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国际标杆

中国建设世界城市的国际标杆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纽约、伦敦、东京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其城市国际化水平在全球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三大城市代表了国际化城市的顶级形态,这些城市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对核心区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纽约是最早迈入世界城市之列的城市之一,也是城市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全球控制力和影响力是纽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保证。世界金融中心建设是伦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核心。

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建设世界城市的本质就是选择世界最先进的发展理念、最创新的发展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要进一步认识城市国际化发展,建设世界性城市的基本内涵、基本规律,有必要对世界上知名的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进行借鉴,为城市国际化发展找需求、找差距、找问题、找标杆。纽约、伦敦、东京作为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其城市国际化水平在全球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三大城市代表了国际化城市的顶级形态,这些城市的发展历程、发展经验对核心区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纽约:从港口城市到全球首位城市

纽约是最早迈入世界城市之列的城市之一,也是城市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从一个普通的港口城市,发展为世界首位城市,纽约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纽约国际化城市发展走的是一条主要依靠自身城市经济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并不失其文化特色的道路。

全球控制力和影响力是纽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保证。纽约不仅是美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保险、金融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最集中的地方,而且是世界城市的典范,具有极为明显的国际化、区域化、专业化特征。纽约共有219家国际银行,全球90%以上的美元交易都通过纽约的银行交易系统进行,全球“五大”会计公司有三家总部设在纽约,纽约股票交易中心是世界最大的交易市场。因此,纽约对世界经济具有较强的控制力。纽约还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人文资源,在国际和区域范围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后工业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纽约构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支撑。20世纪70年代以来,纽约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日益衰退,制造业人数大量减少,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部门的就业人口和比重持续上升,以金融、商务服务、文化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发展,第三产业占绝对份额,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90%。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下,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典型的后工业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纽约逐步形成。其中,吸引国际高层次要素聚集、促进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不断向更高阶段升级是纽约构建后工业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

民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包容性造就纽约“文化之都”地位,形成国际化城市的核心魅力。纽约是一个国际移民城市,据悉,移民占纽约市人口超过1/3的比重,而且,几乎一半都是劳动力。移民作为纽约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造就了纽约城市的商业精神,推动了纽约城市人口结构的优化。纽约市的新闻媒介业、出版业、文化产业以及娱乐业的发展都得益于移民中杰出的艺术家,他们之间跨越文化的交流使纽约市成为潮流与时尚的发源地,并最终形成了纽约的多元文化风貌,奠定了纽约多元文化的基础。纽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提升了纽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繁荣了纽约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纽约的活力使全国各大新闻媒体愿意将此地作为总部,它们的宣传加强了纽约世界文化之都的形象。当然,国际间移民大量增加,国际移民从落后国家(地区)向纽约流动的趋势也加大了当地的社会分化,社会治理出现新的屏障。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建的城市治理模式为纽约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保障。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非政府组织发育良好,有一大批国际性非政府组织选择设立在纽约。它们为城市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发挥人道主义作用,监督政府的政策执行,鼓励在社区层面上的政治参与,帮助监督和执行国际协议等。通过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纽约的社会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环境日趋和谐,为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保障。

纽约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对世界高端人才形成巨大吸引力。在2002年至2011年,纽约市政府共投资544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其中,在中小学的建设、维护与现代化方面投资133亿美元,交通运输方面投资120亿美元,城市用水、污水处理和卫生系统方面投资122亿美元,公园、住房和经济发展项目方面投资74亿美元。教育支出的不断增加,使得教育规模庞大、资源丰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设施项目投资增加,文化设施项目众多,图书馆众多,公园系统规模大,接纳率和参与度很高;健康和社保投入的增加,使得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各种传染性疾病得到抑制和减少,注册医疗保险项目人员不断增加;住房安置措施有力,努力开发公房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并使用联邦租房补贴资助中低收入者租借私房;犯罪率不断下降,社会治安状况不断好转,在全美10个大都会中犯罪率最低。随着政府投资的力度加大,公共服务的完善,纽约社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一大批世界高端人才到纽约创业。

