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索菲亚公主与准沙皇

索菲亚公主与准沙皇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古人的到来就是上帝对俄罗斯人的惩罚。这个索菲亚公主以自己的美貌、魅力和睿智在罗马博得了广泛的爱戴与尊敬。索菲亚公主之所以选择成为剩女,据说主要原因是她信奉东正教,认为与天主教徒或其他宗教教徒成婚将会有不可逾越的信仰障碍。索菲亚并不是第一个嫁到俄罗斯的拜占庭公主。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与基辅公国国君弗拉基米尔一世的跨国王室婚姻,在当时成了异乎寻常的轰动事件。

第六章 徘徊的双头鹰:索菲亚公主与准沙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当今和未来,毛主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论断,一概都是对的,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13世纪之后的二百年间,罗斯一直处在沉重的压迫之下:在南方,波洛韦次突厥人的烧杀抢掠和各封建小公国之间的混战,使东斯拉夫人的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在东北,整个罗斯都俯卧在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的铁蹄之下。

就在这个时候,老冤家瑞典人本着北欧海盗一贯的趁火打劫的优良作风,伙同其堂兄弟德意志的日耳曼骑士团打着基督教十字军的旗号从背后插了罗斯人两刀。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用“剑和火迫使斯拉夫人受洗礼”。

历史告诉我们,罗斯人没有在沉默中灭亡,他们爆发了。

蒙古征服俄罗斯后,俄罗斯人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反省。在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分裂和分权是自己犯的最大错误。正是基辅罗斯后期近两个世纪的分裂和分权,使得俄罗斯一蹶不振,无法制敌。蒙古人的到来就是上帝对俄罗斯人的惩罚。因此,只有进行统一和中央集权,才能使自己壮大起来,赶跑蒙古人,重新获得独立。这就是另一条真理:“攘外必先安内。”于是,独立、统一和实现中央集权,逐渐成为俄罗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14至15世纪,历经劫难的罗斯经济社会的逐渐恢复,不断增强的罗斯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渐实现的国家统一以及东北和北部罗斯各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建立,都为罗斯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通过贸易而逐渐恢复和扩大。

历史在1472年,带给俄罗斯一个崭新的未来,这一年,一个戴着双头鹰徽章的女孩,走进了俄罗斯的历史。她,就是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索菲亚公主。

走向共和

很小的时候,每个女孩子就都梦想自己是个公主,因为在童话故事里,公主可以得万千宠爱,可以跟王子过着幸福的生活;长大以后才会发现,公主也是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的,比方说豌豆公主,比方说人鱼公主,比方说城堡里的长发公主。

拜占庭的这个索菲亚公主就是个蒙难的末世公主,她自己的祖国是曾经在早期的欧洲雄霸一时富甲一方的拜占庭帝国,不仅政治昌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而且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了东正教的中心,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基本上达到了美国今天的境界,可以在地球上横着走。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横着走多了同样也会碰到鬼的。到了12世纪末,帝国之星开始陨落,内忧外患连绵不断,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进犯,总之是摁下葫芦起了瓢,整体局面很不消停。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首都陷落,具有悠久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传统并且一度辉煌过的拜占庭帝国终被灭亡。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近亲中,只有两个弟弟还活着,其中一个后来臣服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育成人。

这个索菲亚公主以自己的美貌、魅力和睿智在罗马博得了广泛的爱戴与尊敬。待字闺中的她,以各种借口回绝了不少血统高贵的求婚者,其中包括法国国王和米兰公爵。索菲亚公主之所以选择成为剩女,据说主要原因是她信奉东正教,认为与天主教徒或其他宗教教徒成婚将会有不可逾越的信仰障碍

我们的爱情大师张爱玲曾经说过:“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爱情这个东西是不分种族不分时空的,所以同理可以换算到索菲亚公主那里。

话说索菲亚公主命中注定的这个等着她的人就是当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同时,他也是独立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唯一一位东正教君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罗马的打算。

