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仙桃的崛起

仙桃的崛起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临武汉,西望荆州,南枕长江,北依汉水,素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美誉的湖北仙桃市矗立于此。“仙桃”之名的由来,有个趣致的传说。仙桃的今天与明天,正在被起笔恢弘地书写。仙桃古称复州,前身为沔阳,迄今已有1500多年发展史。沔街的诞生可以说是时代的召唤,仙桃人的企盼。南城,这一颗仙桃未来的明珠,正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闪亮登场。

东临武汉,西望荆州,南枕长江,北依汉水,素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美誉的湖北仙桃市矗立于此。

“仙桃”之名的由来,有个趣致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途经云梦泽,蓦然回首,只见一方绿洲映入眼帘,景色秀美怡人。仙女们因为盛景心动,便以卖桃为由,下凡来到此地。 桃一摆出,买者如云。 年少者曰买来孝敬父母,年长者则言买来给儿女尝鲜,亲朋邻友,皆是气氛和睦其乐融融。 仙女们大为动容,于是腾空撒桃,片刻此地便有十里桃林,随之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飘四方。 从此这里便被称作“仙桃”。

风花雪月的传说淌过历史的长河,真真假假,深深融入人们的血脉中,成了美丽记忆的一部分。 仙桃的今天与明天,正在被起笔恢弘地书写。

仙桃奥林匹克广场。

1963年,毛主席与民主人士章士钊(左起)、张难先、李书城在一起亲切交谈。

沔街,历史的灵光

“仙桃由水而生,因沔而来。武汉有楚街、汉街,仙桃也应该有个沔街。”在讨论、征求集餐饮、文化、旅游、商务于一体项目该起什么名字时,时任仙桃市市长的冯云乔一槌定音。

仙桃古称复州,前身为沔阳,迄今已有1500多年发展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筚路蓝缕,开拓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她是楚平王驻跸、屈原放逐与漁父对话、始皇出巡、唐朝狄梁公断案的地方,明朝时其为湖广行省,新中国初期也曾在此设沔阳专署。

这里人文荟萃,代不乏贤。 元末农民领袖大汉皇帝陈友谅、晚清棋手徐耀文、首义武昌“蔡一炮”(汉卿)、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民国“湖北三怪”之一著名爱国人士张难先等等,都是仙桃人。 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星星,活跃在历史的天空里。

自1986年撤销沔阳县,成立仙桃市至今,已经过去20多年,仙桃人却依然把自己视为“沔人”,说沔阳话,吃“沔阳三蒸”,唱沔阳歌谣,演的也是沔阳皮影,就连俄罗斯的后贝尔加湖畔,一群早已加入俄罗斯国籍的沔阳人,现如今也能讲一口地道的沔阳方言,还清楚记得他们的祖先如何敲着三棒鼓,一步一步走完这千万里路的,“沔”字已经渗透到远在异国和本土仙桃人的骨髓里。不但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沔街的诞生可以说是时代的召唤,仙桃人的企盼。

沔街,长4800米,题名于广场正中设计恢宏的门楼之上,入目处是青砖小道,弯曲川流,一排排古朴小楼临水而立,其青瓦白墙,石库门头,幡旗猎猎,无不散发出明清建筑独有的灵动与典雅。 假如你任择一小楼临窗而坐,看门前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花草游鱼,怡然自得,不多时便会忘记,这里既不是江南水乡的周庄,也不是蜚声遐迩的丽江,它只是江汉平原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文化长廊 ——沔街。

沔街的小楼取名都比较考究,极富古韵。 吴刚酒家、水泊梁山、沔阳会馆,个个雅得精俏,俗得可爱。 细逛下来,38座小楼就是38道景 ——楚苑楼,墙壁上祥云凤舞,书画之中尽显楚风楚韵;厚德楼,将美味与瓷器、书法艺术融为一体,厚礼明德,寓人无形;水泊山,108好汉裹夹着鲁梁豪情,青峰寨、祝家庄的故事一一再现。

不久前,沔街与武汉户部巷、汉街一起被授予湖北旅游名街的荣誉头衔。名在何处?仙桃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左泽华进行了详尽解读:一为饮食文化,足不出“街”可以尝到蒸煮炒炸、酸甜咸鲜九大菜系,吃遍全国;二为戏曲文化,沔阳会馆除了二楼的皮影戏,一楼还有戏楼广场、社区广场,说书、相声评书、现代歌舞,好不逍遥;三为旅游文化,一步一景,休闲娱乐,各个商家又拿出浑身解数打造自己,彰显特色。 剪纸、麦杆画、贝雕等非物质遗产,以书画的形式点缀在每家酒楼里,使顾客既大快朵颐又大饱眼福。

沔街门楼。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田燕对沔街评价极高 , 称 其“紧扣沔阳历史脉络,面对城市发展诉求,以地域文化为载体,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重塑历史街区活力。在以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人本主义’为时代背景的今天,其开发建设更加强调综合和整体对策、关注了人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案例。 ”