伦敦:从帝国之都到国际金融之都

19世纪中期,英国在全球建立起“日不落”体系,伦敦作为英帝国的政治中心、贸易中心、生产中心和金融控制中心,其国际影响力如日中天。20世纪中期以后,伦敦凭借其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以金融服务业作为主要推动力量,保持着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实现了从帝国之都到国际金融之都的蜕变。

四城市国际化环境之跨国企业国际化对比(2010年)

世界金融中心建设是伦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核心。伦敦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区,早在1998年第三产业总增加值就占到三产总量的66.49%,特别是三产中金融服务业的比重很高。伦敦城是英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伦敦城为大本营的金融垄断资本,控制着英国的经济命脉,对世界许多地方的经济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伦敦的国内生产总值占英国的1/5,其中超过4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30%以上的就业机会是以商业和金融服务为依托的。

服务主导型经济奠定伦敦国际化城市的地位。伴随伦敦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20世纪中期伦敦进入服务主导型经济阶段,这一经济结构奠定了伦敦国际化城市地位。中小企业是伦敦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力量。2001年,中小企业对伦敦经济的贡献水平分别是就业的43%,营业额的48.9%。与此同时,伦敦政府在制定企业发展政策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分别制定出台《伦敦科学、知识与创新战略规划》“投资研发减免税政策”等多项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创意城市建设是伦敦提高国际化城市实力的关键。大伦敦市政府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产业来经营,并提出“创意伦敦”的概念。近十多年,以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开始在大伦敦地区异军突起。凭借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出值,占伦敦年度经济总增加值16%的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

高端人才聚集是伦敦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智力保障。伦敦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雄厚的科研实力。英国在高等教育上每投入1英镑,就会获得1.56英镑增值回报,而伦敦的高等教育更是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5%以上。高等教育促进了伦敦及整个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伦敦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高素质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成为伦敦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区域协作是伦敦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大伦敦空间结构为伦敦区域协作提供了可能。早在2000年5月4日,大伦敦举行首次市长直选和市议会选举,经议会批准,新的大伦敦政府成立,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和1个“金融城”。在大伦敦政府的支持下,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实现伦敦不同区域的组合,推动多中心发展格局的形成,并通过调整增长方式反映伦敦文化多样性,使伦敦成为国际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榜样。特别是伦敦码头区改造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区域复兴,该中心区的成功改造进一步巩固了伦敦作为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

东京:从大东京都到东亚世界城市

东京是日本首都,也是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是目前公认的与伦敦、纽约并列的三大顶级世界城市之一,是全球化经济中第一个非西方的重要节点。作为亚洲的世界城市,东京有着不同于纽约和伦敦的发展轨迹,它经历了一个从一国政治首都向国家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心转变的过程。

国家战略指引东京城市国际化发展方向。国家战略是推动东京世界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国家政策是东京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东京通过政治体制上的联系和中央政府结成一体,成为日本参与全球竞争的代表,它主要以国家为基点进行全球运作。在国家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执行公共政策的公司、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构筑的金融和产业政策网络成为东京实施全球控制的工具。这种运作方式能充分体现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也使东京在执行政治决策中心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市场力量由弱渐强是东京发展的基本趋势。产业体系不断转变和优化是东京提升国际化城市实力的关键。东京产业第一次转移发生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奠定了东京都的日本经济中心地位。1955—1970年,东京都的企业、工厂及相关机能开始向周围三县转移,加速了东京都与周边三个县的一体化进程。东京产业第二次转移奠定了东京都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第二次转移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东京各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显著。1955—1965年高速增长期前后,日本的制造业向东京都集聚。此后,由于东京地价的上升,制造业又向东京圈扩散。服务业是东京都的第一大产业,占全日本同行业的比重也接近于l/4。商业是东京都仅次于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占全日本同产业的GDP超过1/4。这一时期以东京都为中心的东京圈,主要集中了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

