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的文学

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的文学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古鞑靼人攻占俄罗斯的土地,将一座座作为文明中心的城市夷为平地。在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古罗斯民族开始出现分化,后逐渐演变为俄罗斯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兄弟民族。蒙古鞑靼人占领时期,编年史的写作大多中断了,只在莫斯科等地出现了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编年史。《谢夫卡尔的故事》叙述是1327年发生在特维尔的一场反抗蒙古鞑靼人统治的人民起义。

十三至十五世纪,是俄罗斯民族历史上一个沉重、屈辱的时期,长达二百七十余年的蒙古鞑靼人的统治,中断了俄罗斯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蒙古鞑靼人攻占俄罗斯的土地,将一座座作为文明中心的城市夷为平地。另一方面,由于草原游牧民族的流动性极强,不善经济和文化建设,所以也没有给俄罗斯文化添加进什么东西。长达近三个世纪的统治,这一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给俄罗斯文化带来的影响,仅局限地表现为不多的外来词汇、装饰艺术中的某些主题和封建上层人士的服饰等。普希金曾说道:“鞑靼人不似摩尔人。他们征服了俄罗斯,却没有给俄罗斯带来代数学和亚里斯多德。”

在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古罗斯民族开始出现分化,后逐渐演变为俄罗斯 (又称大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兄弟民族。真正独立的俄罗斯民族文学,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这一时期的文学,无论是民间的还是王公阶层的,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都充满反对异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民间创作中,英雄史事长诗在继承古老的史事诗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人们歌颂俄罗斯的勇士,歌唱罗斯往日的荣光,借以激起人们与入侵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有一首史诗讲述绰号“红太阳”的基辅公弗拉基米尔公的伟绩,描写他如何在基辅的城门前击退了鞑靼入侵者。在这一时期的史事诗中,基辅和基辅大公是一个中心形象,它和他均被视为往昔的民族荣耀的象征,同时也是鼓舞人民的现实的力量源泉。这一时期,在一直未被征服的诺夫哥罗德等“自由”公国里,也流传着一些史事诗,如关于瓦西尔·希斯拉耶夫、关于萨特阔的歌谣等,这些史事诗描述的是和平生活,反映了诺夫哥罗德等地丰足的生活和维持独立的强大力量。

这一时期,在民间创作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载,即史歌。与史事诗不同,史歌中的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实的,所述事件也是在较近的时间里发生的。史歌实际上是关于现实的歌,只是对于后代来说它才是“历史的”。历史中的人物往往是普通人。这些人物及其功勋,有些被记录进了后世的书面文学,有些则在民间世代相传至十九世纪。

蒙古鞑靼人占领时期,编年史的写作大多中断了,只在莫斯科等地出现了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编年史。这一时期书面文学中最醒目的一个体裁,是所谓的“战事故事”。战事故事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基础,虽然有个别杜撰的细节;这种故事往往带有一些宗教色彩,但它仍是接近民间创作的世俗文学。这类故事中最著名的有这样几部: 《拔都侵袭梁赞城的故事》、《米哈依尔·雅罗斯拉维奇大公在奥尔德遇害的故事》、《谢夫卡尔的故事》、《顿河彼岸之战》、《马迈大战记》。

《拔都侵袭梁赞城的故事》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叙述蒙古可汗、成吉思汗的孙子率军攻至梁赞城下,梁赞大公尤利派儿子费多尔去求和,拔都要求费多尔献上妻子,费多尔断然拒绝,被拔都杀害,费多尔之妻叶芙普拉克的西闻讯抱子跳楼自尽,尤利公率军前去迎敌,兵败,拔都焚毁梁赞城;另一故事叙述梁赞税收官叶夫帕季·科洛夫拉特率一队勇士与鞑靼军激战,最后英勇牺牲。故事带有宗教色彩,梁赞公一家的灾难被说成是神因他们的罪孽而给他们的惩罚,但是,故事也说明了封建王公的不和是鞑靼人连连获胜的原因,更写出了毫迈的誓言:“宁可英勇地死去,也不过受奴役的日子。” 《拔都侵袭梁赞城的故事》,被认为是《伊戈尔远征记》之后最珍贵的文学文献,是战事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

《米哈依尔·雅罗斯拉维奇大公在奥尔德遇害的故事》,说的是特维尔公被莫斯科大公暗害的事,从侧面抨击了封建王公间的自相残杀。《谢夫卡尔的故事》叙述是1327年发生在特维尔的一场反抗蒙古鞑靼人统治的人民起义。

1380年9月8日,莫斯科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率领五万大军渡过顿河,在库利科沃原野上与马迈率领的蒙古鞑 靼军激战,打垮了马迈军。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库利科沃会战”。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的俄罗斯人,为俄罗斯民族最终摆脱蒙古鞑靼人的压迫奠定了基础。这次会战之后,出现了许多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就是《顿河彼岸之战》和《马迈大战记》。

《顿河彼岸之战》由梁赞的神父索封尼在库利科沃会战后不久写成,作者试图对事件的全过程作具体、详细的记述,借以歌颂俄罗斯人的胜利,歌颂德米特里·顿斯科依 (“顿斯科依”在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尼会战后获得的绰号,意为“顿河之王”)的功勋。《顿河彼岸之战》与《伊戈尔远征记》有着十分明显的渊源关系,这部作品大量采用了《远征记》的叙述、修辞手法,甚至有大量的直接引文。但是,两部作品间的更深刻的联系,则表现在主题的一致上。《顿河彼岸之战》的作者同样声讨了某些王公的变节行为,同样回顾了基辅罗斯荣光的过去,同样发出了让全俄罗斯团结抗敌的呼吁。与《远征记》不同,《顿河彼岸之战》写的是俄罗斯军队的胜利,作者有意地在将这次胜利当作伊戈尔1185年那次失败的补偿。《马迈大战记》在关于库利科沃的作品中是内容最为丰富、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部。这部作品具有某种矛盾性:一方面,其作者对事件作了真实的记述,歌颂了俄罗斯军人的勇敢、俄罗斯王公的英明,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的思想;另一方面,作品却夸大了宗教力量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在作品中,德米特里大公被写成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不断地祈祷,求助于神灵的保护。作品写了莫斯科主教奇普里安与德米特里大公的会晤,暗示主教在胜利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那位主教当时还没到莫斯科。宗教对世俗文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宗教意识和世俗思想的揉合、的冲突,正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一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