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以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作为研究对象,不同于以往较为分散的研究,论文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与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内容具有现实性和适用性,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自然也要扩大新社会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但是如何具体运作,保障新社会阶层参与权的实现,目前尚没有相关成系统的研究,这将是本文一个开创性的探索。论文重点将对如何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进行路径探讨,对规范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以此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增强政治体系的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本书的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有关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尚未得到有效破解;社会各界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认识依然是观点纷呈,争论不断;党和政府有关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政策还处在调整期,至今未见底线。由于上述原因,本书研究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外相关资料匮乏。关于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比较分散,直接信息和文献资料比较少,更多的是从其他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第二,对于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形式”的选择上比较困难。再好的理念和理想,要发生作用和实效,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实现形式和落实机制,政治参与的理念同样涉及实现机制和形式问题。新社会阶层由于其利益表达的多元化及社会联系的多样性,实际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政治参与方式,如何着眼于整体的、生态的层面来考察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方式”是本文研究的难点。第三,对于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度”的把握上比较困难。政治参与是民主体制的运行基础和民主水平的标志,但并不意味着政治参与越多越好,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平衡性的问题,即“政治参与度”的把握问题。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度划分”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度”的把握问题,所以对它的研究也是一项挑战。

(二)创新之处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视角创新

本书从政治层面深入分析新社会阶层,将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置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这既有利于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进行整体把握,也有利于在理论上拓展该领域的分析视野和研究程度。

2.研究内容创新

本书以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作为研究对象,不同于以往较为分散的研究,论文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与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内容具有现实性和适用性,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3.研究结论创新

本书在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现状进行评述的同时,还注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问题,拓展了新社会阶层研究的新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预测性和实效性,符合我国民主政治健康发展需要。

【注释】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2][俄]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3]郭秋水:《当代三大民主理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32页。

[4][美]帕特里·J·孔奇:《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国外政治学》,1989年,第4期。

[5][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册,楚复耕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90页。

[6][美]帕特里·J·孔奇:《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国外政治学》,1989年,第4期。

[7]邓正来等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09页。

[8]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1年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8页。

[9][美]塞缪尔·P·亨廷顿、琼·M·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10]李景鹏:《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130页。

[11]《当代世界政治实用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5页。

[1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14]参照房宁主编:《政治参与蓝皮书: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6—67页。

[15][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年版,第27页。

[16][美]罗伯特·A·达尔:《多头政体——参与与反对》,谭君久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页。

[17][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3页。

[18][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哈贝马斯精粹》,曹卫东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页。

[19][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