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内外社会现代化研究述评

国内外社会现代化研究述评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迄今为止,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并不是有明确共识的,而且有关现代化理论很少对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做明显的区分。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最终实现具有现代性的社会。
国内外社会现代化研究述评_现代化之路太仓实践与探索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作为一种特定理论并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出现的。广大新独立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本国的贫穷落后面貌,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都选择了社会现代化道路,将其视为改变落后状况的必然步骤;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发展。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进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就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来说,这一社会发展过程实际上起始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工业革命,至19世纪席卷西欧、北美,到20世纪中期以后形成世界性潮流。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以后一些重要的社会学家如E.迪尔凯姆和M.韦伯等人的研究。

迄今为止,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并不是有明确共识的,而且有关现代化理论很少对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做明显的区分。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我国对现代化有不同的提法,从1954年提出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到1964年提出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再到1979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都有一些差别。从现代化理论诞生来看,也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对欧美近代发展的透视和概括,另一条则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注视和分析。

近现代西方社会和人文科学的重要使命,就是如何去解释和分析它们所处时代出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尤其围绕着如何解释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而展开长时间的争论和研究。按美国社会学家布莱克的分析,在对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反思过程中,首先是用进步的概念取代神学的解释,认为近代欧洲是理性力量驱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其次是用精神理念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如黑格尔将历史看作是自由原则这样的精神理念在不断冲破给它设置的障碍中而取得发展的过程;而马克思则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法去解释欧洲的社会发展。所有这些研究都以近代西欧社会发展为模板,无形中奠定了一种“西方种族中心论”的西方化或西方文明的观点:“西方仍然被认为是决定性地取代着世界上其他各地的传统文化。”因此,西方一些学者曾将欧洲近代发展概括为“西方化”。到20世纪50年代才找到一个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解释和分析框架——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另一个动力源自于西方学者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注释和解释。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些社会学家超越欧美国家,将眼光瞄向非欧美国家的发展,用现代化理论取代过去的西方化观点,解释西方社会近代以来的进步和发展,并为非西方社会提出了所谓的发展路径——按西方社会那样去做就可以实现现代化。特别是对那些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学者来说,现代化专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而欧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因此,不存在现代化问题了。在他们看来,现代化理论虽然是从欧美发展中总结出来的,但主要是用于解释和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了。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化理论被视为一种发展理论。

在各种现代化理论中最常出现的是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科技、组织、工业化、城市化等概念。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最终实现具有现代性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知识的进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社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正如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认为,“大多数现代化理论家主张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主要区别在于现代人对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而这种控制能力又建立在科学和技术知识扩大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研究者列举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特点,在韦伯和帕森斯看来,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于社会组织原则的不同:传统社会更多的是采用特殊性、先赋性等原则组织起来,而现代社会则是通过普遍性、获致性原则组织起来的。中国哲学家梁漱溟所说的中国以职业分立为特点而不同于西方的阶级分化为特点,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社会不同于西方现代社会的差别。

尼日利亚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奥康内尔从三个方面阐释现代化的内涵:一是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是现代化的核心,这实际上是一种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方法;二是工具和技术的大量增加;三是社会结构的灵活性和连续性的认同。鲁道夫夫妇很具体地描述了现代性的内涵:“‘现代性’意为:地方纽带和地区性的观点让位于全球观念和普世态度;功利、计算、科学的真理压倒了感情、神圣和非理性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基本单位不是集体而是个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相互联系不是依据出身而是靠选择;他们以主宰者的态度而不是用听天由命的态度去对待物质环境和人类环境……政府再也不是超人的权力象征,不让普通人进入,而是以参与、允诺和对公众负责作为它的基础。”

不论是韦伯、帕森斯,还是萨顿、奥康内尔、鲁道夫夫妇等现代化理论家们,对现代社会或现代化都有一些共同的看法:随着科技的创新和发明,人类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影响到社会组织形式、职业结构、权力结构、男女结构乃至健康、生命等。但是现代社会不是突然就达成的,也不是完全与传统社会断裂的,而是通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实现的。因此,亨廷顿认为,对现代化过程,大多数作者或明或暗地达成了对九个特征的一致看法: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复杂的过程、系统的过程、全球的过程、长期的过程、有阶段的过程、同质化的过程、不可逆转的过程、进步的过程。他提出了现代化的五大目标,即增长、公正、民主、稳定以及自主。

虽然以上有关现代化的看法曾被批为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确实也忽略了传统与现代并不一定是断裂的这一现实,但是,它们仍然受到学术界和各国政治家们的关注和青睐。这与其包含的一些精彩观点和分析密不可分,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一些缺陷而完全抛弃它,关键在于去芜存菁,进行具体的扬弃。其一,现代化并不是一些学者凭空捏造出来的概念,而是人类文明进步在近现代的具体体现和进程。其二,现代化过程中各国虽然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但是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东西,只要进入这个进程,这些普遍性都会呈现出来。其三,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并不是天然的对立或契合,而是一个相互建构的过程,从而造就世界多元现代性。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并不是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而是从现有的现代化理论中寻找分析和研究太仓社会现代化的一些独特视角和观点,这也是一个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对话过程。

实际上,现代化是一个科技发明和推广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能力变化的过程,而社会现代化就是指社会组织方式和能力的变化过程。在这里,社会是相对于政府、市场而言的,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区村落、家庭家族、社会关系、个人等。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从隶属、依附于政府(或神权,如天主教),迈向自主、自立并具有与政府平等地位的主体,从原来的封闭状态迈向开放和流动的状态,从简单的乃至两极的社会结构转变为复杂、多元的社会结构,从世袭等级转变为职业等级,从传统权威转变为多元权威并存。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政府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变化:在传统社会时代,社会和市场都是隶属于政府(君权)的,缺乏独立性,在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王朝时代,社会和市场都是很微弱的,如英国经济人类学家波兰尼所说:“市场在各个国家内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直到近代以前,都是不重要的。”特别是在欧洲,随着科技发展,非生物力逐渐取代人力、畜力,社会和市场就有了独立的基础,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从而带来社会的发展,进而有能力冲破君权、神权的监控,动摇它们的基础,最终出现作为现代化标志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这实际上就是社会、市场和政府三者关系的重组和重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市场获得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能力。

纵观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我们应该也可以将其研究系统化,以提高我们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科学认识并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