老谋深算的罗马政治家们考虑到,拜占庭帝国被灭掉之后,下一个轮到的便将是意大利,用联姻的手段将伊凡三世拉入罗马的政治圈,帮助俄罗斯强大起来,才能有效遏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势力西扩。总而言之,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在罗马领导人算盘打得啪啪响的高瞻远瞩之下,一个由宗教和政治选择的婚姻对象就这么敲定了。

俄罗斯方面呢,也并不是不知道罗马的花花肠子,当时正在鳏居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首先和贵族大臣们商量,然后和主教商量,最后和母后商讨了这门婚事,分别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和家庭会议,所有这些人一致赞同。

当然,对于主持会议的伊凡三世来说,在会上看了热闹,也听了八卦,经过权衡,认为这个和亲还是比较和谐的,一拍大腿,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这个决定原因有很大程度上缘于双方五百年前还真是一家。

索菲亚并不是第一个嫁到俄罗斯的拜占庭公主。早在公元987年,俄罗斯的历史正处在基辅罗斯公国鼎盛时期。弗拉基米尔一世帮助拜占庭皇帝瓦西里二世镇压了小亚细亚的叛乱。作为交换条件,瓦西里二世把自己的妹妹安娜嫁给弗拉基米尔一世,并且还应邀派遣了东正教神甫去给基辅罗斯公国的民众做洗礼。拜占庭帝国的安娜公主与基辅公国国君弗拉基米尔一世的跨国王室婚姻,在当时成了异乎寻常的轰动事件。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拜占庭皇族的郡主或是公主嫁给外国人,还有,在中世纪早期,拜占庭皇朝的权威和声望在欧洲人眼里大得不得了。欧洲各王室认为,获得拜占庭皇帝的哪怕一丁点青睐也是莫大的荣耀,更何况是拥有了裙带关系?安娜公主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基辅公国这个刚刚踏上基督教道路的新兴国家的国际地位。同时,988年,基辅罗斯帝国正式引进拜占庭仪典的东正教作为国教。这一举措的意义极其重大,决定了未来俄罗斯的命运和文化发展方向。

伊凡三世不满足于“莫斯科大公”这个称号,但又不想自称“国王”,大概是觉得比较俗,不够个性。当然,这个时候的伊凡三世还没有想到过自称“皇帝”,因为他还没有一个包纳众多民族、王国和公国的帝国。暂时,伊凡三世是拥有众多城邦宗主地位的莫斯科大公国的大公。

为了拿下统治者的更高职称,迎娶索菲亚公主,就成为伊凡三世职业生涯的重要事件,因为通过联姻,他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继承拜占庭的一切,不管是遗老遗少也好,信众拥戴者也罢,抑或是文化遗产。当然,自然遗产还是必须通过武力夺取的。莫斯科大公国至少在名义上从此可以成为罗斯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的地位也将由大公而变成各个城邦集合起来的国君,罗斯诸城邦可以名正言顺地并入莫斯科版图。第一个战略目标是统一罗斯诸城邦,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抵御外敌入侵!考虑到历史原因和现实依据,伊凡三世很爽快地答应了这门婚事。

走向复兴

当然,为了不受控于罗马,成为傀儡王公,聪明的伊凡三世也为自己的后路垫了块不大不小的石子:他向罗马提出,他和索菲娅公主所生子女,不得继承莫斯科大公之位,在双方婚姻合约上,杜绝了外戚专权、后宫干政的后患。至于这个人算不如天算的后事,我们后边再讲。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索菲娅公主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下来。这个应承,使所有人大跌眼镜,因为,在当时的欧洲人心目中,罗斯诸城邦虽然也信仰基督教,但那里经济落后,自然生存环境恶劣,居民属于半开化的野蛮人,比起鞑靼人来,文明程度高不了多少。人自精明志自高远的索菲亚公主,在或期许,或怜悯,或不解的目光中,踏上了她后半生的路途,经过长时间的旅途,抵达了莫斯科。

1472年11月 莫斯科

一场极尽隆重、极尽庄严的盛大婚礼举行了。

新郎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新娘是拜占庭公主索菲亚。

从此,他们开始过上了幸福而美满的生活——这是童话。事实上,他们开始了另一场政治、权力、军事的角逐。在接下来的斗争生涯中,他们有时候是对手,有时候是同盟。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共同把俄罗斯推上了继基辅之后的另一个顶峰。

