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英分歧与协调的主要影响评估

美英分歧与协调的主要影响评估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亚洲冷战格局演进和美英对华政策的转轨时期,美英的分歧与协调,既是这一格局变动和政策转轨的表现,同时也对亚洲冷战格局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美对抗中,最危险的局面是1950年6月27日美国宣布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和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重挫美军,当时,中美冲突一触即发。此外,在朝鲜停战谈判中,英国也对美国施加了很大影响。

第四节 美英分歧与协调的主要影响评估

在亚洲冷战格局演进和美英对华政策的转轨时期,美英的分歧与协调,既是这一格局变动和政策转轨的表现,同时也对亚洲冷战格局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冲突可能升级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正是全球冷战在亚洲地区演变成局部热战的时期,也是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与中国外交中的革命色彩全面展示和付诸实施的时期。冷战思维决定了美国把中国的共产主义看成世界共产主义扩张的一部分,要坚决加以遏制。美国对共产主义的偏见又因为其全力支持的蒋介石“政权”被中国共产党打败而更趋强化,所以不论从意识形态上还是感情上美国都无法接受中国共产党执掌中国大权的现实。更何况,新中国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帝国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秩序,危及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和话语权威。初登世界霸主宝座的野心,凭借举世无双的实力地位,使美国力图通过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甚至军事压力来打击中国共产党人的“傲慢情绪”,迫使中国共产党人承认美国的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并阻止中苏结盟,以构建符合美国利益的亚洲国际秩序。一位历史学家是这样形容美国人的盛气凌人的:“美国人就像罗马人,决不允许对他们的权威提出挑战。”[124]长期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反帝情绪,在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斗争中激发起来的强烈的民族情绪与革命激情,使中国人民以崭新的革命姿态向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以及旧的国际秩序、国际规则提出挑战。新中国的革命外交不仅把取消不平等条约,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和文化影响,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放在突出的位置,而且对帝国主义的军事干涉和政治渗透也保持了高度警惕。在两大阵营的对抗中,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而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又长期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则成为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革命政权巩固的重大威胁。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目标、思维方式与历史积怨决定了两国冲突和敌对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由于当时中美之间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沟通,一旦发生冲突,很容易使冲突升级,双方回旋和协调的余地很小。特别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和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后的这段时间,中美冲突升级的可能性急剧加大。在中美紧张对抗的格局下,由于英国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又在极力寻求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关系,希望充当东西方之间的调停人,而且事实上一直借助印度以及中英建交谈判的联络纽带与新中国保持着对话和沟通,英国因而成为中美对抗的缓冲力量。

英国在限制中美冲突升级方面起到了这样一些作用。首先,由于英国是美国的主要盟国,美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必须与英国磋商,英国往往利用这一点对美国施加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美国可能采取的极端行为,如在朝战爆发初期,美国同意不把朝鲜冲突扩及中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联大通过了邀请新中国代表前往联合国谴责美国侵略台湾的议案。英国的努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在中美对抗中,最危险的局面是1950年6月27日美国宣布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和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重挫美军,当时,中美冲突一触即发。在这两次事件中,英国的抑制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学者对此有较多的研究,笔者在此不拟展开论述。从前文论述中所涉及的内容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解放台湾之时,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宣布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和台湾反攻大陆,当时整个西方世界都非常担心,一旦中国人民解放军不顾美国的威胁,攻打台湾,朝鲜战争就会立即升级为一场和中国的全面战争,苏联也会因为和中国有反侵略的军事同盟条约而卷入其间。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将难以置身事外,新的世界大战也可能因此引爆。在这种情况下,在印度等亚洲国家和苏联的积极推动下,英国积极斡旋。尽管英国提出的用美国撤出台湾海峡和解决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为条件来换取朝鲜停战的建议遭到了美国的坚决拒绝,但是由于英国的强烈反对,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的侵略行动一直没有成为联合国授权下的集体安全行动,美国在台湾的行动就只能是美国的单边行动,得不到世界舆论的支持。由于这一根本制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客观存在,使得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尽管在后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北跨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导致中国参战。虽然在该问题上,英国未能施加有力影响阻止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行为,但在11月份,当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重挫,麦克阿瑟叫嚣要将战争扩大到中国,此时杜鲁门也宣称要对中国动用原子弹,中美冲突升级再次迫在眉睫。由于担心苏联一旦介入将会导致战争升级;担心美国在中国动用原子弹会使西欧遭到报复,成为苏联原子武器的试验场;担心中美冲突扩大会使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因此,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和以印度为首的亚非国家积极进行斡旋。英国首相艾德礼亲赴华盛顿,与杜鲁门进行首脑会谈,全面探讨全球战略及远东局势的问题,正像威廉·斯塔克所言,在华盛顿会谈初期,英国首相艾德礼率先在华盛顿高度情绪化的气氛中注入了少量的克制。国际调停的努力失败后,美国又迫不及待地操纵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此时主持英国外交部日常工作的外交部国务大臣扬格素以主张对美强硬而著称。在他的影响下,英国内阁先是否决该提案,后又强烈要求美国对谴责内容进行修改,这一修改实际上“使对中国进行制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125]。杜鲁门将执意要求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解职,英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为西方学者所公认。此外,在朝鲜停战谈判中,英国也对美国施加了很大影响。这些问题因不在本书议及的范围内,也只能略述到此。其次,即便英国的很多努力并未产生实际的效果,但在冷战高峰期,美英分歧的存在本身也对消解冷战对立局势有一定的客观影响。不论在对华问题上,还是在联合国的讲坛上,由于英国和印度的缓冲作用,东西阵营的分野和对抗还不是特别的明显,美英之间的分歧暴露了资本主义阵营并非铁板一块。再次,在中美缺乏正常交往渠道,特别是在双方的对抗升级到战场上兵戎相见的情况下,英国也借助印度的中介作用与中国保持联络畅通,为中、美双方了解对方的意图提供了一条信息沟通的渠道,这对中美双方进行必要的接触留有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像布赖恩·波特所言:“两个或更多的大国之间,如果没有外交关系是不能令人满意,也是危险的。”这种观点经常为英国在联合国的发言人所强调。这也就是当初丘吉尔主张承认新中国时所强调的:“如果外交关系不会总是很顺利,但它至少可以澄清国家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很坏的外交关系,但每一方有机会能够了解对方的见解、意图和渴望,这总比彼此之间一无所知,完全靠摸索和瞎闯要强些。”[126]

