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华记者的对外报道活动

来华记者的对外报道活动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外国记者本着人类进步事业来华就中国事务与中国问题开展的对外报道,在时间上要早于中国本土有组织、成建制的对外报道。总之,在中国对外报道的滥觞时期,外国记者在华新闻事业表现了引人注目的动向,在中国对外报道中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尤为难得的是,这些外报能够报道一些中国报纸所无法如实报道的消息。

三、来华记者的对外报道活动

如我们在第一章中界定中国对外报道概念时所指出的,对外报道不仅包括中国新闻工作者向境外受众(外国人和华人华侨)和来华的境外人士报道中国的新闻信息与本国政府的政策、主张等,而且还包括境外新闻工作者与新闻机构来华向境外受众(外国人和华人华侨)和在华的境外人士所开展的新闻活动。外国新闻工作者所开展的对外报道往往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熟悉所在国的受众接受兴趣、文化无缝联结等。值得注意的是,外国记者本着人类进步事业来华就中国事务与中国问题开展的对外报道,在时间上要早于中国本土有组织、成建制的对外报道。如1917年创刊于上海的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就是一份以介绍并评论远东和中国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报纸。报名中的“密勒氏”来源于它的创办人美商汤·弗·密勒氏。著名记者斯诺1928年9月来华后曾担任该报的助理编辑与代理主编,采写的许多重要新闻(包括在延安采写的)在该报发表。该报1950年改名为《中国每月评论》,1953年6月停刊。

在中国对外报道滥觞阶段,出现一批外国新闻记者来华开展新闻活动。这就中国而言构成对外报道,而对这些记者而言则是国际新闻采写活动。20年代末起,同情与支持中国人民及其正义斗争的外国新闻工作者纷纷来到中国,向全世界报道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斗争。有些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斗争真相。其中突出的是埃德加·帕克斯·斯诺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华新闻活动。

1928年9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被聘为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和代理主编,同时兼任《芝加哥论坛报》驻华记者。此期,斯诺沿中国的铁路线在各地作游历采访活动,目睹中国人民的苦难,采写了《拯救二十五万生灵》等报道在海内外媒体发表。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等重大突发事件中,斯诺都亲往事发地东北和上海实地采访,采写了许多出色的战事、战地报道,并与鲁迅、宋庆龄等中国名流结识。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当晚,斯诺便给美国的《纽约太阳报》发了一条独家新闻,及时向全世界公开报道。

最为出色的是他关于陕北苏区的报道。1936年6-10月,斯诺历时100余天,从陕北苏区到甘肃、宁夏西征军前线,行程3000里,从工农群众、红军指战员到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进行广泛采访。他同毛泽东作了十多个晚上的访谈。11月14日起,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和国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毛泽东访问记》等数十篇关于陕北苏区的考察报道和上百幅新闻图片,首次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斗争和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英勇业绩,突破了国民党当局长达9年的新闻封锁,向世界传播了中共对时局的看法和主张,使中国人民的进步斗争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同情和尊敬。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他的报道根本改变了世人对红色革命的印象,甚至中国形象,吸引西方世界“重新发现中国”。

中国新闻史上“3S”之一、美国女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于1928年12月下旬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来到中国。在采访中,她看到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困难。寓居上海后,她参加了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担任英文出版和对外通讯工作。1933年出版《中国人的命运》(Chinese Destinies), 1934年出版《中国红色风暴》(China's Red Army Marches),向全世界报道中国的社会黑暗现状,披露中国革命真相。1931年“左联”五烈士牺牲的报道,就主要是通过她实现对外传播的。1936年,她见证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采写了一批真实报道,并亲自在西安电台用英语广播向全世界报道了事变真相。1932年1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史沫特莱协助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周刊《中国论坛》(China Forum)在上海出版。内容主要介绍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刊载进步文艺作品。1934年朱德致电称赞该刊,用铁笔把工农红军和苏维埃的胜利“宣布到世界”,“击破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封锁消息的铁壁”。

1936年2月,英文半月刊《中国呼声》(The Voice of China)在上海创刊,由美国共产党派遣国际友人曼尼·格兰尼奇与其夫人格雷丝来华创办,主要编撰人员有路易·艾黎、史沫特莱、希伯、斯诺等。该刊以伸张正义,让世界人民听到中国人民的抗日声音为宗旨,远销东南亚、印度加尔各答等地。

同时,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通讯社也纷纷来华开展对外报道业务。1929年3月,美国合众社在上海设立分社,开始在中国活动。当时美国新任国务卿史汀生发来贺电云:“以前美国在东亚,缺乏足以代表美国之机构,及在亚洲植其势力之不易,即因中美间往来之新闻为量不多也。……今此项新闻事业之发展足以使美国在本部之人民,与东亚发生较密之关系。”[10]合众社上海分社设立后,还与国民新闻社签订了电讯交换协定。

同年年底,法国哈瓦斯社在上海设立远东总经理,在上海、北平、哈尔滨和香港4城市派驻记者,开始正式在中国活动。这些记者将新闻稿发往越南西贡总社,西贡一方面将中国的消息用无线电转发巴黎,另一方面将法国及欧洲各地的特别消息供给中国各报。1934年底,中央通讯社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约。中央社上海分社开始发英文稿,供本市各英文报纸刊登,并用以与上述两家通讯社交换新闻。

总之,在中国对外报道的滥觞时期,外国记者在华新闻事业表现了引人注目的动向,在中国对外报道中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在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字林西报》、《大美晚报》和《密勒氏评论报》如实报道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种种活动。尤为难得的是,这些外报能够报道一些中国报纸所无法如实报道的消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