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偏见与臆想并存的对华报道

偏见与臆想并存的对华报道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因为地理相邻、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等原因,印度媒体更是关注中国、重视对华报道。尽管因领土纠纷和地缘政治原因,两国在利益上存在局部冲突,但无疑和平与合作对双方的利益更大。而在全球化市场的自发作用下,中印的年度贸易额已经达到近500亿美元,各自给对方提供的就业和税收机会都是巨大的。尽管印度官方在对华问题上保持和平立场,但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人士的对华敌对情绪却非常严重。

中国是最受亚洲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中国经济30多年迅猛发展的结果。而因为地理相邻、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等原因,印度媒体更是关注中国、重视对华报道。进入21世纪,面对中印同时崛起的局面,印度国内出现了一种同中国“较劲”的心态,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中国成了印度英文主流媒体“最敏感的神经”,它们争相挖掘中国新闻,以保持竞争力。“China”一词成为许多媒体增加收视率、吸引目光的灵丹妙药。

总体而言,印度报纸对中国的看法非常负面。如果报道对象涉及中国的环境污染、拆迁争议等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读者都爱看批评报道,而且中国也实际存在这些问题。然而印度报界对中国存在强烈的戒备心理,对涉及中国的国际事件的解读往往是凭空臆造:中国参与斯里兰卡工程,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印度洋牵制印度;中国的华为公司在印度出售电信设备,他们认为这会妨碍印度的国家安全。总之,凡是中国人在南亚的商业运作,他们都能看成是针对印度的阴谋。

在这种报道姿态的背后,是一种对华怨恨的情绪。造成这种怨恨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三件事情的焦虑:一是1962年两国发生的冲突。虽然事过境迁,但是每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总是对最近一次重大挫折耿耿于怀。二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伙伴关系。很多报纸的发言者都不讳言他们最大的假想敌是巴基斯坦和中国,巴的发展与印度的差距越来越大,但中国却是个强劲的对手。三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对中国有越来越强烈的竞争心理和嫉妒心理。

其实,印度报纸对中国有些反应过激了,双方绝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尽管因领土纠纷和地缘政治原因,两国在利益上存在局部冲突,但无疑和平与合作对双方的利益更大。比如,尽管中巴外交关系密切,经济合作也有政府的背书,但在2010年,双方的贸易额还没超过100亿美元。而在全球化市场的自发作用下,中印的年度贸易额已经达到近500亿美元,各自给对方提供的就业和税收机会都是巨大的。

印度的一位电子工程师认为,印度媒体无视现实合作而一味排斥中国不值得一哂:别太相信媒体上的胡扯,那是新德里的政客和编辑们的看法,因为他们需要树立一个敌人,就不断说那就是我们的敌人,人们相信了,就真的认为有了敌人。[11]类似安全困境理论所说,如果双方都真的以为对方就是敌人,那双方就真的成了敌人。

《印度时报》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了。实际上,中印边境事务一直是《印度时报》制造噱头和假新闻的重灾区。一方面,中印没有得到两国政府共同认可的边界协议和界碑,边境巡逻的军人在无意中误入争议地区的事并不鲜见;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印度记者“走基层”去边境地区考察过的少之又少,不了解这一地区历史与地理的复杂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某些不愿看到中印关系不断加强的政治势力的裹挟下,《印度时报》某些编辑、记者很容易偏听偏信甚至无中生有。

《印度时报》国际新闻的观点来源也有问题。一些非政府层面的分析家、退役将领和退休文官经常在该报上发表意见,影响公众对华认知。尽管印度官方在对华问题上保持和平立场,但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人士的对华敌对情绪却非常严重。2009年印度主流英文媒体“反华歇斯底里”反映的其实是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精英的对华认知。

实际上,印度国民不仅关注国内报纸关于中印经济模式和发展态势的比较,《金融时报》、《经济学家》等国际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也会引起印度人的强烈反响,他们非常在意里面提到的内容,比如印度在信息产业上的优势、印度的民主制度优劣等。实际上,西方媒体很喜欢把两个领土广袤、人口众多、潜力巨大的东方古国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甚至造出“CHINDIA”一词。

印度的媒体对这种比较的游戏更是乐此不疲,比如,他们非常喜欢把孟买和上海做比较。然而,神女有情、襄王无梦,中国人却没有类似的兴趣,对印度也不太了解。北京、上海的市民喜欢向伦敦、纽约、巴黎看齐,而不愿意和孟买、新德里比肩。这也许说明,中国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印度的认可,而不是相反。

虽然印度地方纸媒还有一定空间,但是与电视和新兴媒体相比,还是相形见绌。毕马威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媒体分行业中,纸媒的增长率排在倒数第二名,仅高于户外广告,是仅有的两个增长率小于10%的媒体行业。在未来5年里,印度媒体市场预计年均增长15.2%,面对其他媒体的挤压,纸媒将会从占行业比例的1/4下降至1/5。照此下去,印度纸媒的“例外”持续不了多久。

【注释】

[1]《人民日报》驻印度记者廖政军:《印度报业“老大”地位难撼动》,转引自《新闻实践》2011年第1期。

[2]2011年3月3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是12.1亿。

[3]王耀东:《印度报业蓬勃发展迎接新媒体挑战》,《新闻战线》2008年第1期。

[4]维基百科称,印度登记的语言超过1600种。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 A6%E4%BA%BA。

[5]Usha M.Rodrigues,“Print Media in the Era of Globalisation”,in Maya Ranganathan ed.Indian Media in a Globalised World,SAGE Publication,p.57.

[6]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博物学家。1932年发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以讽刺笔法描写他心目中的未来世界。

[7]陈力丹:《印度独立后新闻业发展的四个特征》,《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5期。

[8]崔英宰:《亚洲新闻媒体中描述亚洲国家:网络分析》,《第六届亚洲传媒论坛——国家形象传播论文集》(2008)。

[9]Elizabeth C.Hansona,“Framing the World News:The Times of Indiain Changing Times”,Political Communication,Volume 12,Issue 4,1995.

[10]《印度空军日常坠机超700架 雷达难挡空中入侵》,《青年参考》,转引自新华网。

[11]周文翰:《印度媒体上的中国》,《金融时报》2010年11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