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标准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度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时制度,也称工作时间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关于工作时间安排的一种用工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也不宜延长或者缩短,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标准工时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常规劳动时间,这一工时制度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成为用人单位的主要工时制度。但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工时制度,也称工作时间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关于工作时间安排的一种用工管理制度。其目的是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从而维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利。工时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是劳动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劳动标准,是指对劳动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或者定量形式所作出的统一规定。而工时标准,也即工作时间标准,它是以工作时间为计算单位所作出的一个统一性的规定。与劳动定额定员的技术类标准不同,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工时标准属于劳动条件标准,是劳动标准中一项基础性标准。工作时间是劳动者劳动的自然尺度,是衡量劳动者贡献和劳动报酬的计算单位。工时制度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制度,即标准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制度和不定时工时制度。用人单位有依法确定不同工时制度的权利,具体选择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来确定。除了标准工时制度外,如果用人单位选择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者不定时工作制,那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报告,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标准工时制度,是指正常工作时间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对一定自然时间内工作时间最长限度的规定。标准工时,一般来讲,是劳动者在每个工作日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对工作时间设置标准,是世界各国劳动立法的通行做法,它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一个基本保护和人文关怀。

标准工时制度,同样也是我国工时制度的主要形式,其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调整的。但在一定时期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国的标准工时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标准工时逐渐缩短。建国初期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标准工作时间是每日8小时,每周6天,工作48小时。1994年《劳动法》颁布,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每天的工作时间没有变化,但每周的工作时间缩短了4小时。1995年,国务院决定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作了修改,明确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对劳动者每周的工作时间又作了进一步缩短。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我国的标准工时制度,就是劳动者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实施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工作时间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也不宜延长或者缩短,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周而复始。

标准工时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常规劳动时间,这一工时制度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成为用人单位的主要工时制度。实行标准工时制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凡是确定选择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标准工时设定的最高时间限度来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即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不得擅自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2.因特殊情况或紧急任务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

3.用人单位每周保证劳动者至少休息一日,这个休息日应该是一次24小时不间断的休息日。

4.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劳动者的休息日,可以安排在周六、周日,也可以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期间的某个日子。但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5.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制度工作时间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劳动者最多的工作时间,如果用人单位要延长制度工作时间,劳动者除法律法规设定的特殊情形以外,可以拒绝执行。如果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延长制度工作时间,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

关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的界定,1995年3月劳动部在《劳动部关于国家铁路劳动者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批复》中对工作时间曾经作了一个明确的解释,一直沿用至今。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包括准备结束时间、作业时间、劳动者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和工艺中断时间。具体情形如下:

1.准备结束时间系指劳动者在工作日(班),为完成生产任务或作业的准备和结束所消耗的时间。

2.作业时间系指劳动者直接用于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或作业所消耗的时间。

3.劳动者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系指劳动者因自身的生理需要而必须中断正常工作的时间。

4.工艺中断时间系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中,因工艺技术特点的需要使工作必须中断的时间。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目前,我国的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如下: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休息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

工作小时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月计薪日有别于月工作日,根据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属于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视同劳动所取得的工资。法定节假日,虽然不工作,但视同工作,工资照发。也正因为此,法定节假日的时间一并纳入计薪日。有关计薪日、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计算如下所列:

月计薪日: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休息时间是与工作时间相对而言的,休息时间是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换言之,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都属于休息时间(广义的休息时间)。它包括狭义的休息时间(劳动者的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时间)和休假两种。因此,广义的休息时间又称为“休息休假”,本书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

劳动法上的休息时间的最显著特点是其具有基准性,法律所规定的休息时间是最低休息时间,用人单位不得突破下限标准,但用人单位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自行增加休假时间。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有关休息时间规定,凡低于最低休息时间一律无效。

一般来讲,休息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用膳和工间休息的时间,依据劳动者生理规律和习惯,劳动者应在工作4小时后有一次间歇休息时间。间歇时间的长短因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但最短不得少于半小时,一般1-2小时。

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结束至下一个工作日开始之间的休息时间。《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即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而缩短工时情形下休息时间更长。实行轮班制的企业,其班次必须平均轮换。

3.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时间。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周后应当享有的休息时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但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周内,至少应当有连续24小时以上的休息时间。

案例

996工作制不可取

2015年9月初,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宣布实行全员996工作制,即上班时间调整为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上班6天,没有任何补贴和加班费。此举立即引起全体员工的愤怒和不满,本来加班已成常态,员工为了饭碗之计默默忍受,没有想到公司居然将加班固定化,公司认为这是互联网企业的潜规则,在特殊时段,要求大家必须紧张和兴奋起来,大干100天,以创造更高更辉煌的工作业绩。对此,部分员工无法继续忍受,纷纷离职,并要求公示给予被迫辞职的经济补偿。996作为一种工时制,多存在于互联网等创业公司,这种工时明显超过了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的标准工时时间,每周工作时间增至72小时,属于严重超时加班。企业固然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但这不能成为超时加班的理由,更不能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强迫加班、拒绝支付加班工资。显然,这家企业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