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互联网技术的新展现…………辰

互联网技术的新展现…………辰

时间:2022-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传媒》本期的“特别策划”是关于“域出版”的一组文章。总之“域出版”的出身纯正,优势凸显。但是,笔者作为一位一直追踪数字出版的学人,以为“域出版”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给人以信心。于是,读到“域出版”与编辑工作发展具有非常紧密关系的文字时,笔者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也许目前的“域出版”只是我们看到的服务科技创新、学术创新的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已。

辰 目

《传媒》本期的“特别策划”是关于“域出版”的一组文章。几篇文章尤其是关于北京超星集团的新经验,让人耳目一新:“域出版”是“以智带栏”,是“栏目化移动出版”,是智力要素的聚合重构,是实施栏目数字化的“革命性的整合与改造”,等等。总之“域出版”的出身纯正,优势凸显。还有三大创新点:一是它推动了“颠覆性创新”“深层次创新”,实现了深度融合;二是它推进了“需求性创新”“重组性创新”,实现了动态均衡;三是它推进了“聚合性创新”“裂变性创新”,实现了优势迸发。关于其价值和意义也有五大功能、六大成效、两大层面、重要案例,云云。老实说,读了这些文章后,在耳目一新的同时,这种新概念的轰炸,也让人一下子难以理出清晰的思路;这种新经验的光环,也让人感到十分的耀眼,一下子看不准它的现实和未来。但是,笔者作为一位一直追踪数字出版的学人,以为“域出版”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给人以信心。

其一,就其本质而言,其实“域出版”还是大数据、云出版的路子,不过在这个路子上有新的创新和设计罢了。如果一下子解释不清“域出版”的内涵和外延的话,那么是否这样说就会好理解、好把握一些:如果说互联网+媒体产生了网络媒体,互联网+手机产生了智能手机,移动出版则是互联网+手机+出版物,“域出版”则是移动出版+学术传播+智能手段。当然,它不是一般性的创造和设计,而是有五要素的加盟:移动互联网成为支撑、社长主编成为名家、责任编辑成为专家、栏目运行成为平台、内容聚类成为服务,如此这般的先进生产力表现,就预示着“域出版”会有很好的文化与产业前景。

其二,就其主体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凸现了学术编辑的核心作用,当然也对传统的学术编辑工作提出了挑战。曾几何时,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出版领域后,有人说编辑的作用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有人断言,会形成作者与读者的直接见面,编辑简直可以消亡了。不仅如此,传统互联网出版传播的成型固化模式里也没有“编辑”这一核心要素的选项和数据,只有作者和作者单位。而“域出版”的实现及运行,不啻是对上述非正确、非科学见解与主张的的一种有力的纠正和澄清。笔者由于担任中国编辑学会工作职务的缘故,一直认为,只要出版事业尚需存在,那么编辑工作的神圣性就是永恒的,编辑工作对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的功能就是不朽的。于是,读到“域出版”与编辑工作发展具有非常紧密关系的文字时,笔者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当然,“域出版”所正在实现的融合发展也要求我们的编辑朋友与时俱进,尽快地用移动技术与智能技术武装起来,成为“域出版”的行家里手,以成功地应对新的挑战。

其三,就其效果而言,“域出版”为知识的跨界组合,为科技学术读者的集成创新,为知识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正如文中所讲,有人对1990年以来国外的480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突破性成果只占35%,而组合性成果竟占到65%,这就表明在创新问题上,科技学术工作者对知识跨界交融的深度需求。而“域出版”通过聚集社长、主编、责编组成的名家专家智库,通过上万个特色栏目形成的平台服务集群等,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创新的难度,使得创新的几率与可能性大大提升。也许目前的“域出版”只是我们看到的服务科技创新、学术创新的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已。

最后,正像我们在全力推进数字出版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到数字出版的负面效应一样,也应看到,目前关于“域出版”的报道,包括这几篇文章,还只是来自生产者方面的议论和总结,而来自消费者方面的应用反馈较少。总的看,“域出版”也刚刚开始,也还有一个生产拉动消费、消费适应生产的过程,有一个不断产生真实效益、规模效益、长久效益的过程。让我们都来做“域出版”的促进派,作它的积极的参与者和积极的推广者。

文献来源:《传媒》2016年第10期(上),P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