按当时来说,索菲亚公主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至少是双硕士学位。毫无疑问,她本人以及随她同来的亲信们给基辅罗斯宫廷的文化水准带来了正面影响。索菲娅公主嫁入莫斯科的时候,带来了大量书籍,都是在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夕从君士坦丁堡抢运出来的。一方面,这批书籍对俄罗斯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对莫斯科大公国对于拜占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长于原欧洲最强大帝国的索菲亚公主,无疑是一个非常称职的礼部尚书,她参照拜占庭帝国的标准,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宫廷制度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此莫斯科大公国的各种规章礼仪日渐完善,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宫廷内举行的各种仪式也要求进退有节,因而更加庄严隆重,体现出大国风度。她协助夫君建立起新的、外国式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大公的权力和威望,调整了宫廷内部的关系,废除了封邑制度,规定了帝位传给长子的继承次序。

在索菲亚加入莫斯科大公国以后,莫斯科的政治生活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首先是逐渐出现了新的国号。原有的“罗斯”这个国号逐渐为“俄罗斯”所代替。按照希腊语的组词习惯,重音后移,“俄罗斯”这个名称逐渐出现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其次,莫斯科大公国名正言顺地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索菲亚公主把拜占庭帝国古老的双头鹰徽记作为继承的遗产带到了俄罗斯。一个兴盛1000多年的帝国——拜占庭沉沦了,她把帝国徽记传给了同样是东正教的并且正在成熟起来的大俄罗斯民族。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也就成为俄罗斯的国徽,从此双头鹰也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象征。

1480年,伊凡三世兵不血刃地战胜了鞑靼人,从法律上摆脱了金帐汗国的残余统治。为了庆祝这一历史事件,在克里姆林宫的斯帕斯基塔楼上,出现了一幅过去是拜占庭而现在是俄罗斯的双头鹰徽记!这只双头鹰,双翅和双头戴三顶王冠,利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与金球,胸前戴盾牌,盾牌上有胜利者格奥尔吉刺龙的图案。

当年,君士坦丁一世大帝把一个头望着西方,另一个头望着东方的双头鹰作为自己的徽记,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双头鹰的寓意对俄罗斯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俄罗斯同样是横跨欧亚两部分大陆,也同样是个多民族国家。俄罗斯的这只国鹰,不仅象征着国体,也象征着数千年的历史——俄罗斯国家的根。它是文化传统的接力棒——从保留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灭亡了的帝国传给了年轻成长中的俄罗斯。

img3

双头鹰徽章

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俄罗斯就是第三个罗马帝国”的说法,国玺上的双头鹰一直保留到1918年。这在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成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个主要方面。1993年11月30日,这只代表国家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国徽上。20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

此系后话,我们还是回到15世纪。不满足于做“大公”的伊凡三世也在政治上春风得意。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选择了“沙皇”这个称号。这个称号来源于恺撒大帝,德语中称作zar,到了俄语中就变成了царь。

伊凡三世在俄罗斯各个城邦中的威信不断上升,威福日甚。据史书记载,这个时候的伊凡三世才真正成为一个一言九鼎的君主,很多宫女在看到伊凡三世发怒的眼神时,甚至能吓得昏倒。有一次伊凡三世在召集会议的时候坐在宝座上睡着了,周围的大臣只好垂手站在伊凡三世周围,寂静无声,又不敢走开,直到伊凡三世醒来。

伊凡三世在当时完成的宏伟事业几乎可以与后来的彼得大帝相媲美,他与索菲亚一起,男主外,女主内,逐渐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佩戴着代表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的索菲亚,也成了俄罗斯最理想的皇后。

走向辉煌

但是,此时的莫斯科公国,名义上还是金帐汗国的属国。1476年,金帐汗国遣使来访。此时的金帐汗国经历了内乱、分裂之后,已然是强弩之末,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国力尚未消耗殆尽,仍然像以前一样派出特使,大摇大摆地前往莫斯科大公国索要贡赋。