东京分行业就业人数情况

纽约、伦敦、东京推动城市国际化的基本经验

强大的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纽约、伦敦、东京等凭借拥有众多的国际机构总部和举办大量国际会议成为国际政治的影响中心。目前,共有208个国际组织总部位于巴黎,57个国际组织总部位于伦敦、21个国际组织总部位于纽约、16个国际组织总部位于东京。大量国际机构总部聚集和国际会议的举办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

国际化城市通过占据全球产业高端推动城市国际化。国际化城市通过拥有数量众多的总部企业占据全球产业前沿。2008年,总部位于纽约、东京、伦敦和巴黎四城市的全球500强企业共有111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高达5.5万亿美元,占500强企业年度总收入的21.8%。其中东京是全球拥有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共计51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2万亿美元,占500强企业年度总收入的8.9%;其他国际化城市拥有的500强企业数量也居全球各城市前列,巴黎有27家、纽约有18家、伦敦有15家。纽约、伦敦、东京等凭借强大的人才、企业和市场优势,成为全球专利技术发明集中地和技术标准发源地,并通过控制技术标准和优先实施技术产业化,主导了全球产品更新和消费潮流,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引领中心。东京在2008年美国媒体评选的全球十大科技城市中排名首位,申请专利数位列全球第一,占全日本的比重超过1/4。纽约1998—2008年累计申请专利数为35444个,在美国排名第一。同时,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凭借世界级的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和相当数量的企业总部,成为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主要货币汇率及石油、黄金、铜等重要资源的国际价格形成中心。

服务型经济主导是城市国际化的显著特征。国际化城市服务业尤为发达,成为主导的经济部门。服务业发展日趋专业化,法律、会计、咨询、广告、设计、科学、高等教育、卫生等行业发展迅速,经济部门的规模越来越大。纽约以金融、商务服务、文化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发展,第三产业占绝对份额,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90%。在生产性服务的带动下,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服务主导型经济奠定伦敦国际化城市的地位。近十多年,以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开始在大伦敦地区异军突起。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服务业是东京都的第一大产业,占全日本同行业的比重也接近l/4。

推动城市国际化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影响力。纽约、伦敦、东京等凭借强大的文化资源和众多媒体资源成为国际文化的传播中心。纽约是美国的文化之都,除了世界著名的文化设施,如百老汇、林肯艺术表演中心、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外,还有2000家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2000多种报刊和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伦敦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亿人前来伦敦参观各类博物馆和画廊,伦敦艺术品拍卖额仅次于纽约,位于世界第二。伦敦拥有英国1/3的表演艺术公司、70%的录音棚、90%的音乐商业活动,75%的广播电视业收入,作为全球重要的传媒中心,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等多家电视及广播媒体和著名报刊都在伦敦设立总部。

和谐、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形成城市国际化的吸引力。不管是纽约、伦敦,还是东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社会环境和谐、开放、多元。今天的纽约是全球最活跃的文化中心之一,人人机遇均等。伦敦作为英国甚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经济中心,过去20年,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浪潮,置身于伦敦街头,多元面孔成为平常景象。东京也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城市,只要符合规则、满足条件,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在东京开展自己的事业。世界城市建设不仅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要,更要适应和引导更广阔区域内的人群需要。

城市国际化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全球化的治理结构。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世界城市需要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即全球化的治理结构。全球化加深了各国间的利益相互依存度,世界各国、各个城市之间必须携手合作。更重要的是,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流行疾病等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城市可以单独应对,人类只有联合起来。因此,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基础上的跨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这种跨界合作,就必须建立一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过程与全球力量的联系方式,形成一个有利于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创造跨界流动的全球化的治理结构。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崛起以后,吸引了很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大学设在东京。培养联合国官员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公共服务功能,这有助于形成日本的全球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