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生视野下的本土文化外译研究

共生视野下的本土文化外译研究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对如此丰富而密集的区域性神话群进行专项译介与研究,无疑会为中国神话的汉译外研究催生新的活力。
共生视野下的本土文化外译研究_共生翻译学建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的确很诱人。如何把浓郁的异域文化转化为世界文化,这需要翻译,需要传播。以神话为例。神话是人类心灵的故乡,是人类先祖对宇宙、自然所赋予的浪漫而美丽的想象,也是人类始初对天地万物最稚嫩的认知与反应。不同的人对神话拥有不同的反应、联想和感受。拿学者们来说,在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看来,神话是一个族群世代流传的关于世界、人类、自然万物、人文诸相等来历和意义的传统叙事;在心理学家看来,神话是人类对万物征象的潜意识投射;在历史学家看来,神话是人类历史处境的结果;在文学家看来,神话是文学的渊府、永远的文学母题;而在翻译学者眼中,神话则是一种文化象征,是一种民族的特质美。这说明,共生不仅限于异质多元的文化或思想资源层面,还指对同一文化或思想的不同视角、观点与态度层面。应当让“意见”(the opinion)存在,也应当让“异见”(the other opinion)存在,只有二者的互为存在,才能保障各自不断地更新与发展。

神话是历史的使者。尽管笛卡尔把神话斥为“偏见”,视为阻碍人类理性发展的桎梏,但他却在“终结神话”的声讨中失去斗志;因为神话作为人类固有天性的一部分,永远珍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神话的意义在于它并不因科学的发展与时间的消磨而失去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们对神话的研究就如同神话本身一样令人神思遐想,研究层面分门别类,神话观点五花八门,有自然论、宇宙论、进化论、原因论、人种论、心理论、美学论、文艺论、本体论等。堪称西方文明火种的希腊神话一直以来就是神话翻译与研究的“话语中心”,相对而言,中国神话的外译与传播却显得不那么阳刚蓬勃。

以上党神话为例,它介于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地域分布密集且内在联系紧密,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和不可替代的地域链接作用,但在中国神话的对外译介中长期式微化。那么,要改变这种式微局面,就要对丰富而密集的上党神话群进行专项译介与研究,突出它的区域性标志与独立性地位,这有助于激活地方特质文化的新活力,也有助于催生中国神话对外译介研究的新动力。

古上党地区是典型的神话文化区,其范围覆盖今长治、晋城两市行政区域,以及周边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晋中、晋南等邻近省、市的一部分地带。从地理分布看,古上党地区地处黄河中游,踞太行山脉南端,西北有太岳山系的余脉延伸至境内,西南接中条山。上党神话与晋西北的边塞文化、晋北的佛教文化、晋西的道教文化、晋中的商业文化以及晋南的根祖文化一道构成山西境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景观

上党地区钟灵毓秀,物华天宝。这里神话多,传说广,堪称华夏民族的“神话主题公园”。据考证,这里旧、新石器文化遗据众多,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一直延续着远古神话的各种传说,其源流之远、集中之密、内容之实,可谓华夏独有:女娲补天、神农尝草、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都发源于此。更为可贵的是,这里仍存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事象:九天圣母庙、尧王长子封丹朱、舜王兴稼穑、大禹治水于析山、太行山与太岳山女娲遗迹、长子发鸠山精卫遗存等。这些原始文化历经世世代代口传身授,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上党神话群”发端于刘毓庆先生所指称的“晋东南及周边神话区”[5]。王建堂先生认为,这个区域实际上是一个以古上党为中心、辐射四周的“中部神话群”,它介于“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折射出浓郁的人性之光与盆地意识……这里神话生成的群体密集,内在联系紧密,辐射着昆仑与蓬莱神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链接作用”[6]。然而,长期以来在顾颉刚先生的“两个神话系统”理论的遮盖下,“上党神话群”的区域性标志与独立性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彰显。那么,对如此丰富而密集的区域性神话群进行专项译介与研究,无疑会为中国神话的汉译外研究催生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