面对金帐汗国特使带来的缴纳贡赋的要求,伊凡三世并未多想,便一口回绝。金帐汗国特使先是没反应过来,心说,这哥们儿抽了吧。惊诧之余不禁怒火中烧,当堂和伊凡三世争吵起来,一点都没有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的思想觉悟。一向行事谨慎的伊凡三世也一反常态,动怒之余把金帐汗国特使带来的索要贡赋的国书撕毁,并下令将汗国特使处斩。 伊凡三世的举动宣告了和金帐汗国正式脱离关系,也就是说,你爱咋咋地,老子不跟你玩了。

四年后,也就是1480年,金帐汗国的阿合马汗本着“君子报仇,四年不晚”的宗旨,御驾亲征,前来攻打莫斯科,准备用武力教训一下故意找碴没事瞎得瑟的伊凡三世。可没承想伊凡三世得瑟完就开始做准备了,他还嫌蒙古人来得晚了呢,这其中的四年,伊凡三世把莫斯科周围的一些城邦公国相继并入版图。他推崇上兵伐交、屈人之兵而非战的战略思路,通过外交手段把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韦列亚等城邦收为己有,还买下了罗斯托夫城,攻下了诺夫哥罗德。所以,以伊凡三世此时的实力和战斗力,已经有了与金帐汗国对阵的勇气和底气。

这次战役注定是莫斯科公国和金帐汗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

蒙古军来势汹汹,大有扫平罗斯,重整河山的架势,阿合马汗的军队前锋秉承蒙古骑兵一贯神速的精神,很快就抵达了距离莫斯科不足200千米的奥卡河南岸。伊凡三世也集合军队,在奥卡河北岸和金帐汗国军队对峙。

此时的阿合马汗显然已经受到多年统治四野的影响,开始将学来的汉民族的兵法付诸实践,决定避开锋芒,迂回作战。于是他下令移师西进,绕过莫斯科军队的集结地,从南方进入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地,迅速推至乌格拉河南岸,意在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攻击;同时还派人疾驰至立陶宛大公国,请求卡西米尔二世速发援军,夹击莫斯科。

从理论上说,这个战术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第一,你的对手是个聪明人还是个傻瓜;第二,你的同盟军靠不靠谱。

显然,伊凡三世既不是笨蛋,也不是傻瓜,他早早猜出了阿合马汗的战略意图,他派自己的儿子伊万和弟弟安德烈二人率精锐骑兵,兼程赶往乌格拉河北岸。伊万和安德烈到达北岸时,阿合马汗竟然还在路上——骄兵必败啊。于是伊万和安德烈下令封锁所有通往南岸的渡口,列阵等待阿合马汗的到来。

阿合马汗抵达乌格拉河南岸后,发现河对岸竟然又出现了莫斯科的军队,既没有渡河船只,又无力跨河强攻,怎么办?只好凉拌!警铃大作的阿合马汗,每一个毛孔都在提醒他,要倒霉了!只好下令,就地整军,等待援兵。当时已经是深秋,阿合马汗望穿秋水,从乌格拉河寒水瑟瑟望到了冰冻三尺,依然没有等到立陶宛的援军,原来,立陶宛此时正忙于应付莫斯科的盟友——克里木汗国的进攻,已经无力增援阿合马汗了。一个好汉三个帮,克里木的这背后一刀,捅得相当及时也相当艺术。

等不到援军的阿合马汗踌躇再三,始终没敢喊出“打过乌格拉河,攻陷莫斯科”的豪言壮语,在“望河兴叹”一番后,下令撤兵,两手空空地回南方的金帐汗国去了。就这样,双方没来得及兵刃相见,就结束了这场史称“乌格拉河对峙”的战役。伤了元气的蒙古再也没有控制罗斯的力量了。

自此,金帐汗国对罗斯诸城邦240年的统治正式结束。

阿合马汗从乌格拉河撤退后,在返回金帐汗国途中遭到西伯利亚汗国伊巴赫汗军队的狙击,阿合马汗战败被杀。1502年,克里木汗国军队在蒙哥吉雷汗的率领下,攻克金帐汗国首都萨莱,享祚两个半世纪的金帐汗国彻底灭亡了,饱受掠夺的罗斯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伊凡三世成了俄罗斯的真正缔造者。

