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策略和英语水平关系研究

策略和英语水平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拿大、美国、英国、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的态度和策略的研究方面领先。学习态度和动力与学习成绩和语言水平关系密切。持有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要高于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西方国家对三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内研究刚刚起步,现在国内还没有人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策略以及同英语水平的关系作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云南省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和英语水平关系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加拿大、美国、英国、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的态度和策略的研究方面领先。首开此课题的是加拿大的Gardner/Lambert、Gardner/Smythe(1972,1985)教授。他们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教育学的理论,即学习态度影响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又反过来作用于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和动力与学习成绩和语言水平关系密切。持有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要高于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人们对他们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匈牙利语言学家Domyei(1990)博士建立了外语学习的态度和动力的理论,即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比持有融合型动机的水平高,因为外语学习有别于第二语言习得,外语学习的工具性大于融合性,语言环境也完全不同。最近,美国学者Noels及其同事(2001)又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二语言习得外语学习的态度和动力的综合型模式(内在/外在/融合型动机和动力)。这一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外语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态度、动力和语言水平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本课题将借鉴这个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策略的研究模式,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指导。

国外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有以下几种定义:(1)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和总体特点,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Stem,1983);(2)学习语言时的做法和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Wenstein & Mayeh,1986);(3)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Chamot,1987);(4)学习者用以辅助其信息吸收、储存及使用之步骤与操作(Rubin,1987);(5)学习者为促进其对第二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或技巧(Oxford,1994)。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批著名学者在学习策略的研究上开了一个好头,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我国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的层次不均衡,研究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的较多,而对中小学生这一学习英语人数最多的群体研究较少;(2)多采用国外学者编制的量表,用国内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作为依据的较少,不利于探讨我国学生在外语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3)结合态度、策略研究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尚少。

云南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是一种三语学现象,即先掌握母语,后通汉语,再学英语。西方国家对三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但对少数民族学习英语(作为外语)几乎是空白。国内研究刚刚起步,现在国内还没有人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策略以及同英语水平的关系作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在借鉴西方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态度和策略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策略以及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影响的研究模式,力图找到帮助少数民族师生教学英语的更好、更有效的实践方法。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学习的“三语教学”的特殊背景下,检测西方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态度和策略以及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影响的研究模式的有效性,为国际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理论和实践添砖加瓦,作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贡献。

本课题采用定性(qualitative)和定量(quantitative)的科研方法,以及postpositire的方法理论(paradigm)。调查工具有:(1)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策略调查问卷。(2)初中英语测试卷、高中英语测试卷和大学英语测试卷。(3)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策略采访提纲。样本学校选自云南大理州、丽江地区、西双版纳州、文山州、红河州、楚雄州、曲靖市的白族、纳西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壮族、苗族、布依族居住地的30余所县城和乡镇的高中、初中及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楚雄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等。高中学生800人,初中学生800人,大学学生800人,共2 400人,以便进行民族、三语教学、年龄、性别、经济文化、区域地理等的比较。

调查数据用计算机SPSS软件处理和分析:(1)平均和标准差(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和多元方差(Manova)确定动力/动机的主要类型,测量民族、三语教学、年龄、性别、经济文化、区域地理等的差异而产生的学习态度和策略的不同程度。(2)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测量调查问卷各项问题的回答与英语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力度。(3)多项逆转(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找出成功学习英语的重要的指示因数(indicator)。(4)阿尔法同效率(Cronbach Alfa Coefficient)测量调查问卷各项问题的内部一致性和测量样本的信度和效度(Reliability and Validity)。(5)用单元方差(Anova)区分各少数民族之间学习态度、动机、策略和英语水平的区别。

其一,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扼要的综述,并通过对我国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检验了西方关于动机及其对目的语语言能力影响之研究模式的有效性,这对国际语言学习理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其二,着眼三语教学的背景,提出了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与动机及其对提高英语水平之相应措施的新模式。

