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顺分配,为激活国企打造双翼

理顺分配,为激活国企打造双翼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许多国有企业一直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缺乏生机和活力。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将国有资产作为主要资本投入而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国有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是企业行为的实践者。为了搞活国有企业,许多国企改为公司制。因此,为激活国有企业,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市场压力问题;二是经营者与员工动力问题。

多年来,许多国有企业一直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缺乏生机和活力。在我们一直喊着搞活国有企业,而仍然有不少国有企业没有活起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国有企业缘何缺乏活力?弄明白这个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将国有资产作为主要资本投入而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既然国家是投资主体,那么,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组织,势必以主人身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预,甚至直接插手企业的经营决策及日常管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政企不分、官企一体。

国有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是企业行为的实践者。由于“国有”的特殊性质,致使他们心中只是装着笼统的国家利益,缺少具体的企业利益和个人目标。这样,便造就了他们捧着“铁饭碗”安安稳稳,吃着“大锅饭”舒舒服服,当着“公家人”沾沾自喜。

国有资产没有很好地进人生产要素市场,在不同行业及企业间缺乏优化组合与高效配置。加之经营者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结果很少承担责任,往往造成经营过程的少、慢、差、费,使国有资产非但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大量流失。

许多国企的经营者,不是靠市场手段择优选配,往往由政府或其主管部门行政调配。有些来源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些来自转业的部队,还有些只因“级别”原因难以安置,被迫安排到企业做官。因此,这些经营者当中,难免存在不熟悉本行业务,没有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不懂得经济和法律常识,更难谙熟经营管理。加之,政府必要的决策失误追究制缺位,国企就有可能出现决策随意、管理松弛等问题。

不少国企生存在受保护的行业和领域,多年来,习惯于享受“肥水不流外人田”和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优厚待遇。其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只限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封闭系统,自然感受不到生存危机和优胜劣汰的压力。这些国企缺乏市场压力,原因是:政府没有下决心将其推向充满竞争的市场体系。企业不因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倒闭而产生后顾之忧,个别特殊企业仍然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饱食终日。即使是一些改制到位的企业也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的思想,在部分职工尤其是因行政任命而缺少压力的经营者眼里,企业经营好坏,对自己来说是“无本生意”,即使企业垮了,一些经营者一走了之,甚至有的照样升官,职工照样安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难以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国企的盈余主要用于纳税和企业积累,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及员工的利益分配缺乏有机联系,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系统丧失积极性,缺少内驱力。

某些国企的收入分配及激励机制存在很多积弊。就经营者而言,确实付出了比一般员工超倍的劳动,甚至为企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所获得的社会回报甚微,难免心理失衡,选择“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短期行为;企业职工,原本是企业的根本和宝贵财富,是企业生产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然而,他们的分量、地位有时被草芥般轻视。其工资、住房、升职及福利待遇,应该与其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成正比,然而,这些基本利益的分配,在某些企业中,非但不能体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而是鞭打快牛、人情势利。经营者与员工自身缺乏动力,原因是:在国企内部,没能建立使经营者与员工主动为企业竭尽全力的收入分配制度与利益驱动机制。相反,由于物质、精神利益在国企中的不公正分配,致使经营者与员工积极性受挫,创造性遏止。

为了搞活国有企业,许多国企改为公司制。诚然,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然而,构建出成功的企业组织并非易事。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大多仅仅在推进产权多元化方面作了尝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距离。真正使国企产生活力,还需要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面向市场的企业良性经营机制。

良好的经营机制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形成的规律与制度体系。对企业外部而言,主要包括以竞争、创新为特征的市场机制;对企业内部来说,主要包括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为原则的激励、驱动机制。当然,还有以监督与管理为核心的有效约束机制。因此,为激活国有企业,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市场压力问题;二是经营者与员工动力问题。

让国企呈现活力,必须为其打造双翼。

从企业外部角度,就是要为其增加压力,即将其推向市场体系。就好比培养游泳运动员必须先迫使其下水才能逐步提高比赛竞技。企业在波涛汹涌的市场汪洋中,无援无靠,不进则退。只有靠奋力拼搏、无所畏惧,在激流中学会游泳,才能得以生存,壮大实力。企业一旦陷入了市场的漩涡,就不再产生“干好不如不干”的失衡心理,因为他们深知坐吃山空、坐享其成就是坐以待毙;也不再出现自我满足的津津乐道和厚此薄彼的攀比意识。相反,“企业如何发展才能生存下去”成了他们的思考主题。此时,在市场中竞技的企业,必将为争取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懈努力。市场将决定并自发调整着企业行为。只有在这种充满了求生欲望的环境下,国企出现活力的客观条件才能具备。

反之,不真正将国企全面推向市场,而一味保护和干预,则不能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不能站在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去研究市场并自主制定谋营策略,而只能以服从上级指令和承受多方干预为天职;企业经营者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中去,而只能在应付事务性工作和谋求建立个人关系中消磨自主权,于是,企业失去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性和优胜劣汰的压力,造血功能坏死。

从企业内部组织角度,就是要为其增添动力,即合理界定经营者与员工为企业付出劳动的“质”和“量”,真正落实按劳分配。就像运动员不晓得提高技艺、奋力拼搏会有益于什么而不去努力一样,倘若企业经营者与员工对企业付出的辛勤劳动被“鞭打快牛”的政策抵毁,那么,他们必然恪守“慢牛法则”。因此,只有经营者与员工获得与企业相一致的共同目标时,才能产生内在动力,才能将其精力竭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那时,经营者与员工不再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成“铁饭碗”被动地去等待利益均分,而是把它视为“勺子”主动地去舀,靠多劳多得。只有企业内部人人都扔掉了饭碗拿起了勺子,才能切实感受到贡献大小的意义。“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才能由口号变为现实。

可以预言,国企这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一旦插上了“外市场”和“内分配”这对神奇的双翼,它必将与许多未曾改革的非公有制经济一样呈现经久活力。

对照与反思

□假如,你正在经营或管理着一个国营企业,不妨检查一下,它们有无这样的“双翼”?倘若真的缺失,你应从何处着手处理?

作者语录

物质财富能随着思想的存在而获得,也随能着思想的缺乏而丢失。

Material wealth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existenee of thoughts and lost with the ab-sence of the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