在乌格拉对峙后,伊凡三世继续统一大业。这一时期,伊凡三世已经不再御驾亲征,征讨周边的大小公国,而是通过掌握外交和国防权力、向各地派驻军队、任命督军的方式进行领土扩张,以别廖夫大公国等为首的西部城邦纷纷前来投降。

走向新时代

在伊凡三世准备在开疆拓土方面大展宏图之际,祸起萧墙,后院着火,家里出现了重大变故。

1490年,伊凡三世的长子、莫斯科大公国王储伊万患病卧床。伊万是伊凡三世和前妻,也就是特维尔大公的女儿玛丽娅所生,当年这门亲事还是伊凡在7岁时由父亲瓦西里二世做主定下来的。伊万身为王储,一举一动自然备受关注,而王储患病在床,简直就是政治事件了。

这时候就需要折回头来,说说伊万王储的继母索菲亚公主了。

索菲亚对宫廷制度的改革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守旧的大臣们采取消极对抗的办法,对很多革新举措拖延执行或者找各种借口不予执行。

从小见惯了“宫心计”的索菲亚是一个政治野心很强的人,通过多年在俄罗斯后宫对“金枝欲孽”的温故知新,她逐渐认识到,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摆脱“外人”的形象,必须得到莫斯科臣民的爱戴。而想要做到这一点,第一件事就是:必须为伊凡三世生个儿子。

1474年,即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婚后两年,索菲娅公主终于生下了和伊凡的第一个孩子:一位公主。让反对索菲娅的贵族们感到高兴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索菲娅的两个孩子还是公主。索菲娅不停地祷告,希望能生一个儿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送子娘娘最终在1479年3月26日凌晨,赐予了索菲娅和伊凡第一个儿子。伊凡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把孩子叫做瓦西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索菲娅顶着变成母猪的压力,又为伊凡生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这样,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一共生养了十二个子女。

索菲娅对长子瓦西里寄予了很大希望,她希望瓦西里能够代替伊凡和前妻所生的儿子伊万,成为莫斯科大公。显然索菲娅已经忘了当年的婚前公证,但是伊凡三世没忘,他从未想过废黜王储,索菲娅只好决定待机而动。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不,伊万病了。作为后妈的索菲亚皇后,向伊万推荐了她身边最好的一位拜占庭医生,还是当年陪嫁之人。单纯的伊万对后母的好意深信不疑,立刻接受了这位医生的治疗。事实证明,宫斗,那是个技术活儿,能在宫斗中胜出的人那有的不只是两把刷子,被不止两把刷子的后妈盯上,伊万的败北简直顺理成章。过了两个月,王储伊万不治身亡。公国内顿时传言四起,说皇后借治病为名,谋杀了伊万,以便自己的长子瓦西里能够成为王储,继位莫斯科大公。

伊凡三世的丧子之痛很快就转为愤怒,迁怒索菲亚。但凡事都要有证据,大公也不能例外,毕竟她都已经逃离现场了,大公总不好跨界追凶不是?没有真凭实据,伊凡三世只能把治病的医生处死。为了安抚伊万的妻子叶连娜和城中贵族们,伊凡三世宣布,将孙子,也就是伊万的儿子,年幼的德米特里立为王储。

解决了后院纷争,伊凡三世踌躇满志,莫斯科的军队无往不胜,先后占领了梅晓夫斯克、谢尔佩伊斯克、维亚济马、梅采茨克等城邦。

伊凡三世立马扬鞭,挥刀断水,好不威风。还没从胜利的喜悦中回过味来,索菲亚策划的一场阴谋迫使他把注意力再次转向王储的废立问题上。事实证明,索菲亚公主并没有就此停止对王储位子的争夺。伊万染病身亡,如果德米特里再被废黜,就没有人能和索菲娅的长子瓦西里争夺王储的位子了。

