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集群网络与网络理论研究

集群网络与网络理论研究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用网络理论对集群网络进行分析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蔡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集群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密集性质及其功能机制,以深入理解产业集群现象。在此基础上,蔡宁运用系统论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集群企业网络结构与网络体系的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集群企业网络体系是集群系统的核心层次,其结构特征可以通过网络变量进行刻画。

自从Granovetter(1985)“嵌入性”理论的提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兴起,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关系接近性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Gordon和M cCann(2000)总结了产业集群研究中的三种主要范式,包括集聚经济模型、产业组织模型和社会网络模型。目前用网络理论对集群网络进行分析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集群的网络属性研究。Steinle和Schiele(2002)阐明了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集群网络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蔡宁(2006a)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集群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密集性质及其功能机制,以深入理解产业集群现象。在此基础上,蔡宁(2006b)运用系统论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集群企业网络结构与网络体系的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集群企业网络体系是集群系统的核心层次,其结构特征可以通过网络变量进行刻画。

第二,集群网络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吴结兵(2010)通过企业网络结构属性和网络动态能力讨论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微观机制,明确了网络结构属性在集群竞争优势发展中的作用(Baptista&Swann,1998;Baptista,2000)。

第三,集群网络的案例研究。朱海燕和魏江(2009)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案例动态演绎方法,以浙江大唐袜业产业集群为例,探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嵌入到产业集群之后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及其发挥的功能。吴结兵(2008)以2001—2004年9个浙江纺织业集群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等理论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网络密度显著促进了集群效率的提高,但不利于集群效益的提升,其中网络密度通过集聚经济对集群效率产生正面影响,通过集体学习对集群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从复杂适应性系统角度分析集群发展和演化过程。Holland(1994)正式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他认为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是系统成员所具有的主动性以及其与环境的“自适应”过程。谭劲松和何铮(2007)的研究表明,集群演化所呈现出的涌现、路径依赖、复杂性和共同演化等特征正是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典型特征。集群演进过程实质上是系统自组织过程,虽然系统内每个企业的具体行为由于受制于许多随机因素干扰很难准确估计,但整体而言会表现出集群特定的成长轨迹(谭劲松,何铮,2009)。吴结兵(2010)认为,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在集群演化研究中的应用是将集群演化的研究焦点从集群发展的整体现象转向了微观企业的适应性行为,为从微观企业层面展开集群演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hiles等人(2004)基于实证研究,从复杂理论角度建立分析框架来考察集群发展的自组织过程,提出集群内组织间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