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文献资源保障率”这个概念受到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已没有必要追求“文献资源保障率”,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文献资源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文献资源保障率与“获知”、“获得”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存在可以相互取代的问题。

一、建设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一)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国内外文献收藏,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保证。虽然就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来说,是不可能全面完整地收集所有文献的。但是一个图书馆在其选定的某些专业、某些学科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文献收集的完备程度,是应该而且可能做到的。只有每个图书馆都在若干学科、专业领域有比较完备的文献收藏,才有可能形成全国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近年来文献收集的完备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是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二是世界性书刊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和图书馆经费的严重短缺。据统计,2006年中国共出版图书233 971种,其中新版图书130 264种,期刊9 468种,报纸1 938种。[4]又据世界最权威的期刊目录《乌里希国际期刊指南》(2001年第39版)报道,全世界现有期刊16.4万种,2万种网络光盘版电子邮件期刊,1.4万种报纸。在书刊的价格方面,据统计,仅“九五”期间(1996~2000年),我国图书价格累计上涨1.3倍,年平均上涨17.4%,而同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仅上涨9.8%,年平均上涨2.1%。其中,书报杂志类价格年平均上涨13.2%,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出11.3个百分点。在国外,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三大数据库对所收录期刊的价格统计,2000~2003年以来,美国学术期刊价格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0.5%、44.3%和40.3%,而非美国学术期刊的价格分别增长了37.7%、35.8%和30.3%。[5]在书刊价格迅速上涨的同时,图书馆经费的增加却相对缓慢,远赶不上书刊价格上涨的幅度。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例,2005年全国2 762所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购书费是59 781万元,平均每馆约20万元,而该年全年的新购藏书量仅为1 535万册,平均每馆约为5 550册。[6]其他如高校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虽然近年来购书经费有较大增长,但经费的短缺仍然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文献入藏量的普遍下降,必然影响到文献收藏的完备性、系统性。特别是由于图书馆之间缺乏协调,文献收藏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现象。而文献收藏的重复,必然造成引进文献品种的减少,对各学科文献覆盖面窄、完备程度降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也就失去了基础。因此,要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首先必须进行资源共建,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近年来,“文献资源保障率”这个概念受到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已没有必要追求“文献资源保障率”,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文献资源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文献资源保障率与“获知”、“获得”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存在可以相互取代的问题。“保障率”是基础和前提,没有“保障率”,“获知”就没有意义,“获得”就成了无源之水。诚然,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得”并不一定要本馆“拥有”。然而,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却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网络中全文文献资源有限,而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用户来说,获取原始文献又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有能满足自己需求的较完备的文献收藏。尽管科技、经济、信息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但国家仍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位。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依赖从国外利用电子文献传递或网络来满足需求是不可靠的。对于知识、信息这样的基础性、战略性的资源,自己拥有才有可靠的保障。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化信息的长期保存仍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加上黑客、病毒的侵扰,使得信息安全问题仍然面临诸多难题。还应该看到,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有效的文献保障体制,并没有因为网络环境的出现及电子传递的发展而放弃对于文献资源保障率的追求。[7]

(二)通过资源共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相对完备

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非追求对各类型信息载体绝对完备的收藏,因为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英国不列颠图书馆是收集现刊最多的图书馆。据该馆文献供应中心对所订5.15万种现刊的使用统计,5 500种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80%,另外10 000种可满足需求的15%,其余5%的使用需求则分散在36 000种刊物之中。这说明只要准确掌握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就有可能用较少的文献量提供较强的文献资源保障。

但即使是相对完备的文献收藏,由单个图书馆来完成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走资源共建的道路,对各图书情报单位文献收藏的学科范围和层次进行整体规划,分工协调,减少相互重复,才能从整体上达到比较高的文献覆盖率。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参与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活动。据有的学者对我国200家图书馆进行的问卷调查,有51%的图书馆参加了区域性和系统内的资源共建活动,其中37%的图书馆参与了外文期刊的协调采购,16%的图书馆参与了检索型电子出版物的协调采购,14%的图书馆参与了外文图书的协调采购,14%的图书馆参与了中文图书的协调采购,14%的图书馆参与了中文期刊的协调采购,5%的图书馆参与了特色数据库的协调采购。[8]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活动的广度、深度是很不够的。

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的过程中,对文献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层次,即划分常用文献和罕用文献,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对常用文献、核心期刊,各馆之间有一定的重复收藏是正常的、必要的。而对一些利用率不高而价格昂贵的文献,则应该分工入藏。目前分工协调的重点应该是国外原版期刊的采集。我国加入WTO以后,严格地遵守知识产权法规制度,未经授权的影印国外期刊已被严格禁止。因此,各图书馆在国外原版期刊采购中如何进行分工协调,避免重复,以有限的经费保证国外期刊文献资源的相对完备,是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