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星的崛起

三星的崛起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韩国三星还处在为日本的电子产业公司提供零配件的角色。1969年,三星电子成立。这一次三星电子赶上了好时机。李健熙执掌三星后,三星的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在5年内增长了2.5倍。李健熙在这次会议的讲话后来成为三星内部的企业圣经。随后三星展开了“新的管理层行动”。在具体的发展策略方面,三星电子也颇具特色。因为通过高门槛的投资,三星可以避免与过多的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

移动电子商务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为韩国三星战胜日本索尼提供了最后一击。

日本索尼公司能够在二战后兴起并占领美国市场主要是借助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这使得日本能够蛙跳式越过美国当时的消费电子大型企业,以晶体管集成电路为起点,发展出一系列高质廉价的消费电子产品。索尼先是以半导体收音机、彩电,后来又以游戏机、“Walkman”随身听和DVD等技术以及设计精美的消费电子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风靡欧美。那时韩国三星还处在为日本的电子产业公司提供零配件的角色。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索尼虽然在模拟信号集成电路技术上占了先机,而且掌握着这一领域的很多关键技术和专利,但随着数字信号音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索尼的优势逐渐消失。三星在数字信号音像产品方面的竞争力逐渐显露出来。

三星集团的前身是韩国企业家李秉喆在1938年创立的出口土特产—干鱼、蔬菜、水果的一个贸易公司。1969年,三星电子成立。1974年,李秉喆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美国Kmaco投资的韩国半导体,开始进入半导体产业。当时的国际半导体市场被美国和日本所垄断。李秉喆花费重金从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偷偷聘用工程师,用周末时间来韩国传授半导体制造技术。1980年三星电子的业务状况稳定后,李秉喆决定升级生产技术,引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他看中了当时的计算机内存制造产业,把宝押在了动态随机存储内存技术上(DRAM)。三星公司从美国Micro公司购买了64KB内存的生产技术,还开始自行研制256KB内存的生产技术。为了获得关键技术人才,三星电子高薪聘请了有美国教育背景,并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过的韩裔工程师来三星电子工作,他们的工资达到当时三星电子总裁的4~5倍。经过不懈的努力,三星电子在1984年生产出了64KB内存,不过仅仅一年后,国际市场上的64KB内存就从4美元降到30美分,而三星的生产成本高达1.3美元,所以到1986年三星电子的亏损达到3亿美元。

不过祸兮福所倚,在同一时期,美国英特尔等半导体公司纷纷退出了内存市场,日本的各大半导体公司因为生产过剩而将内存生产投资和规模全部减半,并且把研发目标定位在了1MB内存上。只有三星电子不肯放弃,反而扩大了投资和生产规模,最终在1987年最先生产出了256KB内存。这一次三星电子赶上了好时机。首先由于美国政府向日本内存生产商施加压力,达成了日本内存限制出口美国的协议,使得日本公司减少了向美国市场的内存出口。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内存的需求,尤其是对256KB内存的需求开始增加,于是三星的256KB内存成了抢手货。1988年256KB内存所带来的利润已经超过三星电子过去所有的投资损失。此时李秉喆已经去世,三星公司开始由他的三子李健熙接任总裁的位置[97]

李健熙执掌三星后,三星的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在5年内增长了2.5倍。不过李健熙不满足三星在当时只是一个国家级企业的现状,希望在2000年让三星成为世界级公司。于是就有了1993年6月的“法兰克福会议室”事件。这一年李健熙率领公司的管理团队去欧洲考察市场,发现三星的电器产品在欧洲远远没有日本的索尼、东芝等公司的电器产品受欢迎。于是他就地在德国的一家酒店的会议室里召集了三星的全部高管,几百个人一起开了三天的会议。在会议上,他提出了全面改变三星现状的要求,为了强调改变的力度,他用了“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改变”的形象比喻。李健熙在这次会议的讲话后来成为三星内部的企业圣经。随后三星展开了“新的管理层行动”。除了拓展新的产品门类外,三星开始对产品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的提高。为了表示提高产品质量的决心和激发员工对低劣产品质量的耻辱感,李健熙采取了和当年海尔集团的张瑞敏类似的极端手段[1]。为了鼓励一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流程优化,三星引入了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制度,如果一个员工提出的改进建议为三星节省了成本,公司将从节省的总成本中提成出一部分作为对员工的奖励。这些企业营运层面的努力为三星在国际数码电子产品领域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三星成为计算机动态内存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公司。尽管在4MB内存的竞争中三星比日本公司慢了一些,在16MB内存的推出上,三星已经和日本公司并驾齐驱,并且在64MB内存的研发上领先于日本公司。这里面一个重要的秘诀是三星在内存生产线的开发上没有沿袭传统方式,而是采取了平行开发的策略。传统方式是让每道工序的工程师按顺序进入开发和生产过程,平行开发方式是让整个流程每个阶段的工程师从研发到生产一起合作进行,这样有了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提高研发和生产的速度与质量。而且每开发一条新生产线,原来的生产线上有一半的工程师会来到新的生产线上参与设计和生产,从而实现快速知识传递。三星在内存设计和生产技术上的领先很快通过平行开发的策略辐射到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上。比如三星在开发新内存的同时,也开发与内存生产工艺非常相似,并且可以共享部分生产线的闪存以及液晶显示器产品,从而使得这些产品获得跟内存一样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于是从1991年开始三星可以生产液晶显示器,并将其出售给其他电视机品牌。1994年三星开始生产用于iPod和智能手机的闪存。

