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让·保罗·萨特是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依然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代表。尽管萨特一生声名显赫,然而他也是法国第一位除了在中学当过老师,却从未进入高等学府执教的哲学家。4岁时,萨特因为眼疾导致右眼斜视,这使得他的相貌看起来有些特别。此后,萨特便开始在专门聘请的家庭教师指导下学习。因为这个原因,萨特在正式入学以前的时间里极少与同龄人接触。两年后,萨特前往柏林,进修胡塞尔的现象学。

让·保罗·萨特是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依然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代表。尽管萨特一生声名显赫,然而他也是法国第一位除了在中学当过老师,却从未进入高等学府执教的哲学家。

萨特

1905年,萨特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富裕阶层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军工程师,萨特1岁多时父亲去世了,而后他的母亲带着他前往阿尔萨斯,在做法文教师的外祖父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浓郁的知识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时的萨特,这让他在后来的写作和文学上受益匪浅。4岁时,萨特因为眼疾导致右眼斜视,这使得他的相貌看起来有些特别。

萨特最初在一所公立学校上学,在外祖父的要求下,校长让他直接上了8年级。但很快他便因为基础太差而被要求从最低的1年级开始就读,这一结果使得外祖父颇为生气,老人一怒之下让外孙退了学。此后,萨特便开始在专门聘请的家庭教师指导下学习。因为这个原因,萨特在正式入学以前的时间里极少与同龄人接触。10岁左右,他进入亨利四世公立学校,后来转入著名的贵族学校拉罗舍尔公立学校就读。三年后,在外祖父的安排下又重返亨利四世公立学校。在这所学校读了两年后,他转到了路易大帝学校,不久便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念大学期间,萨特读了笛卡儿康德、柏拉图等人的主要著作,这对他后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因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每年都有戏剧演出活动,这也点燃了萨特对戏剧的热爱。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独幕剧《我将有一个好的葬礼》。萨特在大学期间通过朋友关系认识了在巴黎大学就读的西蒙娜·德·波伏瓦,她后来被称为萨特的“终生伴侣”。

1929年,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1931年4月,他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小说和哲学论文。两年后,萨特前往柏林,进修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二年,他在柏林写了《论自我的超越性》(一译《自我的克服》)一文。1936年萨特又发表了《影像论》,这是他对现象学研究后的早期论文。同年,他完成了一部关于偶然性的文学作品的第三稿,并将其定名为《忧郁》。

“二战”爆发后,萨特于1940年随部队转移到阿尔萨斯,在经过法德边境时被德军俘虏。这天正好是他35岁的生日,富有戏剧性的是,在他被俘数小时后,法德之间的停战协议开始生效,但萨特仍被作为战俘开始了一段时期的监狱生活。在战俘营期间,萨特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并撰写、组织了话剧《巴理奥纳》。最终他以眼睛有疾病根本不可能打仗为理由,让德军军官相信他不是士兵,最终成功地逃出了战俘营。

重获自由后,萨特开始在巴黎的抵抗运动中为法国解放而努力。1943年,他完成并出版了其哲学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此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发极大反响,但一开始却遭到学术界正统权威的排斥。他们觉得这本书过于离经叛道,不能入哲学的殿堂。“二战”结束后,经历了这场空前战争灾难的人们则接受了萨特的这本书,它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并使得存在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具影响的思潮,而这本书也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萨特和波伏瓦

学海拾贝

萨特逃出战俘营后,曾在巴黎创办了一个抵抗组织,名为“社会主义与自由”。起初萨特想和其他抵抗组织联合起来,但却被当做“德奸”而拒绝。1941年萨特解散了这个组织。两年后他又重新获得信任,并再度加入了抵抗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