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石述柱精神”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试论“石述柱精神”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述柱同志心系全村人民,乡亲们的喜怒哀乐连着周身的神经。被人们称为“治沙愚公”的石述柱及和他一起与沙患斗争的宋和人就是民族的脊梁。学习“石述柱”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是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宗旨意识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石述柱同志是甘肃省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人,他带领全村人民在治沙种树、治穷致富的道路上奋斗了46个春秋。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登高望远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沙漠上,建起了年纯收入超过60万元的万亩林场,用心血和汗水铸造起了一道绿色的丰碑,把一个昔日黄沙肆虐的“逃荒村”改变成了林茂粮丰的小康村。2001年春天,中共武威市委授予他“治沙治穷带头人”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市人民向他学习,学习他挑战风沙的大无畏精神,思变图强的艰苦创业精神,崇尚科学的开拓创新精神,勤政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础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目的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石述柱同志是一名村支部书记,他扎根宋和村一心一意治沙种树,只为一个目的,正如他所说:“让乡亲们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职责,我心甘情愿。”当林场有了收入以后,他给每个生产队买上了电视机;给村上孤寡老人每人每年补助200元生活费,承包地由村委会集体耕种;娶不上媳妇的大龄青年,村委会给当红娘,并从经济上给予补助。他不让宋和村的每一个人掉队,要让宋和村的每一个人都过上好日子。当林场栽的果树有了收获时,他公平地分给了每个村民,让大家共同品尝劳动后喜获丰收的甘甜。正如宋和村的老百姓所说:“风是用他们的胸膛挡住的;沙是用炒面盖住的;电视机是从林场抱出来的;四轮车是从林场开出来的;媳妇是从林场‘娶’进家门的。”

石述柱同志能够四十六年如一日,在风沙面前不低头,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关键就在于他树立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科学人生观。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动力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5日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只有紧密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4]石述柱同志正是这样一位一切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人。

宋和人在刚开始治沙种树时,吃了不少苦,栽了不少树,却收效甚微。这时,乡亲们动摇了,有人甚至认为在沙窝里栽树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但石述柱心里明白,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月,乡亲们难啊!他走东家、串西家,找这个寒暄,找那个谈心,和乡亲们说着掏心窝的话。通过耐心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乡亲们的心热了,一颗颗向往幸福生活的心,又紧紧地凝聚到了一起。在他们的主心骨的带领下,昂首挺胸、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治沙种树的第一线。

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办实事,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石述柱同志心系全村人民,乡亲们的喜怒哀乐连着周身的神经。村民刘亮元患上腿疼病倒在压沙的工地上,是他拉上架子车把刘亮元送到了卫生院;刘亮元无钱治病从医院“逃走”后,是他号召全村人集资给刘亮元治好了病;是他帮助家庭异常困难的青年石承中租房子、开商店、办砖厂,成了资产逾百万的富裕户……正是这种与乡亲们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品德,才使他赢得全村群众的尊敬、信赖、理解和支持,成为他们心中遮风挡沙的参天大树。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他的坚定信念就是:“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依靠大家的力量,铁棒也能磨成针,黄土也能变成金。”他的执著、他的追求终成现实。昔日黄沙窝,今朝万亩园。宋和林场,成了民勤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三、艰苦创业、埋头苦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宋和人建造万亩林场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沙漠中栽树难度极大,沙层下的土质硬,挖树坑难;栽上树必须立即浇水,担水难;要想使树成活,必须浇几次水,每浇一次水必须挖掉树周围的沙;栽一棵树难,栽十亩、百亩、万亩更难。如果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没有拼命硬干的精神,是不能成功的。民族之魂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命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民族的脊梁。被人们称为“治沙愚公”的石述柱及和他一起与沙患斗争的宋和人就是民族的脊梁。俗话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事要想成功,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治沙愚公石述柱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四、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灵魂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宋和人在治沙种树的前八年,在村南边的沙窝里立沙障,插风墙,栽红柳,植沙枣,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可一到冬天,他们看到的只是风沙中东一棵,西一棵左右摇摆的枯树枝,还有那残缺不全的破风墙。石述柱面对失败沉着思考,积极探索科学的压沙方法。并从治沙实验站请来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经过无数次潜心观察和研究,他们终于摸透了风沙的怪脾气,找到了治沙的新办法。在后来的治沙实践中,他们用网格状双眉式压沙的新办法代替了多年的黏土压沙的老办法,还对“固沙削顶”式的治沙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在沙丘周围构筑立体固沙体系,先把沙丘固定下来,挡住流动的沙丘,再在固定沙丘的怀抱里种庄稼。并且对治沙布局、林木品种、管护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完善,从而构筑了乔灌草三位一体的防风固沙体系,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在治理沙患中的巨大作用,提高了治沙效果。

实践出真知,科学显神威。宋和人在石述柱同志带领下不但找到了科学的压沙方法,锁住了黄龙,栽活了树,而且在沙窝里种出了粮食,扩大了耕地,增加了收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正是这种靠实践、靠科学、靠创新的胆识和魄力,创造出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学习“石述柱”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是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宗旨意识的根本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治沙愚公”石述柱正是这样一位心里装着乡亲们,时刻忠实代表人民利益的好支书。在他任职的四十六年中,宋和村没有他处理不了的事。原因有二,一是他心胸坦荡,深沉厚重,品德高尚,深孚众望,是伟大的人格力量起作用;二是不偏不袒,公道办事,公平处事。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公道公平了,人人心里也就亮堂了,矛盾也就自然化解了。在这几年民事纠纷不断,上访群众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石述柱同志不愧是党的基层优秀干部,共产党员的典范和榜样。

2002年1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