第二,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一度坚持承认新中国的原则、立场,并履行相关义务,在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英国的不合作致使美国孤立、遏制和分裂中国的诸多计划或被迫放弃或因受到阻碍而难以产生美国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同样在中国尤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充分。由于英国的不合作态度,美国孤掌难鸣,不得不放弃用支持“台独”、联合国托管台湾等手段使台湾与中国大陆永久分离的计划。也由于英国的积极推动,美国一度公开对外宣布放弃台湾、不干涉中国内政。由于英国的强烈反对,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的侵略行动,一直没有成为联合国授权下的集体安全行动。在世界舆论的压力和盟友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不得不公开澄清,第七舰队进驻台湾只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从军事上中立台湾,暂时的军事中立并不影响台湾最终政治地位的解决;美国对台湾没有领土野心,无意永久占领该岛;台湾未来的政治地位将留待国际社会解决。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台湾问题的协调中,正是由于英国的始终坚持,美国不得不接受台湾历史上属于中国、中国国共双方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其他国家对台湾提出过主权要求这一基本前提。美国企图改变台湾属于中国的野心终未完全得逞。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对日和约签约权问题上,英国积极做盟国的工作,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甚至是为新中国揭露美国的罪行提供了讲坛。在朝鲜战争的高峰期,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谴责美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尽管英国的许多努力并未奏效,而且英国基本上都从原先积极的立场后退,但努力本身也是有价值的,它为中国争取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国际支持,也为中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提供了一个砝码。“英国没有决定西方在东亚的政策,但是她确实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对美国的政策施加了影响”[127]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由于英国在涉及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方面的特殊身份,它不能旗帜鲜明、始终如一地履行承认新中国的相关责任,在很多问题上对美国都做出了原则性让步。如支持美国在联合国搁置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讨论、最终认可美国提出的在对日和约中只规定日本放弃对台湾的主权而不提归还中国的做法、同意美国把中国排除在旧金山对日和会之外等,英国的表现都违背了其对新中国的承认所应有的立场,使其政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英国的两面政策和动摇反复的立场,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造成了英国是美帝帮凶和代言人的印象,这成为中英关系无法取得根本进展的主要阻碍,也在客观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留下了不少的后患。新中国被联合国组织排斥在外长达二十多年,台湾至今仍是重大的遗留问题,这些与英国当初的行为不无关系。英国政策的内在矛盾和不断反复固然是各种利益冲突的产物,是英国实力地位有限的表现,同时也是冷战现实无法避免的结果。但英国追随美国的行为不仅使英国难辞其咎,中国当时对英国的指责的确有道理,而且追随美国的结果使英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形象和信用受到打击,因而也大大限制了其在东西方之间充当调停人角色的积极发挥。

总之,英国在抑制冷战、抑制美国在对华政策中出现极端因素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一积极作用非常有限,而且英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