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难点和创新

研究难点和创新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本书写作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研究的困难。同样,关于汇率水平决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文献繁多,但直接涉及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面则相对较少。而研究比较优势、汇率和产业结构问题,需要在开放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涉及中外各国的情况,需要大量的国际数据。其后,日本经济产业研究

第四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

本书写作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研究的困难。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涉及包括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分工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多种计量模型、不同的变量引入和不同样本数据的采集,各种问题纠结在一起,形成复杂的问题链,需要分清条理,理清本源。需要作者阅读大量的相关中外文献,并从中勾勒出比较优势及汇率机制传导至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写作思路的连贯。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都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在开放条件下分析的比较优势变迁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很缺乏。同样,关于汇率水平决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文献繁多,但直接涉及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面则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在发展成熟的理论中构建出新的逻辑思路去探讨新问题,需要作者独立构建一套逻辑体系,并选取若干相关中间变量作为从比较优势和汇率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桥梁,分析整个作用机制的传导路径。这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也是本书研究的特色和最为困难之处。

第三,实证计量方法运用中的困难。计量经济学有许多复杂的分析技术,而且其分析方法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很多复杂技术的推出使得相应的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新的方法有可能推翻旧技术的分析结果,这些也给使用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书虽然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预测模型等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尽力勾勒出开放条件下要素禀赋的动态转化和中国产业贸易结构伴随要素供给优势的转化发生演变,但作者深知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四,作者在研究过程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工作。文章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战略变革、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的繁荣进步为历史大背景,时间数据跨越50年,其中又以改革以来近30年的数据为主。而研究比较优势、汇率和产业结构问题,需要在开放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涉及中外各国的情况,需要大量的国际数据。作者主要通过网络、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图书馆的专业统计资料、书刊文献中的间接数据等方面进行了数据收集工作。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工作,不仅使本书受益于前人的研究,而且在探索空间方面受益良多。为了寻求本书核心问题的答案,探讨开放条件下比较优势变迁和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机制,本书需要做许多方面的相关探索和尝试性工作。

上篇主要包括:

第一,在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方面,通过独立构建新的逻辑体系,选取了若干相关中间变量作为开放条件下比较优势变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桥梁,系统分析了影响机制的整个作用路径和传导机制的逻辑演进,从而在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全书的分析也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第二,在对开放条件下要素禀赋的动态转化和产业结构伴随要素供给优势的转化发生变革的计量分析上,根据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伴随要素供给优势变化发生转化的特点,本书首次提出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假说,并运用二元回归和三元回归模型进行了验证,计量结果也较好地验证了本书提出的假说;案例分析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第三,研究视角上,本书没有只局限于经济增长引致的要素禀赋变化,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外生要素禀赋变化,通过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和国外直接投资作用于贸易品部门产业结构调整;在分析贸易品对国民部门产业调整的传导机制上,综合了以价格反应效应(Price Response Approach,PRA)为主的价格传导机制、以产业关联效应与内向型投资为主的价值链传导机制和以竞争效应为主的竞争传导机制综合作用。

在下篇中,本书的创新点包括:

第一,研究应用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民币汇率问题,需要作者独立构建一套逻辑体系,并选取若干相关中间变量(包括价格穿越、出口增长引导、国际资本流动等)作为从汇率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桥梁,分析整个作用机制的传导路径,并通过经济计量分析,从实证角度验证传导路径的合理性。

第二,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汇率决定的横截面计量分析模型,对不同情形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变迁中的汇率水平确定作出启示。将购买力平价作为基本变量,并引入了发展变量、开放度变量,包括收入水平、国家信心、货币替代等因素建立汇率决定的存量横截面模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水平确定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同时,结合世界银行的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国际金融统计》中提供的名义汇率水平数据和PPP平价汇率水平数据与收入水平等变量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颇具启发性并且拟合效果较好的计量回归模型。

第三,紧紧围绕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基础发生的变迁,对人民币汇率水平进行研究,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确定历史重新划分阶段,并从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经济政治体制的特色方面对我国的当前汇率制度状况进行分析。

第四,引入汇率二重性的分析,对汇率作为价格变量和政策工具变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对中国汇率问题的改革选择作出理论解释。

第五,对不同汇率制度的福利效应进行比较,得到各种汇率制度的适应情形与利弊得失,并对中国在不可逆转的开放进程下,适应中国渐进大国情形的汇率制度选择作出判断。

【注释】

[1]参见《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全文)》,中国新闻网,2006年4月22日。

[2]2005年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参见胡锦涛《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4]当时世界上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呼吁中国对人民币重新评估,其中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的呼声最大。2003年6月,美国财长约翰·斯诺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由此产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外汇市场也继续炒作人民币升值。最先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学者是日本福井县立大学经济学部的经济学教授凌星光(凌星光.试论人民币升值及中国国际货币战略[J].管理世界,2002,(1))。其后,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则明确提出中国才是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受益者(关志雄.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的受益者[J].比较,2003,(1))。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黄有光也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利大于弊(黄有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利大于弊[J].国际经济评论,2004,(1))。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当时国内不反对或基本上赞同人民币升值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并不直接主张人民币升值(因为这有对西方国家让步之嫌),而只是提出应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张斌,何帆.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3,(5));或提出应“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及“人民币强势论”(余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J].国际经济评论,2003,(5);张进.人民币强势论[J].金融研究,2004,(6))。

[5]“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龙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两个代表性人物。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个错误的主意,它将加剧而不是防御中国经济的通缩,如果允许人民币升值,中国就会步日本之后尘陷入通缩的泥潭。

[6]中国1994年就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最后仍然退守到钉住美元的操作模式。2005年7月的改革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实行钉住美元”(“钉住”为官方语言),也相当于中国官方第一次承认了1997年后的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操作。

[7]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8]郭克莎:《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第30~41页;郭克莎:《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5期。

[9]Helpman E.and P.Krugman,Trade Policy and Market Strcture,Cambridge,MIT Press,1989;P.Krugman,New Trade Theory and the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Delt,Stab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Wider,1987.

[10]李辉文:《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比较优势战略》,2004年博士生毕业论文。

[11]参见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19~44页。

[12]参见杨小凯:《内生与外生比较利益说》,《信报财经月刊》,2001年第5期。

[13]杨小凯认为,强调报酬递增及有关的内生比较优势,并鼓吹政府用产业政策和保护关税来利用内生比较优势……是不可取的。参见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