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书意造本无法”

“我书意造本无法”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书“尚意”也许是受了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启发。宋书“尚意”除了有哲理、禅宗的寄寓,更注重超越法度的畅怀抒情与个人意趣的自然流露。“宋四家”中的蔡襄书风与苏轼、米芾、黄庭坚三家不同,属于继承唐法的余绪,没有鲜明的“尚意”特征,不在本讲叙述之列。诗开“江西诗派”,书法是“尚意”书风的代表。苏轼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称之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第四节 “我书意造本无法”——宋四家与尚意书风

宋书“尚意”也许是受了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启发。“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就书法而言:未书之前,“意”是孕育在人们心中的宇宙意识、形式规律和艺术境界,并借以营构书象;已书之后,“意”是创作者灌注在书法形象中的一种朦胧缥缈的情调,并由欣赏者感知、理解、想象、进而不断创造的无限生意和神趣。宋书“尚意”除了有哲理、禅宗的寄寓,更注重超越法度的畅怀抒情与个人意趣的自然流露。苏轼的另一首诗“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更加彰显了这一观点。需要说明的是,苏轼的这种超越法度的行径并不是不要法度,而是更为注重书法的抒情功能,他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也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尚意”书家,他是苏轼的学生,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勇气,超越唐法,主张“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开创出戛戛独造、生新瘦硬的时代新风。米芾更是一位“尚意”的高手,他天资高迈,为人狂放,崇尚魏晋书法的古雅平淡,寻求自然率意的表达方式,强调创作“尚意”的观点。“宋四家”中的蔡襄书风与苏轼、米芾、黄庭坚三家不同,属于继承唐法的余绪,没有鲜明的“尚意”特征,不在本讲叙述之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雪堂、东坡、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方面的全才,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清新豪健;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关苏轼的书法渊源,据他的学生黄庭坚说,少年时期学习过《兰亭集序》,写得圆润秀媚时像唐代的徐浩;写得酣畅放浪时,字体瘦劲又像唐末的柳公权;中年以后喜欢临写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并对五代杨凝式书法有所体悟,得意之作不亚于唐代的李邕。苏轼学书能根据自己的性情有选择地吸收前人优点,他的大字楷书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的神理都与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相似,他的行书顿挫郁屈、天真罄露等特点显然来自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他的行书最能体现“尚意”特征的有《李白仙诗卷》、《获见帖》、《一夜帖》、《杜甫桤木诗帖》、《黄州寒食诗帖》(见附图6)、《前赤壁赋》等。其中《黄州寒食诗帖》是继王羲之《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传世的优秀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书法以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艺和经典的论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山谷,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擅长诗文,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同游苏轼门下,并称“苏门四学士”。诗开“江西诗派”,书法是“尚意”书风的代表。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对前代大家书法遗迹采取有创意的借鉴和吸收,受焦山《瘗鹤铭》大字结密而无间的启发,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形成中宫紧收、四边发散的结字新法。如《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帖》(见图2-15)等。他的草书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有所发展,行笔曲折顿挫,笔势飘动隽逸,结字雄放瑰奇,一改前人草书圆转、流畅的基调,布势以奇险突兀见长,节奏变化强烈,开创出生新瘦硬的时代新风。如《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见图2-16)等,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黄庭坚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

img35

图2-15 宋 《松风阁诗帖》(黄庭坚)

img36

图2-16 宋 《诸上座帖》(局部)(黄庭坚)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崇宁年间召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南宫”。他生性狂傲、举止怪诞,以“癫狂”著名,当时的人们又称他“米癫”。米芾诗文方面的成就一般,独以书画著称于世。苏轼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称之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他从小学书,先是从唐代书家入手,以颜、柳、欧的楷书为法,后又学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及宋人周越的行书,后来受到苏轼的点化,开始对晋代书法进行全面的学习研究。学习晋人书法,他采取“集古字”的方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米芾40岁左右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所作的《蜀素帖》、《苕溪诗帖》在大格局上与晋人书法保持一致,但整体格调、意趣及造型特征都已经完全是自家法门。米芾书法传世作品有近60种,其中绝大部分为行书,代表作有《苕溪诗帖》、《拜中岳帖》、《伯充帖》、《箧中帖》、《珊瑚帖》(见图2-17)、《彦和帖》及《值雨帖》等,大字行书如《研山铭》、《虹县诗帖》等,还有草书《论草书帖》(见图2-18)。这些作品风格放纵奇肆,充满了狂傲之气,又不失文人的风流洒脱,俊逸超拔,整体意境上已经达到了圆满纯熟。在用笔上,中侧互用,八面出锋,强调起收转折处的提按顿挫,字势左右倾侧,摇曳多姿,甚至上松下紧;章法疏密相间,飞扬跌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

img37

图2-17 宋 《珊瑚帖》(米芾)

img38

图2-18 宋 《论草书帖》(米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