其三,回答了研究主题的中心问题,并分析了不同类型之学习态度与动机的实践功能。首先,问卷(questionnaire)的方法考察了云南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和动机类型以及英语水平的差异。受试者(subjects/participants)为7所中学的506名彝、壮、苗和哈尼族高、初中生。问卷包括35个有关为什么学习英语的问题,主要根据Gardner/Lambert的二语习得量表(scale)编制(adapt)而成。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单元方差分析(Anovas),以探索动机的类型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异同。因子分析得出八种态度和动机类型,分别是:家长/教师的期望动机(parent teacher expectation)、学习焦虑动机(study anxiety)、对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态度(attitude to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内部动机(intrinsic)、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attitude to ethnic identity)、教学因素动机(teaching factors)、融合性动机(integrative)和对外国语/文化的态度(attitude to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单元方差分析(Anovas)表明,这四种少数民族在英语水平和学习动机有显著差异(significant differences);学习态度没有显著差异。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Pearson Coefficient Correlation),这四种少数民族的英语成绩与家长/教师的期望动机、内部动机、对本民族认同的态度和对外国语/文化的态度呈显著(significant)正相关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而同学习焦虑动机和对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态度的关系是显著负相关(negative correlation)。但是,这种相关较弱。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成绩的前三个最重要的预示因子(predictor)是:学习焦虑、对外国语言和文化的态度以及内部动机。

其四,采取实证定量研究中的问卷法考察了云南少数民族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策略以及与英语水平的关系。受试者为云南在昆某高校和某市新建本科学院的837名少数民族本科学生。问卷包括108个有关为什么和怎样学习英语的问题,主要根据Gardner/Lambert(1972)和Oxford(1990)的二语习得量表改编制成。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描写性统计分析,以探索最重要的态度和动机类型,获取了8种态度和动机,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学习努力程度、外部动机、家长鼓励、教学因素、内部动机、融合型动机、对英语国家人的态度和学习焦虑。使用描写性统计分析了4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按得分由高到低是:情感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自我评定英语成绩依次与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以及融合型动机和内部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学习策略与态度和动机具有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大学本科生英语成绩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是学习交际策略和融合型动机。

其五,采取问卷的方法考察了云南布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策略以及与英语水平的关系。受试者为滇东北某中学的98名布依族高中生。问卷包括50个有关为什么和怎样学习英语的问题,主要根据Gardner/Lambert(1972)和Oxford(1990)的二语习得量表编制而成。我们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写性统计分析,以探索最重要的动机类型和学习策略,策略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认知策略,自我调控策略、资源策略、交际策略;动机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责任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融合性动机。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英语成绩与外部动机和自我调控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云南布依族高中生英语成绩的最重要的预示因子是自我调控策略。

另外,我们还探讨了“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环境下认知策略实验研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的启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关系——以彝、白、回、壮、傣、纳西和苗族为例”、“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专业差异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关系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专业差异研究”等。课题研究中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外部因素和学习者自身学习态度、动机,尤其是学习动机、策略等个体因素的影响,所获得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熟练程度各有不同,而学习动机、策略的使用则直接影响英语学习成绩。.

这些成果虽尚处于假说阶段而存在继续论证、发展的空间,但创新性强,包容面大,而且涵盖了我国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国情、教情、热情、学情诸多特点。故对改进我国少数民族的英语教学既在实践上具有导向意义,又在后续研究中具有助跑意义。此外,还对制定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三、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国内外同行专家一致认为,此课题探讨了一个几乎无人涉及的领域,如全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西南大学张正东教授,北京大学英语系高一虹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吴一安教授,墨尔本大学D.Holm博士,泰国一大学副教授W.Penkingcarn博士,香港大学Kwongk.Wong博士等都对课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此成果被数家权威刊物转载,如《中国云南濒危语言遗产保护研究(2)》(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双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2月),《英语教学研究与探索》(北京中国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此课题的成果之一《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实证研究》(原一川)由国内外最权威的外语教学出版社之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作为学术专著资助出版,并第二次印刷出版。

部分课题组成员在核心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相关论文5篇,待发表论文8篇。

课题组成员胡德映教授的专著《云南少数民族三语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获得云南省教育厅“高校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被香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收入图书馆藏书,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Lin Jing副教授认为:“就具体地研究傣族和哈尼族三语学习特点方面讲,胡德映博士的《云南少数民族三语教育》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种研究角度和视野在国际上目前还鲜有报道。”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情况对于西部和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与研究,既为同行提供研究资料,也供政府决策参考,最终达到促进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和改革,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

课题名称:云南省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和英语水平关系研究

课题负责人:原一川

所在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主要参加人:黄 炜 胡德映 吴建西 龚泽宽 李 鹏

      尚 云 施利红 熊 莺 钟 惟

结项时间:2010年2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