这个时候王储德米特里已经15岁。索菲亚和长子瓦西里认为不能让德米特里做大,必须把德米特里除掉,这样才能为瓦西里成为王储扫除障碍。索菲亚和瓦西里联络了一些贵族,策划在近期内找机会除掉德米特里。但是这些贵族有很强的本土思想,他们一向认为索菲亚是外人,而索菲亚在嫁入莫斯科时曾许下诺言,她和伊凡三世的子女不得继承大公的位子。瓦西里即便即位,从国法和情理上也说不过去。贵族们把索菲亚和瓦西里策划除掉德米特里的阴谋泄露给了伊凡三世。伊凡三世闻讯大怒。他先是软禁了瓦西里,接着就逮捕了索菲亚周围所有的近臣,将他们处以极刑。

面对伊凡三世的雷霆之怒,索菲亚表现得倒很从容。过了一段时间,不知道索菲亚使用了什么手段,伊凡三世和她竟然和好如初,她绝对具备一个骨灰级铁腕女政客的过硬素质。

既然明路上的栈道修不通,那么陈仓也是有必要暗度的。

所以大丈夫能屈能伸,小女子迅速变招。按照索菲亚的嘱咐,瓦西里尽一切可能,在伊凡三世面前表现得温良恭俭让,颇有当年隋炀帝杨广在他老爹面前装十几年孝子的高风亮节。而王储德米特里,也就是伊凡三世的孙子,却是一个生性暴躁、举止粗鲁的少年,整日笙歌艳舞,骑马狩猎,屡屡违背伊凡三世的意志行事,一点看不出未来国君的影子。宫廷内外对这位王储的治国能力颇为怀疑,大家明白,瓦西里实际上完全有资格成为王储,妨碍他的障碍只有两个:一是索菲亚当年曾做出过许诺,她的子女不会继承王位;二是如果瓦西里即位,莫斯科大公国不免将受到以索菲娅为代表的拜占庭势力的影响。原本已经有了定论的王储问题,现在变成了王储废立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伊凡三世很长时间。由于暂时瓦西里的表现很让伊凡三世满意,于是他下令解除了对瓦西里的软禁。这个王储废不废,立谁,看看再说,儿子嘛,还是不要关笼子了,放出来吧。

就在瓦西里和德米特里叔侄及他们周围的人为王储位子争夺加剧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政治事件的爆发使得瓦西里获得了莫斯科公国上下的一致支持。

这时候在莫斯科城内抓获了一伙宣传邪教的人。在宗教气氛极为浓厚的莫斯科大公国,只要不信奉东正教就被视为异端,何况信仰偶像崇拜的原始宗教。这伙人被捕后承认,他们活动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如此之广,完全是因为有贵族在暗中保护。经过追查,这个保护邪教的贵族竟然是王储德米特里的母亲、伊凡三世的儿媳叶连娜!伊凡三世震惊之余,再次大发雷霆之怒,下令废黜德米特里的王储身份,将儿媳送入修道院出家,转而宣布瓦西里为继承人。这个回合的宫廷斗争以索菲亚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后又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伊凡三世在1503年突然中风瘫痪。病重的伊凡三世无奈,只好提前让位给瓦西里。23岁的瓦西里成为新的莫斯科大公,也就是新的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

1505年10月17日,重病卧床的伊凡三世撒手人寰,终年65岁。

伊凡三世在位41年,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莫斯科大公国,后期已经是以莫斯科为首都的俄罗斯的版图扩大了六倍。虽然他没有真正即沙皇位,但在他心里,罗斯已经是“第三罗马”了。他除了自称“全罗斯君主”外,还在某些外交文件中称自己为“沙皇”,这个词来源于“恺撒”的译音,原意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在瓦西里三世即位时,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已经和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欧洲不相上下,成为东欧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欧洲的东西两个不同文明的划分已经初现端倪。

同时,莫斯科大公国摆脱了长达240余年的异族统治,获得独立。获得新生的莫斯科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的身份登上了国际舞台,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征服了以莫斯科为中心,方圆千里的广阔领土。这个15世纪初期还在东欧平原上偏安一隅的大公国,在16世纪初期一跃成为欧洲地区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微档案

罗马帝国的前世今生

img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