沔街上的沔阳会馆。

沔街从开街到现在不过一年多,其影响力却是惊人的。 正如田燕博士所说,今天的仙桃人更加深刻意识到: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对于维持地域文化特色的意义,以及地方传统文化带来的认知感对于满足人们深层次精神需求的作用。

沔街的昌盛,带来的远不只经济利益,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彰显。

南城,中国的窗口

打开这扇窗口,可以窥探到星星和月亮,亲身感受从万里之遥北美跨国全冠移植的红枫空间。

打开这扇窗口,可以领略到由世界发达国家名企直投的工业板块。

打开这扇窗口,可以欣赏足以面向世界发声的作品。

而在遥远的时光隧道里,仙桃曾创造出无数灿烂的文明。

有古书赞曰:“首府五千载,城墙巍然屹立,古道车马行人稠,鳞次栉比屋宇,里城外城街道横,方圆数十里。 水路畅通发达,商帆竞发,巨贾云集,骚客汇聚”。 此等盛况,今日想来,仍让人欣然神往。

然而进入新世纪时,因为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无中央和省里重大项目布局,全靠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仙桃因此迎来了自身经济转型的阵痛,被挤出全国百强县市之列。

省委书记李鸿忠(右二)、省长王国生(右一)在仙桃市市委书记冯云乔(左二)的陪同下调研南城。

一场大变革势在必行

2012年3月,全省打造“三化”发展先行区现场办公会在仙桃南城召开,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南城的工业板块是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大气魄推进新型工业化和项目建设高标准的案例。”南城,这一颗仙桃未来的明珠,正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闪亮登场。

南城新区旨在打造跨越式发展大平台。 时至今日,累计完成投资30多亿元、首期推进的南城23平方公里开发土地上,一个个新建设项目如火如荼,一台台大型挖掘机械、一辆辆装满泥土的大型翻斗车紧张劳作,来往穿梭,一大批落户企业先后投产。 目前新区已建设了水、电、路、气、通信等配套设施及“五横九纵”总体骨架,迁村腾地、安置小区、工业平台、生态环保、民生等各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投资30多亿元的现代? 中加科技城、台湾健鼎,3亿元左右的康舒科技、富士和机械、中国普天,以及精伦电子、北京神雾、朵以服饰等一批实力企业相继落户南城新区并发展壮大。 此外,新规划建设的15平方公里南城新区东扩南延工程已经启动,干河食品产业园、西流河化工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初具规模,新型工业化平台正在全方位拉开。

致力于承接北美和国内沿海产业转移的现代?中加科技城项目,自从南城奠基以来,完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开发建设,没抵押一寸地,没向银行贷一分钱。 经过一年多时间开发和营运,开创了美国、德国、加拿大主板上市公司直投湖北三线城市的先河,也引来与主导产品配套的企业纷纷落户,以产品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链已经悄然形成。仙桃20年以来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台湾健鼎、“与其在南方打造‘仙桃城’不如回乡竖起一块牌”的朵以服饰、计划5年投资2.3亿美元建6个厂的台湾富士和机械、由1厂变6厂的台湾旺旺集团,等等,都在南城开花结果。正如沙嘴办党委书记韩振林所说: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大项目、大产业;大板块需要大平台、大建设。 作为南城建设主战场的沙嘴也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办17个传统农业村,有6个纳入南城新区,已落户企业和公益性项目3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10家,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和机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使沙嘴成为建设南城新区的生力军。

企业缘何钟情南城? 现代·中加科技城董事长游守本的答案是:“省委政府营造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环境,以及仙桃市委市政府“先服务、后管理”的招商氛围,我们不仅体会到投资者的尊严,也享受到了投资创业的乐趣。 ”

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预测,随着仙桃机场的立项、开工和建设,几年之后南城新区将成为集聚300家重点企业、吸纳30万人口、年产值达300亿元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这意味着仙桃的区域发展格局将跳上一个新的台阶。

著名学者、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伍新木教授形象地说过,纵观半个世纪以来仙桃的发展过程,可以说经历了“三级跳” ——

现代·中加科技城。

“50年前,沔阳由沔城迁至现在的仙桃镇,这个定位是它的‘一级跳’。因为这里濒临长江、汉江,有‘小汉口’之称,而且码头一带,包括好吃街特别繁荣。 其时仙桃之‘大’不是指土地、人口与资源,而是它引领了江汉平原未来的航向,具有里程碑意义。

30年来,仙桃由沿江到沿318国道拓展延伸,形成了现在城市的基本格局。 城市的空间形态往往伴随城市的总体功能提升、‘铁公空水’交通架构变化、产业布局特点而凸现张力的。 这是‘二级跳’,也是仙桃的修炼与沉淀的完美一跳,从而构建一个宽广而富于变化的舞台。

今天的南城则是仙桃市发展的‘三级跳’。 通过工业板块点燃了这片土地聚变的原动力,吸引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的人到这里实现梦想,也奏响了仙桃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乐章。 未来,它将承载起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的功能,让武汉后花园实至名归。 ”

