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3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开始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1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在民族学学科建立的五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自成立以来,此中心严格遵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规定,积极开展科研和政策咨询活动。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2000年3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开始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1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在民族学学科建立的五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此中心实行由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内蒙古大学共建的模式,以内蒙古大学自建为主,并开展相关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活动。自成立以来,此中心严格遵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规定,积极开展科研和政策咨询活动。近年来,此中心研究人员除继续加强蒙古学的基础研究外,还对我国边疆稳定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理论和现实研究,对我国边疆稳定以及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中心目前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蒙古语族语言文学、蒙古历史文化、蒙古社会经济,下设蒙古语言文学研究室、蒙古历史文化研究室、蒙古社会经济研究室、内蒙古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办公室、电子期刊《蒙古学集刊》编辑室、网络管理及文献资料部等多个下属机构。

运行机制方面,此中心实行“带课题或给课题进中心,完成课题出中心”的研究人员流动方式。中心主任、副主任分别担任各研究室主任,领导并协调重大项目主持人的工作,主持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等活动。中心学术委员会由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知名学者组成,由校长聘任。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承担纵向课题方面。此中心在这10年间,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7项如“近代内蒙古社会变革若干问题研究”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6项如“黑城蒙古文文献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如“内蒙古通史”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建立及调试”、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4项如“清史·民族志·蒙古族篇”等、教育部一般项目2项如“清代八旗蒙古文人考”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委托蒙古学项目19项如“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传统婚俗的比较研究”等。随着上述课题的相继完成,已经产生了一批“思想前卫、视野前瞻、水平前沿”的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我国蒙古学的研究。

(2)专著与论文方面。此中心围绕上述研究课题,在这十年期间编辑出版了专著66部,其中《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学术著作系列》(TOMUS)22辑、申请专利1项,获得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0项。截止目前,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在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此中心于2003年开始创办蒙古学电子期刊《蒙古学集刊》,实行匿名审稿制,至2010年已经编辑29期,发表论文286篇。

(3)承担横向课题方面。此中心通过积极主动承揽应用和职能部门的委托项目,使蒙古学研究中心更好地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服务。承担了“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大街文化定位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蒙古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等诸多项目。

(4)学科建设方面。2003年中国民族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相应的课程开发已成体系,为具有内蒙古大学特点的民族学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0年申报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目前已经取得一级学科招生资格。从2001年至2010年,在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42名、硕士研究生27名,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者12名,获硕士学位者14名。

(5)对外交流与其他方面。此中心成功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30次,推动了本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接待了部分中外著名蒙古学学者前来做学术报告或进行合作研究。此中心网络工作人员设计了内容比较齐全、功能较大的数据库,不断充实、及时更新网页内容,点击次数已经超过12万多人次,大量信息被转载或引用。民族博物馆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此博物馆工作人员收集到一批精美的民俗物品,丰富了馆藏内容,成立以来接待了5万余人前来参观。2008年12月,民族博物馆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第三批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主编的《内蒙古通史》,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该书分八卷二十册,共一千余万字,被选进了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全书以古代北方民族、蒙古族及其他各民族的民族史和内蒙古地区的区域历史为两条主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叙述内蒙古从远古到20世纪初的社会发展史,是民族史与地区史的有机结合。

(2)张久和、王雄、齐木德道尔吉、叶新民编著的专著《辽夏金元史徵》,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全书共四大卷,每一卷即是该王朝的断代史,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编,精选有代表性的基本史料概括了四个王朝的历史。该书主要利用了以史料述史的方法,又有不少创新之处,是研究辽夏金元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之一。

(3)吉田顺一、齐木德道尔吉的专著《黑城出士蒙古文文献研究》,由日本国雄山阁书屋2008年出版。该书是内蒙古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蒙古学学者对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与阿拉善盟文物考古站1983—1984年从黑城遗址发现的3000件元朝时期文书中,除汉文文书和西夏文文书以外的所有文书(蒙古文、回鹘文、藏文、阿拉伯文、突厥文和叙利亚文)进行解读、研究的成果,是研究元代边疆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4)达林太的专著《牧区、牧民、市场——牧民经济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通过描述内蒙古草原牧区的历史变迁,尤其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生态方面详细叙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牧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从牧区与牧民的角度视察改革开放对牧区和牧民角色与地位的影响,分析了目前牧区与牧民面临的境况和挑战,提出了对牧区未来的一些思考,是目前为止对内蒙古牧区经济问题方面概括最为全面的经典著作。

(5)恩和、额尔敦扎布主编的《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丛书》,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此丛书由四部著作构成,基于对牧区本质特征的新的认识,进行了多学科通力合作的跨学科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结论,客观地评价和总结了以往的畜牧业发展方针政策,提出草原牧区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坚持以继承和发展游牧方式的合理内核为基础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十二五”时期,此研究中心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将中心建设成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的、学术视野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水平具有前沿性的、国际著名的、名符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1)科学研究。在已经确定的蒙古语族语言文学、蒙古历史文化、蒙古社会经济三大方向上坚持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同时,确定“当代蒙古民族发展问题研究”和“中蒙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研究”为两大主攻方向,力争通过若干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在科研主攻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五年,此中心主要研究的课题有“蒙古语族语言比较研究”、“共产国际俄蒙档案整理研究”、“内蒙古草原地区工矿开发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应评估研究”、“内蒙古蒙古族人口问题研究”、“蒙古族民间传统音乐资源的调查及开发利用”、“蒙古族民间传统音乐资源的调查及开发利用”、“蒙古国政局变化及中蒙关系发展趋势研究”等。

(2)对外交流。积极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与蒙古、日本、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在蒙古学界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间的联系,与之展开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召开学术会议,互派学者交流,互派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深造。

(3)社会服务。立足自治区经济建设,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着眼未来和现实,积极承揽事关自治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横向委托项目,产出见效快、影响大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逐步将中心建设成自治区经济、社会、文化等研究领域的智库和思想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