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信双号运营

微信双号运营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微信5.0版本推出之后,公众账号被腾讯官方强制划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其中“服务号”被限制为每月仅可向订阅用户群体推送一条消息,但是可申请自定义菜单来完善功能,而“订阅号”则可继续每天推送一条消息,不过却被折叠到微信主屏下的“订阅号”栏目中,不再出现在用户的首页信息流里,而且不可享受自定义菜单的权限。为了塑造完美的用户体验,营销的主动权会被腾讯从企业手中交到用户手中,让用户来决定微信的作用。

微信5.0版本推出之后,公众账号被腾讯官方强制划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其中“服务号”被限制为每月仅可向订阅用户群体推送一条消息,但是可申请自定义菜单来完善功能,而“订阅号”则可继续每天推送一条消息,不过却被折叠到微信主屏下的“订阅号”栏目中,不再出现在用户的首页信息流里,而且不可享受自定义菜单的权限。(有些在微信5.0版本推出之前就申请到了自定义菜单却在微信5.0版本之后选择成为“订阅号”的公众账号,继续保留了自定义菜单,但是仍被折叠,此属历史遗留问题。)

很多企业在营销时产生了矛盾,不知该如何在“服务号”和“订阅号”之间作出抉择,既希望能够获得自定义菜单、保留在用户的首页信息流中,又不舍得每天群发的权力。

其实,从腾讯自身的角度出发,确保微信不被低级营销滥用并将其变为垃圾短信的又一管道,是不可突破的底线。为了塑造完美的用户体验,营销的主动权会被腾讯从企业手中交到用户手中,让用户来决定微信的作用。除此之外,微信团队也不希望微信的媒体属性压倒社交属性,使微信成为一个“阅读器”而非“互动中心”,重蹈新浪微博的覆辙。就微信5.0版本的发展趋势来看,微信留给企业账号的唯一出路就是定制化服务,你做一个完整的服务架构,然后在自己的市场推广中吸引目标用户关注微信,接下来就等着用户在你的架构之内找你搭话,形成一个点对点的对话机制——没错,和大多数400热线电话的应答机制大同小异,用户那边一步一步发送指令,企业这边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响应,不在范围内的再视人力资源配置来上人工服务。

这种商业上的设计,符合微信团队奉行的“小而美”哲学。对于腾讯公司而言,也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盈利机会,规避了媒体没落的风险。微信给企业公众账号所制定的规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腾讯的销售成本——转嫁到了技术成本上,微信这边在未来可以将技术接口打包成产品拿出去销售,企业按照自己的数据交换级别(十万粉丝?百万粉丝?)来定制接口,自行维护。如此一来,微信就充当了移动社交行业里的“天猫”,我提供地盘、技术和售后,企业购买,用户使用,三方皆赢。

从长远角度来看,内容的可替代性也高于功能,当用户因为内容而订阅某个微信公众账号时,那么这也意味着他可以在其他同类型平台订阅相似的内容,然而,当微信公众账号建立起了一套功能上的体验,使用户可以便捷地达到目的时,那么这就成为了微信的独占优势。

当然,万全之策是企业在实施微信营销时选择双线作战,互为依托,同时申请“服务号”和“订阅号”,在成本上升的同时,换来笼络不同时段的用户的机遇,让“服务号”体现用户订阅的价值,让“订阅号”锦上添花地维持推广频率。

在这套组合阵营当中,“订阅号”所扮演的角色是“拉新”,“服务号”所扮演的角色则是“留客”。

“订阅号”虽然遭到折叠,但其每天都能更新推送的特征,即使考虑到折叠后下降严重的打开率,也能在新用户的视野内保持较为一定的存在感。很多用户在并不了解企业时,贸然订阅“服务号”后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使“服务号”被淹没在日常更新的信息流下面。所以,“订阅号”反而可以活跃地提醒用户收到企业的新鲜动态,培养初期的好感度,经过这个说服教育的阶段,再将用户引至“服务号”上使其主动通过自定义菜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可行性极高的方案。

“服务号”在接收“订阅号”吸引过来的客流之后,需要快速进入角色,让用户找到使用自定义菜单的理由,此时,用户主动点击自定义菜单将成为阶段营销的核心KPI,意义极大。“服务号”所面临的课题包括:①让用户记住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②规划贴近用户想要的自定义菜单栏目。③以营销节奏吸引用户持续打开访问。④管理每一次对话的结果。⑤利用微信积累的数据做好用户身份的精准识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