三星电子的发展策略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策略似乎也是背道而驰的。很多信息产业的公司,比如IBM,都是从做硬件开始,然后随着硬件利润的减少而逐渐转为靠软件和提供咨询维持企业发展。还有很多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企业把产品开发聚焦在一两个产品门类上,而不是搞全面开花。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摒弃了垂直整合的传统大型企业发展模式,而是依靠市场来提供生产输入需求。三星电子则一直朝着垂直整合的方向发展。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韩国政府以及三星集团的联合企业模式(类似于日本的企业联盟)给三星电子提供的几乎无限的资金支持。

在具体的发展策略方面,三星电子也颇具特色。比如在选择进入一个新的产业领域时,三星考虑的是通过在该领域产品的关键部件的生产方面进行投资来进行突破。而且这个部件的生产需要初始投资的门槛越高,对三星就越有吸引力。因为通过高门槛的投资,三星可以避免与过多的竞争对手进行价格战。另外,通过全面掌握该领域产品关键部件的生产和成本控制,三星可以为该领域的客户公司提供部件,通过这一过程,学习该领域产品的特点,进而自己研发类似的产品。这成为三星拓展电子产品市场的主要策略。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三星一直坚持硬件市场的发展,把产品开发的策略放在了已经商品化的内存、闪存以及液晶显示器等计算机部件上。通过收购和投资等手段,三星掌握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全部主要构件的生产工艺,然后把重点放在了生产工艺提高和产品线的扩展上,并没有像索尼那样,在新产品创新上投入太多。这一策略使得三星在后来的移动时代来临时,能够凭借着生产工艺上的积累和技术优势,迅速进入普通手机和后来的智能手机市场[98]

1997年,凭借着在韩国和高通的技术合作中取得的在CDMA手机电信技术方面的经验,三星开始给美国电信公司SPRINT提供CDMA型手机。就此,三星手机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并迅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后,三星开始通过广告打造三星品牌,并逐渐从沃尔玛等廉价连锁店撤下自己的电子产品,转为通过百思买等高端消费电子连锁店来销售三星电子产品。由于绝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的内存和液晶显示占据整个产品成本的90%,所以三星在内存芯片、闪存以及显示器方面有着明显的生产成本优势。而这一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市场规模开始超过英特尔和AMD所占据的个人计算机产业,这使得三星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三星电子的垂直整合战略和通过生产关键部件突破新产品领域的策略为三星电子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迅速发展和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2009年,三星电子推出了第一款以安卓为操作系统的盖乐世(Galaxy)智能手机,但是因为缺少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不成熟而没能取得市场成功。不过在2010年推出盖乐世S(Galaxy S)系列时,三星电子开始显示出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就是采用了尺寸较大的手机显示屏。尽管这一设计一开始遇到了不同的意见,但是三星的决策人员知道他们在调整手机显示屏大小方面有成本优势,所以决定进行这一尝试。后来实践证明,这一款手机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因为它具有了和iPhone不同的特色。于是三星电子索性在后面推出的II和III系列中,将显示屏从最初的2.8英寸一直尝试到5.5英寸。因为没有人知道手机的最优显示屏到底应该多大,所以三星采用了全面尝试的策略,然后通过市场反应来决定最优的尺寸。这一策略虽然有道理,但因为成本高昂,所以只有三星能够凭借自己在显示器、内存、处理器以及其他零部件方面的设计和生产成本优势去做,从而获得了其他竞争对手(甚至包括苹果公司在内)无法企及的灵活性[2]

三星在智能手机硬件方面的优势和安卓操作系统的开源特色使得三星电子成为苹果公司在移动平台方面最强有力的对手。2012年三星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与此同时,摩托罗拉被分拆,手机业务部分出售给了谷歌。诺基亚与微软的联合没有起色,索尼爱立信联合的努力也在竞争中败北。奔迈被惠普收购后又被卖给了韩国乐金电子。黑莓则一蹶不振。只有苹果和三星齐头并进。不过苹果公司的芯片和几个重要部件都是通过三星来生产的。尽管三星保证它生产外包产品的部门和自己的研发部门不相互联系,但通过为苹果公司提供的外包业务使得三星可以至少获得未来三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信息从而为此做出准备[99]

[1]1995年,李健熙得知自己作为新年礼物送出的手机不能使用,一怒之下便派下属在公司的龟尾市园区中堆起15万台手机,然后将其付之一炬。当时有2000多名员工见证了这一场景。火头熄灭以后,推土机夷平了剩下来的灰烬。李健熙对员工说:“如果你们继续生产像这样质量低劣的手机,那么我还会回来做同样的事情。”

[2]在推出Galaxy S III后不久,根据部分用户对于4.8英寸显示屏过大的市场反馈,他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推出了4英寸的Galaxy S III mini。而且在Galaxy S III发布9个月后,Galaxy S4就面世了。这说明三星通过全面掌握智能手机的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可以迅速地对市场做出反应,设计和生产出新产品,从而缩小在软件平台方面与苹果公司的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