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基因也许并不好

转基因也许并不好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他国试图入境的转

5 转基因也许并不好

知识导航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

img50

显微注射系统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转基因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而且可用转基因植物或离体培养的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转基因超级鼠比普通老鼠大约一倍。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但由于转基因动物受遗传镶嵌性和杂合性的影响,其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因而,尝试从受体动物细胞中分离出线粒体,以外源基因对其进行离体转化,再将转基因线粒体导入受精卵,所发育成的转基因动物雌性个体外培养的卵细胞与任一雄性个体交配或体外人工授精,由于线粒体的细胞质遗传,其有性后代可能全都是转基因个体。

img51

老鼠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称基因重组技术为合成生物学概念,1978年,诺贝尔生医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img52

合成生物学

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

知识拓展

转基因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

2000年3月,克隆小猪“横空出世”。随之而来,欧美之间也为转基因食品吃与不吃的问题争论不休。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一般说来,外来物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也就是5~6年的时间,一些潜在风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可是有些风险在实验室水平上已经证实。

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并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是品种培育速度加快。

img53

农作物

随着生命科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研究日新月异,研究手段、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因克隆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新基因、新性状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品种培育呈代际特征,目前全球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已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第二代产品,以及工业、医药和生物反应器等第三代产品转变,多基因聚合的复合性状正成为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点。

img54

水稻

二是产业化应用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以来,美国先后批准了6个抗除草剂和药用转基因水稻、伊朗批准了1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商业化种植;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哥伦比亚4国批准了转基因水稻进口,允许食用。

三是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996—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累计减少杀虫剂使用35.9万吨。2008年,全球转基因产品市场价值达到75亿美元。

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两个产品分别限在湖北省和山东省生产应用。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也是全球首次为转基因主粮发放安全证书。但是,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消息引来了各种担忧,也引起了部分网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务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准了该议定书,中国正式成为缔约方。议定书的目标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其潜在的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可对他国试图入境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采取严格的限制与禁入措施。该公约的第23条规定,对转基因生物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应在决策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向公众通报结果。但是,关于我们13亿人民主粮的水稻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生产,农业部根本就没有向公众征求意见。

img55

农产品加工

转基因商业化的重点在商业化,资本控制而不仅仅在于转基因技术。在现阶段,为避免急功近利,避免出现转基因品种危害事件瞒报,避免严重侵害公众利益的事件不断发生,必须控制所有的商业化品种都一步步地控制规模,从全盘管理转基因商业化这件事,对低水平的重复必须整合深化、对国内的研究必须给予保护引导以便它们可以与大资本支持的国外项目抗衡、必须从生态,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从中国农业、农产品加工行业、人业人口等等方面考虑积极主动地管理转基因项目立项和品种安全性。

随着转基因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转基因,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转基因的诸多争议。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转基因食品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国际众多科研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调查,发现转基因食品确实会带来众多对人体健康的不确定性。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转基因食品存在巨大争议,转基因不等于进步!其背后甚至隐藏着事关国家安全的阴谋。

当然,生物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质疑转基因食品并不是反对转基因技术本身,我们反对的是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滥用。

知识解码

让人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巴西坚果中有一种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编码蛋白质。为提高大豆的营养品质,1994年1月,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尝试了将巴西坚果中的这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转入大豆中。

但是,他们意识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随即对转入一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大豆进行了测试,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同样会对这种大豆过敏,这种编码蛋白质可能正是巴西坚果中的主要过敏原。

于是先锋种子公司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此事却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食物过敏”。“巴西坚果事件”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因过敏而未被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案例。

其实,国际上已有关于产生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有关基因的清单。在研究转基因作物时,研究人员首先不能采用这些过敏性食品的基因;对转基因作物制造的新蛋白质,需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与已知500多种过敏原作对比,如果具有相似性,也将会被放弃;另外,对外源基因形成的新蛋白要进行消化速度检测,如果不能快速地被消化,也不能供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