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或用户的信息需求。为此,确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结构模式应考虑用户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难易度。首先是国家图书馆、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和列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图书馆,应该成为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中坚力量,优先发展。

一、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应根据我国的国情,从整体上合理布局,实现建设速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程度的统一。有的学者提出构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指导原则是:必须以现有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资源共享的网络,必须在信息流通的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坚持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整体化建设,坚持信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吸收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的经验教训。[12]概括起来,构建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适合国情原则

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都是在该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地理等人文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因此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模式的确立,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国外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但不能照搬。只有立足于国情,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必须依据的国情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完全分散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仍然需要由政府主导,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并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进行指导、调节和规范。同时各参与单位要坚持自愿、平等的原则,并且运用市场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

其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各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数字鸿沟”比较严重。因此,我国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既要讲求“效率”,即让一些信息基础设施先进、信息需求旺盛的地区或部门能够更多更快地获得国外最新的信息资源,又要体现“公平”,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区域间信息资源分布的“马太效应”。

再次,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增长,国家应该逐年增加对信息资源建设以及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证国家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国家的经济、科技、教育发展同步。但另一方面,国家财力仍然有限,因此,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量力而行,而不能脱离现实而追求理想化。

(二)便于获取原则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或用户的信息需求。为此,确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结构模式应考虑用户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难易度。尽管已进入网络时代,但地理障碍仍然是影响用户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从时间和经济方面考虑,人们往往认同在距离较近的场所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美国情报学家Rosenbety和Allen等人在对大量事实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用户对情报源的选择几乎都是建立在易获取的基础上的。在可选择的情报源渠道中,人们首先选用最便于获取的情报源渠道,而对质量的可靠性的要求则居其次。虽然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获取已经没有了空间的障碍,但由于知识产权、经济水平、网上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的限制,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信息资源仍以或仍将以纸本形式存在。因此,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建设应考虑地理上的便利因素,使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三)渐进发展与适度超前原则

所谓“渐进发展”,是指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到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分阶段进行。首先是国家图书馆、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和列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图书馆,应该成为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中坚力量,优先发展。以此为基础,联结各地区中、小图书馆,建立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实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各项功能,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国、高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所谓适度超前,是指在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时,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充分预见未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组织,还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技术、新标准的采用等方面,都要瞄准本领域发展的前沿,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四)讲求效益原则

讲求效益原则是指在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时,应考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如果在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内利用信息资源所付出的代价比没有这个系统时更大的话,那么这个系统对我们来说就没有意义。这里讲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可用如下指标体现:信息采集的完备程度,即在整个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投入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文献信息种类收藏的完备程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即在整个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投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较大幅度提高各图书情报单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单元情报的消耗,即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应该使用户获取单元情报的资金和时间消耗尽可能最小。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社会效益尽管难以用具体、准确的数据来度量,然而它仍然是有明确内涵的。首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社会公益性质仍然应该得到保障,对一般的文献借阅服务,各类公用信息,以及政府授权采集的基本信息,应该无偿向读者或用户提供。其次,对各信息机构生产、加工的信息产品,对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为用户提供的特殊的信息服务,可以实行有偿服务,但这种有偿服务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不能允许暴利现象和假冒伪劣蔓延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当中。总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是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