛克组碎屑岩、深水碳酸盐岩和上新统卡卡组礁灰岩。盆地的圈闭主要为与基底升降有关的断块构造,与同生断层有关的背斜、礁隆及不整合等。目前,在盆地中已发了四种油气圈闭:盆地南部生物礁体(尼多油田)、盆地北部浊积扇砂体(加洛克油田)和深水碳酸盐岩、断块。

目前盆地中已发现14个油气田,主要为小型礁油田,如尼多礁油田。尼多礁油田由几个小而分隔的礁体组成,分布于向西北翘倾的带状碳酸盐岩台地上。尼多-1井于1976年1月31日完钻,深2751m;在1819.7~1841m测试获原油1440b/d,南尼多-1井水深43m,南尼多西-1井水深68.5m;尼多油田最高日产量是42000b/d,原油比重27°API,地下油气比7~10ft3/b,硫化氢含量为(1200~2000)×106。北巴拉望盆地拥有708亿m3天然气及8500万桶凝析油的Malanpaya油气田是目前南海已发现并投产的水深最大的油气田。据估算,北巴拉望盆地有42.9%的油气远景资源位于中国大陆传统海域疆界线内侧。

(6)南薇西盆地。位于南沙中部海域,属陆缘断坳型盆地,面积为4.3万km2。基底为前新生代变质岩及中酸性—基性火成岩,沉积盖层为新生代地层,具南厚北薄、西厚东薄的特征,最大沉积厚度为11000m。其中,中始新统—中中新统为盆地断陷阶段和拗陷阶段,构造变形较强烈,厚度变化较大,沉积中心位于西南部,最大厚度达7000m,主要为滨海—浅海相沉积,为烃源岩和储集发育的主要层段;上中新统—第四系主要为浅海相、半深海相,局部有火山碎屑岩相,地层轻微变形,为盆地热沉降阶段的产物。

南薇西盆地可进一步划分为北部隆起、中部坳陷、中部隆起和南部坳陷4个二级构造单元。中部坳陷为盆地的主体沉积坳陷,整体呈现西宽东窄特征,厚度一般为3000~6300m。

南薇西盆地最大沉积厚度为11000m,盆地发育古新统—中中新统两套油气源岩,储层主要为碎屑岩,储集性能良好,盖层厚度适中,在较高的地热场作用下,有利于有机质快速转化成烃类。根据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和油气资源评价,在南薇西盆地南部坳陷具有良好的含气远景。

(7)北康盆地。位于南沙中部海域,面积6.2万km2。盆地基底主体奠基于火成岩体之上,部分基底为前新生代变质岩。沉积盖层由第四系、上新统、上中新统、中中新统、下中新统—上渐新统、下渐新统—上始新统和中始新统7套地层组成,最厚达12000m。断层主要发育有NE,NW和SN三组,以呈雁行排列的NE向断层为主,而NW和NW近向数量较少,但其规模较大。断层伴生发育一系列的岩浆岩,尤其盆地东部地区,火成岩体为酸性、中性岩类。盆地中的褶皱比较发育,局部构造以背斜、半背斜和断鼻为主,其次为断块构造,部分为刺穿构造,并且明显地受构造活动控制。西部地区褶皱主要为北西向排列,东部地区褶皱则以北东向展布为主。

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北康盆地可分为西部坳陷、中部隆起、东北坳陷、东南坳陷和东南隆起5个二级构造单元。西部坳陷面积大,沉积厚度一般为5000~8000m,最厚达10000m;东北坳陷面积较小,沉积厚度约3000~10000m。东南坳陷整体呈南宽北窄的漏斗状,受断层的控制明显。

在北康盆地中,发育了中始新统、上始新统—下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海陆过渡相泥岩和上渐新统—中中新统浅海—半深海泥岩3套主要烃源岩。储层主要为渐新统—中新统砂岩和中—上中新统碳酸盐岩/礁灰岩。前者有浅海台地砂相、斜坡砂相、浅海砂泥相、半深海浊积相等砂岩,主要分布于盆地西南部和东部地区。后者为台地灰岩相、生物礁储层。盆地中局部构造发育,圈闭类型以背斜(包括断背斜、半背斜、断鼻)和断层等构造圈闭为主,刺穿构造圈闭次之。区域盖层为上新统—第四系,为广泛分布的浅海—半深海砂泥岩沉积,泥岩发育,厚度大,分布稳定,油气藏保存条件良好。北康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如表4-4所示。

南海油气资源储量究竟有多少,由于受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复杂关系和海洋油气勘探程度所限,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南海周边各采油国也说法不一。整个南海的石油储量高达418亿t,天然气储量为75539亿m3,还有海底可燃冰储量可以使人类使用1000年,根据初步评价发现,中国大陆南海北坡的神狐海域是可燃冰富集区,预测储量约194亿m3。南海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南海南部海域资源量比较丰富,中国大陆传统疆域内石油远景资源量为201.54亿t,地质资源量为130.09亿t,可采资源量为42.87亿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1.433×1013m3,地质资源量为8.84×1012m3,可采资源量5.45×1012m3,主要分布在曾母、万安、北康、中建南、文莱—巴沙等盆地。其中,有关周边国家在南沙海域已完成150万km地震测线,发现含油气构造220个,油气田200余个,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3.5亿t,天然气储量3.5万亿m3

目前有关周边国家伙同150多个国外石油公司在南沙海域作业,钻井超过1800多口,其中在我传统海疆线之内的石油开发平台100多个,钻井500多口。每年平均从我管辖海域开采石油1500万t,天然气约200亿m3。已招标和拟招标区内的地质资源量67.59亿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4.76×1012m3。余下海域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44.6亿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37×1012m3,主要分布在中建南、北康、南薇西、笔架南、礼乐等盆地超过1000m水深的海域。

由此可见,南海油气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潜力很大,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大陆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具备广阔、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各类盆地基本地质资料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别以及水深、气象海况等安全条件进行分析,除礼乐盆地外,南海的11个含油气盆地均可列为Ⅰ类最有远景盆地。礼乐、西卫、万安北、西沙海槽、尖峰等盆地划为Ⅱ类有远景盆地,其他沉积盆地均属于Ⅲ类远景较差的盆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