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听评广播语言

听评广播语言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国家的一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曾几次提出在全国汉语地区推广普通话,国务院要求广播电台在这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

一、听评广播语言

这里说的语言是指用汉语普通话广播的节目的语言,不包括音乐语言,当然也不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节目,用汉语普通话广播的节目占广播节目的绝大多数,帮助这些节目把好语言关,有利于提高宣传艺术和广播质量。语言是这些广播节目内容的唯一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语言出现毛病,不仅节目形象会直接受到影响,而且会妨碍节目内容的完美表达。因此,请听众朋友在听评广播时,帮助编辑部把好语言关。

1.广播语言要通俗化、口语化

通俗化就是要使用多数人听得懂的语言,口语化就是要使用经过加工提炼的人民大众的口头语言。按照这个要求,生僻的文言词、书面语应改成通俗的词语,如:“获悉”应改为“了解到”,“毒枭”应改为“毒品贩子”;某些单音词应改为口语中的双音词,如“昨日晨,当我遇到你时”,就应改为“昨天早晨,当我遇见你的时候”;某些不上口甚至绕口的句子应改成顺口易播的句子,如:“这里是彝族聚居区”,其中闭口音、仄声字全挨在一起,不好读,也听不清,应该改为“这里是彝族同胞集中居住的地方”;某些过长的句子,应改成短句子,因为口语中很少使用长句子,长句子播音时如断句不当,会产生歧义。当然,通俗不等于庸俗,有些话虽然多数人都听得懂,但它太庸俗,不能登大雅之堂,广播中决不能用,广播要使用经过加工提炼的人民大众的口头语言。

2.广播语言要规范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合语法,二是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广播是使用语言的大户,其听众是几个亿,如果不讲语法,那就会贻笑大方。而实际上不合语法的现象,在广播语言中还是常有的,如“听众们……”这个说法不是常听见吗?“听众”是集合名词,后面不宜加“们”。关于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国家的一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有关部门曾几次提出在全国汉语地区推广普通话,国务院要求广播电台在这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什么是普通话?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发音的语言。除此之外的地方方言和地方发音都不合要求。拿这种标准来要求,听评广播时就会对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和对广播稿件的用词造句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3.广播语言要避免误听误解

有许多同音词、谐音词、近音词写在纸上给人看,不会误解;如果在广播中给人听,就可能听错了、理解错了。如:“抽烟可以致癌”、“列宁病重,不能视事”、“世乒赛”、“梅纽因小提琴”、“青工部”、“作协”、“献演”等,这些词语在广播时都应作相应的修改,不然一听就会闹笑话,甚至把意思弄反了。

4.反对词不达意、因词废意

运用语言的第一要领是准确地表达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想说的意思。词不达意,就是话说得不准,把应表达的意思表达歪了,或者是话不到位,没说到点子上,意思表达不完整,不精彩。因词废意,就是词句过剩,副词、形容词太多,华丽辞藻连篇,虚张声势,淹没实质内容,使听众感到一种虚飘的文风,而听不出作者想说什么。上述两种情况广播语言中都可能有,听众朋友可以随时留意,写出听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