绿湾,城乡统筹的标本

在“打造西翼中心城市”展区,农民金双华一眼就从展板上找到了自家所在的绿湾小区。他2009年“洗脚上楼”,如今已完全适应城市生活。120平方米的新楼房,把全家的幸福装得满满的。 ——《湖北日报》记者郭习松

在仙桃城郊的绿湾村,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自来水、电、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一应俱全。一位姓周的老大爷高兴地说: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江西日报》记者何宝庆

仙桃市绿湾村通过土地整理,实行 “迁村腾地”,集中修建新村,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这种土地利用和村庄建设上的改革创新,展示了农村社区的发展方向。 ——《湖北日报》记者姜月波

这是湖北、江西两省同行近两年聚焦绿湾的几则报道,它破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

绿湾,一个江汉平原腹地演变的缩影,未来城郊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曾经打响仙桃南城新区搬迁“第一枪”的地方,曾经留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笑声的地方!

今年早春的一个下午,记者与仙桃市委宣传部王科慕名走访了绿湾村。

“感谢时代,才让我们过上了‘洗脚上楼’的生活!”绿湾一组19栋3楼1单元的李萍边走边对记者说。她推房门,一间180平米四室两厅两卫的居室映入眼帘。 看得出,小李与绿湾的大多数一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客厅茶几上摆满绿色水果、糖点,连排沙发对面是台大屏幕的液晶电视,窗台上有盆景、升降晒衣架、休闲摇篮,室内及走道不同色调的瓷砖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卧室墙体上装点着少许的物件。 李萍说,她家除拥有这套房屋,父母和哥哥也分了一套120平米的,自已做点外贸生意,爱人当帮手,衣食可说无忧了。 记者漫步小区,只见老人们在下棋,小孩在玩耍,个个悠闲自得。

是什么魔力让绿湾农民告别了柴火、蜂窝煤时代,告别了晴天通车难、雨天走路难的昔日,现在还有电脑、宽带,一按鼠标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

森林公园的荷塘月色。

当晚记者回到旅店,辗转难寐,欲罢不能。 在次日再度绕绿湾周边进行了重访。

宽阔的新城大道自西向东掠空而去,与之平行的一泓流水响声潺潺,居中的绿湾小区错落有致,就像景点镶嵌在广袤的江汉沃野上,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南宋大家朱熹笔下“问渠哪得清几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记者在离绿湾小区三四百米、一栋准备拆迁的原绿湾4组41号老屋前与女主人金翠云交谈起来。 她说自己年近六十了,全家5口人,这回村里分她两套计270平米的房,一套已住上了,一套等待拿钥匙。 记者问:住上了新楼房,是啥感觉? 金翠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连连说:好! 好!

记者于是折回绿湾小区,用同样问题询问居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回答是:“做梦都想有楼房住! ”但也不无顾虑,毕竟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故土难离啊!

为了真正让老百姓分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丰硕果实,政府确实想了很多办法,对农民提出的疑问一道道破题。

比如有农民提出,住上公寓楼,生产、生活用具往哪存放?

——政府从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入手,凡新建的小区在一楼都为每户村民预留了储存的仓库;

住上公寓楼,孩子大了怎么入学?

——政府在设计规划公寓时,就先期新建了绿湾小学、中学,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

住上公寓楼,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或困难户怎么办?

——对入住小区的村民男性年龄在60岁,女性55岁以上的每月发给生活补助80元—120元,对困难户出台特别帮扶政策,实实在在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据村支书金志权介绍,整体搬迁是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土地的需要,现在该村村庄占地635亩,搬迁后需85亩,建小区可节约土地550亩。

绿湾小区。

工业发展需要板块,农业发展需要规模。 仙桃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机制,通过“迁村腾地、引农上楼”,大力发展工业、休闲农业和服务业,不仅极大改变了村庄面貌和农民生活习惯,也开启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大幕。

已经 “洗脚上楼”的绿湾700多名青壮年农民,走进了农业生产基地,走进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走进了现代流通企业,成为与城市人一样的上班族。

只是这些“上班族”比城里更优越的是: 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养家,月收入达3000元左右,家乡就业真是好! 家住绿湾、在朵以服饰上班的女青年小余说。

今日水乡仙桃市。

来自仙桃就业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通过就业训练中心、职院、技校以及其他定点培训机构,已免费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0人以上,同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421个公益性岗位,占年度目标210%。 当地干部说:农民在仙桃成为一种职业。

谈起“洗脚上楼”,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梅志罡特别指出,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或者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是仙桃农村社会发展转型的缩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积极发展大农业产业,农民正在成为一种职业身份;村湾社区化,乡村城镇化,均衡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仙桃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突变,正在从传统社会跨越进入现代文明。 ”

历经风霜雪雨的仙桃,如今更像一个大气女子,不缺故事,也不缺写故事的人。 《眼缘》、《天吻》、《风景》、《梦想是心灵的呐喊》等等仙桃籍名家的作品,就好像握住这座城市的根脉,触摸到心跳。 这里桃林尽染,江美地秀,如同镌刻着一座新城的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