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仓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太仓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把太仓放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维度中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太仓社会现代化尽管有自己的一些地方特色,但并没有脱离中国现代化轨迹。招商引资、企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太仓,其人数相当于户籍人口数量。从2005年开始,太仓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当前,太仓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医疗服务有保障等社会现代化基本目标。
太仓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现代化之路太仓实践与探索

如果把太仓放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维度中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太仓社会现代化尽管有自己的一些地方特色,但并没有脱离中国现代化轨迹。这在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关系的演变上得以有效的体现。回顾太仓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总体社会时代的社会自主萌芽

1978年我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太仓拉开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序幕,农民开始“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长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格局被打破。乡镇企业的异军崛起和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初,太仓以工业为支柱、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为乡镇拓展了更大的社会和市场空间,反过来也提升了社会的自主能力。

太仓乡镇企业发展与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上放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所有经济计划都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然后下达给地方政府去执行,这就是总体社会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不仅是政府向社会放权,也是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放权,在这个放权过程中,地方政府与社会在原有的社队企业发展基础上动用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乡镇企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概言之,乡镇企业从原来的社队企业发展过来,借助于改革的体制和政策动员,找到了地方政府和村社的支持,从而得以快速发展,其基本前提是:地方政府和村社不仅为乡镇企业提供法律、体制、资金、土地、劳动力等保证,而且乡镇企业的发展目标是谋求政府、社会和老百姓的富裕,从而获得强有力的政治和社会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机制、经济理性、技术等现代性因素得以滋长、扩大,从而带来了太仓的社会结构多样化、复杂化以及自主社会空间的形成和扩大。

2.第二阶段:向市场社会转型中的乡镇企业改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纷纷改制开始,太仓才算迈入了市场社会阶段:地方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将企业直接交给市场。当时改制的背景是: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快速发展中,集体企业的体制性缺陷显现出来。使乡镇企业退出历史舞台的真正推动力,不是乡镇企业自身的产权明晰化要求,而是企业经营亏损情况下公司化的地方政府的理性。这里且不说乡镇企业改制的真正动力是什么,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政府退出企业生产经营而让市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看,乡镇企业的改制确实有利于推进太仓的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对社会的冲击也是挺大的。改制至少从三个方面改变了太仓的社会关系形态:其一,社会分化明显加快,改制中少数人成为老板,绝大多数人从集体企业的享有者变为纯粹的打工者,更有人下了岗,失了业,当地人的就业就没有以前那么稳定,完全依赖于市场竞争。其二,集体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甚至私营企业,影响到社区、村庄的福利。其三,改制中产生的社会矛盾自然会增加,特别是老百姓对于改制的具体做法并不是很满意。改制前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乡镇政府、村社、企业与老百姓在经济上通过集体所有制捆绑在一起,而改制后这四者出现利益分离,联系的纽带不是集体所有制,而是市场机制:企业盈利如何与老百姓没有直接的关系,老百姓不再是靠集体身份进厂打工,而是作为市场上的劳动力去竞争就业;社区和村庄的收入不再是靠企业提供,最多靠出租厂房和土地,一些村庄根本就没有什么集体收入。在这个时期,市场似乎成为社会资源的绝对主导机制,这显然是一种大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形态。

改制后太仓市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在于利用“沿江”“沿沪”的“双沿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太仓实现了由单一所有制结构向民营、外资、新国资等的转变。招商引资、企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太仓,其人数相当于户籍人口数量。乡镇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外来人口增多,背后的推手似乎都是市场机制,彰显了市场社会的形态和特性。

3.第三阶段:行政社会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2005年,太仓完成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了人均GDP超8000美元,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分别超2500美元和1200美元。从2005年开始,太仓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十二期间,太仓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以港强市、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和最佳宜居城市。

但是,太仓市场发展在促进太仓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不少问题,如贫富差距、村社差距不断扩大,利益分配纠纷和矛盾、外来人口管理问题日显突出,特别是城乡差别问题、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问题、阶层关系问题,成为太仓发展中的三大问题。这些都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秩序重建问题。由于过度地追求经济效率,损害了人和社会的其他一些属性,比如传统的合作关系、集体福利,弱势群体在市场的竞争中难以获得有效保护等。

2000年后,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太仓市政府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社会秩序和社会现代化行动:强村并弱村、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撤乡并镇、撤村并村、富民强村、政社互动和三社联动、社会建设规划等。政府的强力行动,不但有效地遏制了市场对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公共利益的侵蚀,而且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事业现代化“三化”有效地推进了太仓社会现代化。

当前,太仓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医疗服务有保障等社会现代化基本目标。并且,市政府认为政府职能有调整的必要,推出了“政社互动、三社联动”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试图扭转政府过于强势、包揽一切而社会自治弱小的局面。行政社会不同于总体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并不排斥社会的自主性、自治性,没有意图也没有能力将社会纳入到行政控制和管理之中。原因在于,市场社会为社会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奠定了制度和观念基础。由于有了自主的社会空间和社会资源,人们对自主的社会组织有了现实的需求,一些互助性的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当然,由于总体社会的运行逻辑并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因此,尽管进入了市场经济发展时代,但是这种靠行政逻辑去管理和配置社会资源的做法依旧成为首选,进而造就了行政社会这样的社会形态。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当前太仓正处于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从总体社会转向市场社会和行政社会的过程中,不论政府发挥什么作用,更多的是关注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建设,并没有将重点投向社会建设和社会现代化。其间出现的社会现代化变迁,更多的是在转向市场化过程中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相应的社会空间,使社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但由于社会的自主能力不强,所以就难以抗拒市场力量的侵蚀,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社会风险和价值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力量又走向前台,去主导社会现代化进程,从而出现用行政力量主导社会现代化的行政社会。那么,要迈向现代化社会,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究竟会形成什么样的合力和关系呢?

根据现代化理论,目前这种以行政力量主导的行政社会还不能算是现代化社会。这里所说的现代化社会是一种目标性的或理想型的社会形态,至少应具备这样一些要素或条件:合理、和谐的社会结构;普惠多元的社会福利;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融合的社会关系和联系;自主、自立、合作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共同体;没有制度歧视和等级歧视的权利结构;城乡共荣、人与自然共生的花园社会;多元、包容、开放、健康的价值观念。这样的现代化社会不仅应具有自主化解传统与现代矛盾、地方特色与开放矛盾、城乡矛盾、阶层矛盾、人与自然矛盾、市场与社会矛盾、社会与行政矛盾的能力,而且应具有吸纳传统、其他社会优势的能力。

就太仓目前的社会现代化进程而言,要实现如此高水平的现代化社会,其已经具备了一些良好的条件和优势资源。但是也要看到,其离“健全的社会”还有很大距离,即便欧美发达国家本身,也在遭遇一些现代化困境,正如弗洛姆所指出:“西方世界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舒适的物质生活、相对平均的财富分配、稳定的民主和持久的和平;但是,正是最接近这个目标的国家表现出了严重的精神不平衡的症状……这些资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及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否存在某些根本性的错误?”同样,我们在分析和讨论太仓现代化社会该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不把弗洛姆对欧美发达国家研究发现的这个问题作为我们思考的一个起点,期待太仓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现代化的目的是创造幸福、快乐、共享、健康、和谐的“健全社会”,在这个目标中,人应具有核心的目标地位。基于这样的视角,太仓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现代化应更多地去构建和挖掘社会参与、社会自主、社会合作的机制和资源,太仓提出的“政社互动、三社联动”理念和做法正合乎社会现代化的这种转变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